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文化生态”跨界重组 锻造现实版绿野仙踪——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村生态建设典型案例

2024-11-04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一、基本情况

  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郊,因傍丰乐河南岸,故又称丰溪、丰南、溪南,辖11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965人。
  近些年来,西溪南村注重古建筑保护和自然生态涵养并行,和美乡村建设和创意产业培育并重,蝶变为影响力和知名度十足的“网红村”。拥有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也是安徽日报首个乡村振兴观察点。
  二、特色做法
  立足资源禀赋,一体推进“绿野仙踪”品牌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意产业培育,走出一条以自然生态和古村落观光为主、创意产业相辅的发展道路。
  探索前进路径。西溪南村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重点村,拥有保存完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屋阁绿绕亭及明清古建筑100余处,丰乐河畔近千亩的天然枫杨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江南古镇独特风景,美丽自然风光和温和宜人气候兼具。自2003年提出西溪南古村落旅游综合开发以来,西溪南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区委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先后引进了浙江安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徽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得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望山投资有限公司、徽州区浪漫红文旅集团5家开发运营公司,坚持延续村落自然的生态和历史文化风貌,不断加强天然枫杨林生态和古建筑保护,开发丰乐河及其水利设施,恢复溪南八景、果园、老屋阁、钓雪园、老政府、桂花树和中街区域等,培育发展了研学、艺术、设计、手作等业态,形成“绿野仙踪西溪南”品牌。
  全域布局推进。强调积极、动态、前瞻的村落保护发展思路,借助古村落保护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保护等政策,修复古建筑古民居80余处。推动政府、社会资本、个人共同参与古建筑古民居重新开发利用,政府收储民居45处,挂牌出让古民居24幢,引进绿荫山馆、诗莉莉慰颜府、溪边55等古民居保护利用项目36个,沉睡资源逐步盘活。统筹省服务业引导资金、乡村振兴项目非标债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等约1亿元,建成南北两大入口体系、平板桥改造提升、红色讲堂、丰南八景照壁、蜂巢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0余个,村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
  壮大产业业态。深入挖掘西溪南悠久的名人文化、建筑文化、碑帖文化、水利文化、书画文化、诗社文化,融入到文创产业培育当中,形成艺术与设计、学术与研学、文化和体验、生态和农产四条创意产业链,2021年被认定为省创意产业集聚区。如土人学社力主打造国际设计产学研基地,培养国际设计人才,疫情之前每年接收5批30名留学生开展研学工作,鼎盛时期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开展课程15个,其中与国外名校开设“乡村景观与农村水利工程”等课程6个,接收国外学生约150人,乡村国际范十足。望山生活、上村民宿群等研学团队推出国宝搭建、探访老屋阁、制作徽墨酥、农事体验等研学课程,年接待人数最多达7000余人次,其中高端学术性研学沙龙400余人次。溪边55乡村咖啡店、溪边文院书屋、达咔旅拍、漫云露营等文创业态也各具特色,诸多年轻业态为西溪南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希望。
  三、模式机制
  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五微”行动,实施村落精微改造,在保持传统肌理的同时,用绿植软化坚硬线条,以设计优化建筑功能,让活动丰富游客体验,处处体现传统、自然与人的融合。
  聚焦“微改造”提升。溪边街沿溪而建,靠水而生,破除大拆大建,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将原有闲置农房改造成具有徽州本土特色的集农家乐、民宿、咖啡店、书屋及摄影旅拍为一体的特色休闲一条街。下足“绣花”功夫,引导农户、民宿业主、经营户参与美丽庭院创建,累计挂牌美丽庭院120余户,实现“一步一景、一处一美”。
  聚焦“微景区”培育。做好溪边街核心区循环道路文章,实施横街头、木头桥巷等延伸街巷改造提升工程,打造溪边街至枫杨林循环线。建设“网红”木板桥及碇步桥,修复加固将距今700余年有“江南小都江堰”之称的雷堨,打造成为旅游打卡点。
  聚焦“微创意”运营。成立由村党总支书记总负责的村级乡村运营公司,与徽州区浪漫红文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市场化运营,打造蜜西溪里、绿荫山馆2个“浪漫花涧”系列民宿品牌和全市首个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体验基地,引入得山咖啡、漫云露营、田园徽州等业态入驻蜂巢游客中心,每年西溪南村集体分红25万元。
  聚焦“微循环”发展。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点,全域实行农药集中配送、无公害生态种养、农村生活垃圾PPP模式,试点开展“摇铃上门收储”,发挥生态美超市引导功能,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河水水质常年在二类水质以上。
  聚焦“微奉献”治理。创新试点“正气银行”,后向全区推广为“平安银行”,支持鼓励善行善举,参与党员群众860余人,累计存储平安总积分达2万分。积极发挥典型模范带头作用,深化志愿服务,西溪南村先后涌现中国好人1人、安徽好人1人、黄山好人2人,夕阳正红等志愿团队主动参与景区巡逻服务,累计处理解决各类问题1300余个。
  四、突出成果
  近年来,西溪南村始终坚持以原生态为底色,在发展过程中突出“古村留旧”“生态留绿”“开发留白”,天然呈现近千亩绵延6公里湿地枫杨林,地表水稳定保持在二类标准以上,负氧离子含量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4000个以上。西溪南湿地常年栖息着绶带鸟、白鹭、鸳鸯等280余种野生动物。近年来,对枫杨林实行生态轮休、原生态补植等措施,启动鸟类友好乡村建设,让西溪南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宝库和生命天堂”。村内以雷堨、吕堨为代表的徽州堨坝入选2024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
  以乡村旅游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以艺宿带动原宿形成较为完备的民宿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紧跟信息化浪潮,开发“玩转西溪南”微信小程序,推动民宿线上预约、特产电商销售,雷军、撒贝宁等大咖纷纷推介,“东方甄选看世界”走进古村落,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秋季“村晚”主场。同时,依托“大物业”公司,带动周边五个村共同发展,“大西溪南”旅游格局初见雏形,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牢“旅游饭”。2023年该村旅游人数突破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30.32万元。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