党建引领展风采 文化自信扶心志
——河南省息县弯柳树文化振兴特色经验

2024-08-2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引言: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曾是河南省省级贫困村,村党组织涣散、村庄脏乱差、村民庸懒散曾是制约弯柳树村发展的三大桎梏。2012年,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派驻弯柳树村第一书记宋瑞驻村扶贫,五轮留任、十一年坚守,通过开讲堂、办讲座,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扶心扶志,积极培育基层党员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文化扶心、道德育人、人民幸福”的“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之路。
  一、基本村情
  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位于路口乡政府南5公里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总面积3.5平方公里。南距S337省道5公里,G230国道穿境而过,距淮内高速北入口2公里,交通便利。全村总户数483户2375人,耕地面积3500亩。因三千年前“古息国八大景”之一“竖斧春耕”故事发源而得名。
  弯柳树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党支部组织涣散,道路泥泞、垃圾成堆,村民孝道缺失、喝酒打牌成风。2012年,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省派驻弯柳树村第一书记宋瑞来到弯柳树村,面对麻木的村民,通过党建引领、文化扶心,激励村民从被动的“要我富”,变成主动的“我要富”。十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弯柳树村的村风村貌彻底改变。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奠定发展基础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给钱给物,不如带强一个好支部,党建引领才能强基固本。2012年以前,弯柳树村“两委”只有村支书和村主任两个人,组织队伍涣散,党员年龄老化,群众办事难、意见大。把党员找回来、把“两委”班子建强起来、把党员制度规范落实起来便是当务之急。宋瑞通过多次拜访老党员和村民,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把有思想、有干劲的党员吸纳到村“两委”班子,逐步建强班子;班子健全后,村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村支书为每名在家党员佩戴党徽,把初心找回来、把形象树起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时时处处做好表率。很多老党员激动地说道:“入党几十年了,记不得上次戴党徽是啥时候,今天支书亲自为我们佩戴党徽,很庄严也很感动,以后我还能为村民、为村里多做贡献、多做表率”;高标准建设党员活动室并充分利用起来,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每周日组织党员开展集体义务劳动,为群众树榜样做表率,并且组织党员到河南省博物馆、新县革命老区等地参观学习,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激发党员活力。
  宋瑞带领大家通过一系列的精心培养和组织学习,提升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的党性意识、理论水平和为民办事能力,“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常态化,打造出一支拥有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的“四铁村干部”。
  (二)村民自治,探索发展路径
  为了夯实党建引领、固本强基的发展成果,保障广大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权利,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贯彻落实村民自治制度,宋瑞和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根据弯柳树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两约四会”制度,即村规民约、学习公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为乡村自治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弯柳树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成立“党员服务队”,在开展“清洁乡村 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垃圾分类”“饺子宴”等活动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极大地感化了村民,很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看到了村里的新变化,积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结合党员服务队运行经验,成立村民义工团、歌舞团。在党员服务队的引领下,村民纷纷加入了村民义工团,多年如一日进行义务劳动,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并积极协助村“两委”向群众宣传实施“垃圾分类”;群众把自己的生活改编为文艺作品,在歌舞团的组织下自编自演了《婆婆也是妈》《手拿锄头心向党》《垃圾分类好处多》等优秀文艺节目,受邀到北京、重庆、郑州等地演出,将新时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风貌展现给更多的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装扮新时代农民的靓丽底色。
  (三)文化扶心,助力脱贫攻坚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召唤,习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面对喝酒打牌成风、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村民,宋瑞毅然在村里开办起了道德大讲堂。宋瑞的传统文化知识渊博,再加上生动有趣的讲解,村民们后来争先恐后挤到道德讲堂占位听课,在受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村民们的思想觉悟改变了。脱贫户骆同军,以前他家被村民戏称为“赌博之家”,两口子整日打牌,负债累累。八十多岁的母亲独居在老房子里无人赡养,女儿有一次直接将家里的牌桌给掀翻了。即便如此,骆同军夫妇二人依旧无动于衷。在宋瑞和村干部的劝导下,骆同军夫妇到大讲堂学习传统文化,久而久之,夫妻二人都受到触动。骆同军戒掉牌瘾,到村里的扶贫企业上班,立志为儿孙做出好榜样,妻子杜继英主动将年迈的婆婆接回家赡养,让老人在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中安享晚年。弯柳树村民赵秀英,多年前患上肾病综合症,对生活心灰意冷,好几次自杀都被家人发现救了过来。在宋瑞的开导下,她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精神状态慢慢好了。后来去医院复查不可思议的是她的病竟然恢复了。消息在村里一传开,村民们就沸腾了,宋瑞也特别开心,她万万没想到传统文化会对村民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扶心、扶志的扶贫路线。
  这样的事情在弯柳树村不胜枚举,“赌博队长”许兰珍戒掉牌瘾回家照顾百岁母亲;轮椅老人赵久均振作起来,坚持为村歌舞团创作节目;脱贫户陈道喜主动退低保,把低保让给其他需要的人等等。宋瑞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力量,慢慢地改变了弯柳树,改变了弯柳树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普惠给许许多多的人。
  (四)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焕然一新的弯柳树村立足实际,全面落实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先后有9家企业入驻弯柳树村,为村民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00多个,短期就业岗位400多个,吸引了青年回村就业、创业,成立5家合作社。弯柳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已由2012年的2000元,提高到2022年的20100余元。
  自2014年开始,弯柳树村在废弃的村小学了开办了第一所村级道德讲堂,多年来,弯柳树村民通过学习德孝文化得到极大的改变。村民干事创业的劲头足了,村里的文化培训产业也逐渐兴起,全国各地的机关单位、企业集体、爱心人士纷纷到弯柳树村参观学习。弯柳树村先后被信阳市委党校、大别山干部学院设为室外现场教学点,定期输送学员到弯柳树村参观培训。2020年,弯柳树村被信阳市教育体育局设为“信阳市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申请涉农项目资金,全村修通水泥路,建起了自来水厂,文化广场和容纳500人听课的道德大讲堂,吸引全国各地各界人士到村学习“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2015年以来,已有620个县市区领导带队到村参观学习,累计接待10万余人次,为村集体和村民创收达300余万元。村产品“颂瑞香菇酱”“酵素大米”成为地方名品。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学习抖音直播,发展农村电商,建立“弯柳树直播间”,春节前一场直播销售农产品42万元。此外,弯柳树村与南阳市方城县的3个村、新野县的3个村,以及息县彭店乡4个村达成支部联建协议,累计创收100万元。目前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个村子向弯柳树村表达了联建意向,学习“弯柳树模式”。弯柳树村民成立的“德孝歌舞团”,多年来受邀到多地演出,累计创收达到5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2022年20100元,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20余万元。
  (五)生态宜居,构建美丽乡村
  曾经的弯柳树村没有一条水泥路,道路坑坑洼洼、垃圾围村,甚至有不少村民在垃圾堆里坐着打麻将。弯柳树村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早在2012年刚驻村时,宋瑞就下定决心要改变弯柳树村“脏乱差”的面貌。在县、乡领导的支持下,宋瑞在开讲堂办讲座的感召下,志愿者和村民纷纷加入清洁打扫村子的队伍中。在宋瑞的带领下,村民和志愿者在弯柳树村劳动了一个星期,拉走了一百多车垃圾,村容村貌从此焕然一新。
  为进一步推动弯柳树村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治理,弯柳树村从2017年开始就实行垃圾分类。2017年,弯柳树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置了垃圾分类桶,村里建起了资源分拣中心,实行垃圾分类。按照“两容器一池子”将垃圾分为“可沤肥和不可沤肥”,因地制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将可沤肥垃圾制作酵素,制成的酵素可代替化肥农药返田滋养土地,也可制作成日常洗浴用品。不仅节省了村民耕种土地的成本,更是响应息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号召,为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经验启示
  小村连大道,小村通大道,小村行大道。曾经的弯柳树村面临着与千万农村类似的共性因素,从中探寻独辟蹊径的特殊做法和经验特色。最有效最核心的是村“两委”以改旧习、树新风为着力点,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感器和新能源,把传统文化变成了农村生产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了农民的好活法,让大家从新时代、新变化、新发展中认识和眺望到“农业是个光辉的产业,农村是个光彩的地方,农民是个光荣的称号”,让大家感到生产有干头、生活有过头、未来有奔头,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存在“两委”描绘的蓝图中,都处于每个人的奋斗中。
  弯柳树村发生巨变的核心源于党和国家部署的各项政策的落实、源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源于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宋瑞九年的辛勤坚守和付出、源于县乡扶贫工作人员和村干部扎根群众中,把各项扶贫政策、惠民实事落实落细落小,惠及每一个村民。当前,弯柳树村积极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争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再创佳绩。
  (一)立足自身实际,争先创优。近年来,弯柳树村立足自身实际,树立奋斗目标,增强争先创优意识,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重从“兴产业、美生态、富百姓、淳乡风”四个方面着手,全面落实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参与“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提升村干部的工作动力和工作能力。
  (二)弘扬传统文化,志智双扶。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弯柳树村将持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人心,立德树人的独特作用,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抓党建,促脱贫,谋发展,奔小康”,确立“党建引领,文化扶心,道德育人,改善风气,产业跟进,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改变人心,优化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力量。
  (三)持续推进发展,全面巩固。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把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大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为民办实事力度,扛起责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改善农村环境条件,加强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持续做好两件事:一是做大做强“德孝文化”培训产业,推动 “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弯柳树模式“一村带百村”计划,带动和引领全国更多的乡村,走上“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之路,在全国乡村振兴新征程中继续领跑。向外输出“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复制模式,也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创收项目之一。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用植物酵素和高温堆肥替代化肥农药,净化修复耕地,用碳氢核肥改善和提升农作物品质,实现全村化肥农药“双减”“双禁”。
  (四)创新村民自治,助推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通过乡村治理和网格化管理,有效明责追责,兑现奖惩,2017年即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有效增强村级“两委”班子合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力争创建“四美乡村示范村”和“五美庭院”,实现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使得现代法治与乡村固有的德治以及传统的自治理念相结合,构成乡村振兴当中的新型治理模式。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