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牟定县采取“五个五”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025-06-04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牟定县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内容,通过“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党建引领、分类施策、多方筹资、整县推进”的方式重点推进,形成牟定“五个五”治理模式。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五个一批”分类施策全治理
结合村庄类型特点,将全县727个自然村分为五类实施治理。一是县城周边3公里以内15个村庄纳管接入县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二是乡(镇)镇区周边满足条件的18个村庄纳管接入乡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三是环境敏感区域且常住人口超过400人的16个村庄取前端分户收集预处理,后端建设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达标排放处理;四是远离县城、乡镇集镇,非生态环境敏感区的582个村庄通过户内收集预处理进入生态厌氧发酵,尾水资源化利用;五是居住零星、分散、环境容量大的96个村庄采取分户建设“小三格”化粪池,尾水就近就地用于农林灌溉。
二、“五个一点”筹措资金降成本
积极拓展资金渠道,通过统筹整合筹集一点、村组“一事一议”由村集体出一点、管材询价统购和组建土专家“施工队”承建省一点、发动村贤能人和爱心人士捐一点、农户投资投劳出一点的“五个一点”筹措资金推进治理。通过“五个一点”方式,原需投入户均2万元,全县需投入8.7亿,降到户均投入4896元,全县仅需投入2.13亿元,真正实现了以财政“小资金”撬动“大项目”、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
三、“五长治县”压实责任抓实效
在全县推行村长、河(湖)长、路长、林长、街长的“五长治县”工作模式,同时,形成县级为责任主体、乡镇为管理主体、村级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模式,“握指成拳”合力推进。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实绩考核内容;将设施管护运维纳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考核内容;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管护工作组,责任到人。
四、“五项机制”发动群众全参与
建立五项机制全力推进治理,一是“三场会议”做动员。召开党员大会、“十户一体”中心户户长和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进行民主议事,宣传动员群众参与设计、建设和管护。二是“三股力量”全参与。把“乡村干部、普通党员、乡贤能人”三支队伍作为中坚力量,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治理设施建设和全过程监督监管。三是“三个作用”齐发力。发扬“千言万语作动员、千家万户齐参与、千方百计出良策、千山万水寻材料、千头万绪抓根本”的“五千”精神,动员群众采取“投工、投物、投地、投技、投资”等方式参与治理。四是“三笔账目”聚民心。算清污水治理有利于人居环境改善、群众身心健康、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益账”;算清政府负责筹资和公共区域建设,村组负责组织发动群众,农户负责收集、户管建设和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的“责任账”。算清方案优化降成本、询价比选降成本、自主建设降成本的“成本账”。五是“三道关口”管长远。严管资金投入关口,避免盲目建设、项目资金和材料浪费。严把工程质量关口,解决工程质量不达标和群众建设不规范问题。严格运行管护关口,建立“财政适当补贴一点、村集体主要承担一点、群众使用付费一点”的运维资金保障机制,落实专人管护,解决长效管护的问题。
五、“五条措施”党建引领强保障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推行五条措施。一是“十户一体”强保障。依托“十户一体”党群共建共治模式,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乡贤技工队、银发服务队”,从组织体系上解决了“谁组织、组织谁”的问题。二是“三支队伍”抓建设。组建工作专班,统筹规划和现场指导;组建材料供应专班,确保管材质量和按需供应;组建村间施工队,分段进行施工建设。三是“试点先行”找方法。全县上下齐心,迎难而上,试点先行,大胆探索实践,走出一条切合牟定实际的污水治理新路径,并全县推广。四是“三项方法”抓落实。践行“项目工作法”,将污水治理宏观“大任务”转化为具体“小项目”全力推进。践行“一线工作法”,把污水治理问题在一线发现、一线解决。践行“典型引路法”,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实现“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盆景”到“风景”的转变。五是舞好考核“指挥棒”。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年底综合绩效考核范围,系统设计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层层传导压力,从县委政府到行业部门,从乡镇到村组,从干部到群众,人人扛起责任。
2023年,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21年底的14.61%,提升至100%,既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锤炼了干部作风,培育了干部队伍,催生了乡风文明,重拾了游子乡愁,也极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云南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