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岗扩岗促就业 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
——河南省光山县东岳村文化振兴典型案例

2024-08-2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如何做好稳岗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因素,东岳村依托党建引领和资源禀赋,汇聚各方力量,着力发挥基地交流作用,带动群众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
  一、基本村情
  信阳市光山县东岳村,位于县城西南14公里,隶属于文殊乡,浅山丘陵地形,全村总面积8.7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组,41个自然村,共571户2198人,其中:脱贫户数130户538人监测户13户57人。
  由于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可耕作面积有限、种植业发展困难、农业发展水平低等原因,曾经的东岳村,看山愁、看水愁,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电力受限,吃饭靠天,当地人都说“有女莫嫁东岳村”,由于村内无产业,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村民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东岳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17户830人,贫困发生率30.29%。
  2019年9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岳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和扶贫工作情况时强调,贫困帽子摘了,攻坚精神不能放松。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机制,增强致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转化为基层的具体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东岳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通过抓党建建强基层党组织、谋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促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展特色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如今的东岳村,百亩梯田花海惊艳来袭,波斯菊、百日草、万寿菊、虞美人等各种鲜花,像一群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团锦簇地向人们涌来;光山花鼓戏《吴三保》《玛尼情歌》《春三月》《矮子接姐》等剧目,在游人较多的双休日进行演出;稻田小火车鸣笛起航,游客搭乘小火车穿梭在稻田间,闻稻香,赏美景,美好风光收眼底;花鼓戏传承中心、村史馆、民俗文化街、临水餐厅、特色民宿,一步一景、山乡巨变,一幅描绘乡村振兴路上“诗与远方”的新画卷徐徐铺展。
  二、主要做法
  在中央办公厅光山县挂职小组、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中原出版传媒集团驻村工作队等各方帮扶下,东岳村党总支一班人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时的指示精神,以党建为引领,建强村级党组织;以文化旅游为方向,推进强村富民;以典型带动为抓手,提升治理水平;以“两个更好”为目标,办好惠民实事;通过挖掘东岳村特色资源,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全省AAAA级康养旅游示范村”“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全省2022年度五星党支部”,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发展动力更加强劲,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美好。
  (一)文旅融合促就业
  2021年9月,县委县政府将东岳村纳入乡村振兴先行区规划,以先行先试的模式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立足东岳村的特色优势,建设文化传承示范村,重点将东岳村核心区建设成为文、产、旅融合发展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建成“五个区”:一是红色文化研学区,二是传统文化传承区,三是民俗文化商业区,四是光山十宝加工区,五是特色农业展示区。
  文化中心片区:梯田花海和花鼓大道建成开放,东岳两幢小型民宿建设已经建成;花鼓戏传承中心和村史馆已经开放运营;古街片区:东岳古街、民俗文化街、临水餐厅都已经施工完成,正在招商运营。村部片区:特色民宿朴宿微澜已于2023年3月开放运营。稻田小火车片区:目前稻田小火车亮化绿化提升改造和无动力儿童乐园均已完成,正在规划建设沿线农业体验业态;水系连通项目正在实施。结合东岳村的资源禀赋,依托“五个区”,东岳村成立东岳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有限公司,打造东岳村红色研学线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课程和“七个一”党建研学课程体系,接待培训学员4000余人次,带动就业13人。村集体入股鑫路子旅游运营公司运营梯田花海、稻田小火车、临水餐厅、民俗文化街、花鼓戏传承中心等旅游业态,股份占比40%,带动就业28人。产业发展的同时激发群众的内心动力,促进了村民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了旅游富民。
  (二)党建引领保就业
  一是建强村两委班子。2021年,东岳村党组织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年龄学历能力“一降一升一强”,干部平均年龄由以前的52岁降至46岁,配备了1名本科学历的年轻人,引进了1名致富能力强的产业带头人加入党组织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夯实了基础。二是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自2011年开始对口帮扶东岳村,先后派出五任驻村第一书记,依托帮扶单位文化优势和资源,为东岳村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动力。三是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通过“支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脱贫户”模式,培养村内杨长太、杨祈鹏等党员成为创业带头人,带领困难群众劳动致富,党组织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后盾,使“党建+”模式更加丰富多彩;四是开展党建活动,增强党员使命信念。全村现有党员56名,为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东岳村党总支坚持每月的第1天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开展志愿服务等,提升党性意识,使党组织更加具有组织力;组织全村党员“走出去学”,重走红军长征路、重唱“八月桂花遍地开”、重温入党誓词,让基层党员开阔眼界,提升了党性修养,从而更好为群众服务。东岳村党总支以供销社为平台,承接保安、保洁、设施维护等劳务工作,安置东岳村脱贫户和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就近务工13人。
  (三)产业发展稳就业
  一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2年,东岳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8.3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发展路子,整合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依托前期帮扶资金成立的东岳实业有限公司,向各联系单位销售糍粑、粉条、腊肉等“光山十宝”,在文化中心卖文创产品,扩展网络带货,2022年综合销售收入180万元,净利润约18万元。二是积极对接成立东岳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作用,服务红色研学教育,年平均接待培训10万余人次,培训学员4000余人次,带动就业13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
  二是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依托东岳村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历史文化和非遗文化资源,结合光山县乡村振兴先行区发展规划,建设稻田小火车、花鼓戏传承中心、梯田花海、东岳古街等旅游项目。村民吴泽贵的烧烤店生意红火,旺季每晚营业额近两千元。
  三是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在村里的鼓励支持下,村民注册成立了荣贵家庭农场、幸福家庭农场、阳光山水家庭农场、正梅家庭农场、银良家庭农场五个家庭农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水稻、油菜、小麦、鱼类、茶叶等种植养殖项目。其中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脱贫户代表向正梅,靠着自身勤劳奋斗的劲头和政策支持也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农场。杨长太的四方景家庭农场流转土地、承包水面近2000亩,水产养殖、生态蔬菜、绿色水稻、苗木花卉多点开花,为脱贫户提供岗位,带动就业68人;文殊寺油茶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900亩,推广油茶种植,带动就业163人;村里建成50亩香菇种植基地,带动48人进行香菇种植;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现有花鼓戏班、皮影戏班、狮舞、旱船舞等民间花会表演队8个,带动65人就业。在信息化的支撑下,通过网络直播、消费帮扶、认养农业、农产品溯源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东岳实业有限公司打造“花鼓之源 古坊东岳”农特产品品牌,打造糍粑、印子馍、粉条、稻虾米等“光山十宝”产品线和明信片、纪念币等文创产品,带动就业13人。
  (四)文明新风铸乡魂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重要手段。一是破陋习树新风。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规范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将操办过程由红白理事会成员全程监督,并将操办结果张榜公示,既节约资金又深得民心,文明新风在全村盛行。二是评先进育家风。自2014年以来每年开展“最美东岳人”“最美创业之星”等道德模范评选。选树“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孝星”等先进人物232名。三是举办敬老孝老活动。通过举办“饺子宴”“一起过重阳”“一起庆丰收”等活动,邀请村里五保老人、老党员、老寿星参加。四是培育典型推进乡风文明。开展“星级文明农户”评选和全国文明示范村创建,截至目前,连续5年评选“最美东岳人”等先进典型220名,村内星级文明户137户,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文明的新风和淳朴的民风为新产业和“新乡人”的入驻提供了坚强保障和强大动力。
  (五)多方聚力促振兴
  一是树好三支先锋队。树立“党员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孝心护理员”三支模范先锋队伍,提升村级社会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塑乡风文明。党员先锋队是村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旱等重大任务中,党旗下的党员先锋队,是攻坚克难的先锋,是全村百姓心中的依靠;志愿者服务队在执行“一约六会”制度、殡葬改革、村容村貌整治、化解矛盾和信访稳定方面是主力军;6名孝心护理员为独居老人、五保户和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助医、助行、助餐、助洁、理发等服务。二是文产特派员扩就业。东岳村是首批“文产特派员”派驻村,引进浙江余粮乡创旅游有限公司,通过“农业+、文旅+”的概念,对东岳村当地特色产业规划升级,并对特色资源进行产品开发与转化运营,助力实现“美好乡村看东岳”的景愿。余粮乡创的设计施工运营团队在东岳村原有的基础建设风貌上,对东岳村的整体绿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文创产品作出全新升级,东岳村余粮乡创运营中心也和商超、农副产品批发、美食餐馆等8户本地商家联合发展,带动周边40余人就业,人均月增收达2000—3000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农村共富。余粮乡创团队招募了东岳村本地人才加入整体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让本地人参与到产业的整体运营、管理,以及后续发展的规划中来,充分盘活东岳村闲置人才资源,提供大量就业求职机会;新产业的加入,也让东岳村的产业链更加丰富,东岳村缺少什么余粮乡创就向缺少的方向努力,将“流量”化为“留量”、让“人气”带动“财气”。
  三、经验启示
  (一)统筹规划提供强劲动力。县委、县政府把东岳村作为是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村,先行先试,县发投公司倾力改善东岳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花鼓戏传承中心、稻田小火车、村史馆、东岳古街、花海、生态停车场、村史馆、民宿、儿童无动力乐园、蓝莓园等基础设施,为村里全方位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创新发展提供不竭源泉。叫响红色资源名片,成立东岳红色文化培训中心有限公司,取得了光山县第一张“红色教育”牌照,编辑“红色教科书”“脱贫攻坚精神读本”,整合大别山区域特色资源,制定1—5天的红色研学培训课程,年平均接待培训10万余人次,培训学员4000余人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余元。成立东岳实业有限公司,经营传统糍粑、粉条、腊肉等“光山十宝”产品和明信片、纪念币等文创产品,带动就业13人,2022年综合销售收入180万元,净利润约18万元。余粮乡创团队通过“农业+、文旅+”的概念,对东岳村当地特色产业规划升级,并对特色资源进行产品开发与转化运营,东岳村1.0项目建设中,在余粮乡创团队与县文广旅、县红宣中心以及东岳村的合作推进下,把原来的花鼓戏传承中心打造成一个镇级乡村运营中心,集在地农文创开发展示销售、乡村创业、乡村社区、乡村课堂、乡村文化、乡村直播、乡村研学等于一体综合性乡村服务平台。东岳村2.0项目中余粮乡创团队在东岳村导入了小余儿蓝莓园、冷酷火锅、无动力乐园、咖啡公路、手工坊等新业态,与村集体洽谈合作项目,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三)务实重干提供立身之本。东岳村党总支务实重干,一心一意谋发展,党总支一班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标兵岗,把56名党员聚集起来,形成干部树标杆、党员带头干的氛围。依托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建设,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成立了东岳实业公司、光山县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有限公司、和美部落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东岳老年协会、党总支领办光山县宜业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支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带动群众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