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瑶寨闯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六段村文化振兴典型案例
2024-08-2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引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总抓手。六段村以农业资源为依托,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
一、基本村情
六段村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中北部,是“十三五”时期深度贫困村,2018年脱贫出列,是一个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全村总面积13.23万亩,拥有12万亩林地、近6000亩连片高山茶园,辖8个自然屯305户1079人。过去,六段村以种植茶叶、水稻、杉树等经济作物为主,没有农副产品初加工,没有挖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村民捧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
近年来,六段村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将基层党建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结合,依托“党建+产业”“党建+文旅”“党建+项目”等守住绿水青山、传承瑶族传统文化,推动茶产业、茶文化深度融合,推进民宿旅游、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新业态,闯出一条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六段村从昔日的深度贫困村脱胎换骨“蝶变”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涌现出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汪云贵、广西最美环保人马才勇等先进人物。

二、主要做法
(一)抓党建强组织,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六段村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以党建为“链”,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切实夯实战斗堡垒功能,构建乡村振兴同心圆格局,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六段村党总支部下辖5个自然村党支部(1个联合党支部)93名党员。
一是探索支部共建。为深化党建引领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常态化党支部共建服务机制,围绕组织联建、活动联搞、服务联做、品牌联创、发展联促等内容,切实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来宾市委办第三党支部、金秀县委办党支部、金秀镇党政支部以及广西金秀大益山泉水有限公司党支部等先后与六段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
二是探索村企共建。创新基层党建模式,优化配置党建资源,用好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鸿成化工有限公司粤桂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的资源优势,完善六段村基础设施配套,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六段村引进3家公司,构建产、供、销、研一体化的特色产业生产体系,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共赢。
三是探索联村共建。为让村民充分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积极构建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共同体,探索一条“党建引领、联村共建”的产业发展新路径。2022年六段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7万元。
(二)聚合力兴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六段村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少数民族特色、乡村休闲旅游、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等发展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如今的六段村俨然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是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完美结合。
一是做强瑶乡茶叶产业,塑造瑶茶文化“好牌子”。六段村位于海拔1000米的大瑶山中,气候凉爽湿润,生态环境优良,植被覆盖率高达90%,茶叶种植的生态环境良好。作为茶山瑶聚居地之一,六段村与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明清时期,六段村就开始从事茶叶生产。2018年以来,六段村以创建金秀瑶韵茶业核心示范区为契机,围绕“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茶叶”打造现代茶园,成功创建金秀瑶韵茶业核心示范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带动1100余户群众发展茶叶生产种植,直接受益群众达6600余人。目前,全村有6家公司、7个合作社、19个家庭作坊从事茶业生产。通过“文旅结合、茶旅结合、茶文结合”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地方茶文化内涵和茶产业特色,开发丰富多彩的茶旅产品和线路,有力带动旅游业态发展。茶叶销售成为了瑶寨村民的收入来源,茶园风光旅游和茶文化体验成为了村民增收的“新路子”。


二是突出瑶乡文化特色,展示民族文化“好底子”。六段村位于全县重点建设的“百里瑶寨”精品旅游线上,是金秀瑶族文化、民俗保留得相对完好的瑶寨之一,保存有全县最为完好的77栋距今200多年历史的瑶族古民居建筑群,300多米长的古村道,32家清朝时期茶山瑶吊楼。六段村充分挖掘瑶族特有的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文旅融合,瑶族民间艺人把民俗文化转化成旅游体验项目,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带动文化传承。引进广西紫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营六段村旅游区茶文化、茶山瑶古民居群观赏体验和生态民俗特色展演等,每年可为六段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万元。今年初,中国日报、光明日报、央广网等国内主流媒体代表,以及孟加拉国、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等8个国家的媒体、外国专家及留学生代表,香港青少年文化交流团等先后到六段村交流研讨,感受瑶族文化的魅力。

三是守好瑶乡生态风貌,拿出生态富民“好点子”。六段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挖掘乡村生态价值,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金秀瑶韵茶业核心示范区为中心,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用产、供、销、研一体化的特色产业生产体系,带动317户村民种植茶叶、中草药、油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其中,建成食用菌种植大棚80个,年产香菇超过30万棒,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依托6000亩的高山茶园风光和瑶族古民居,将采茶制茶融入当地民俗体验活动当中,打造茶叶园采茶体验区、稻田+生态渔业养殖休闲农业园等“特色产业+游客体验”、瑶族古民居观光、茶山瑶婚恋习俗体验的农文旅融合项目。目前,六段村每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吸引区内外游客前来体验瑶山风光、瑶族民俗文化,拉动旅游消费近1400万元,有效带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四是建设实践交流基地,展现百年瑶寨“好样子”。六段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瑶族文化和特色产业等资源优势,在基础设施配套等硬件建设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师资、教材、课程、案例等软件建设上不断丰富、充实、完善,突出六段本土特色、金秀本土特色。仅2023年,六段村投入的项目建设资金达1000多万元。为擦亮“生态底色、茶园主色、瑶族特色”招牌,六段村依托来宾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学院生态振兴培训基地、金秀瑶韵茶业核心示范区、茶旅经济产业园、“拉珈秘境”茶山瑶新寨、瑶寨古民居等项目,探索培训、研学、休闲游等新业态,持续发挥基地联农带农效益,充分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交流作用。截至目前,开展党务工作、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培训班近20期1000多人次,研学活动3000余人次。

(三)强治理蓄势能,提升群众幸福感。
民生非小事,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让老百姓听着好,而且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通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把民生工作做得更扎实。
一是打造宜居宜业乡村环境。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让村民过上幸福新生活,完成六段屯整体搬迁工作,安置82户298人,所有村民都住进了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搬迁点,日子越过越好。先后投入32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233万建设金秀镇六段村茶旅经济产业园,投入510万建设六段村非遗小吃长廊、新村寨门土建及水电、休息景观亭等瑶寨拉珈部落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300万新建舞台、旧村巷道翻建、旧民居外立面改造等,投入1215万元建设六段新村广场、游客中心、农创梦工厂、导视系统、道路,投入950万建设六段村乡村振兴示范点配套项目(庭院经济项目)。目前,六段新村、古瑶寨成为网红打卡点,六段瑶寨农创梦工场、六段村茶旅产业园成为“茶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二是探索基层共治新模式。六段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瑶族文化、石牌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为基础,全覆盖成立“一组三会”村民自治机制,发挥六段村传统节日“阿咕节”凝聚共识,组织村民开展清洁乡村“三清三拆”,实施“五清一改”工程,在道路两旁种植格桑花,利用闲置空地打造“微菜园”,切实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解决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推进中土地流转、环境整治以及项目建设等老大难问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三是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六段村坚持以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关怀,广泛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唱红歌、红色经典诵读等教育活动,通过向党员群众宣传党的政策、讨论生产发展、关心村情民情等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元素深度融入工作中,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农村转观念、改陋习、净环境、树新风等系列主题活动,大力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增强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乡风文明带动村民素质整体提升。完善宣传阵地,制定六段村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践行移风易俗,更改陈规陋习,如今的六段村呈现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
三、经验启示
六段村取得的成绩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的结果,是六段村全体党员同志、所有村民共同努力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六段村立足特色资源,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摘掉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村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一)坚决坚持党建引领。六段村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党建+”多种模式,把党的建设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方面全过程,凝聚合力、激发动力。以创建金秀瑶韵茶业核心示范区为中心,做活“茶”文章,做强“茶”经济,通过“散改聚”“劣改优”提升,形成6000亩连片高山茶园,有效推动茶产业、茶文化深度融合。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六段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提升生态效益转化能力,切实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乡村的一花一木、一山一水成为推动六段村发展的“绿色红利”,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六段村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模式,订立村规民约,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从为民办实事、村务治理、环境整治等群众可知、可感、可见的实事干起,找准找实群众需求,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效能。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