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工作案例】人才振兴: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者
2025-09-3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一、德艺双馨 匠心风骨
张继中同志自2002年以来参加首届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全国木版年画大联展并吧发起中国非遗抢救保护工程,朱仙镇木版年画被作为重点保护抢救工程,2006年6月组织申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河南省知产权局授予“河南省知识产权文化大使”,2018年被开封市总工会授予首届“开封工匠”。
由于张继中技艺高超、合法合规,诚信经营,社会知名度高,客户口碑佳,先后捐资12万元慰问困难户抗洪救灾、疫情防控,2011年被河南省行政管理局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授予“河南省文明诚信个体户”、2020年被授予“扶危济困爱心企业”“朱仙镇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二、传承研学校园绽彩
发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成人伦、助教化”的文化和社会功能,推进优秀民间文化(木版年画)进校园工作,涵盖幼儿园、中小学、高中和大学。搞好朱仙镇木版年画非遗研学,朱仙镇有研学基地12处,累计接待研学旅行大、中、小学生近20万人次。先后走进省内30多所高校、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推广宣传。紧跟“一带一路及丝绸之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前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以色列、奥地利等18个国家展出表演,使朱仙镇木版年画享誉海内外。
三、创新发展创造转化
年画创作异彩纷呈,紧扣时代脉搏,融入时代元素,做好文创产品融合与研发,切实做到古为今用,与时俱进。在结合“讲文明,树新风”、反腐倡廉、抗击新冠、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活动,创作了一批时代鲜明特色具有朱仙镇木版年画风格的作品。
创新地融入“航天英雄”、“古代十大清官”、《焦裕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生肖》、《乡村振兴》、《抗疫情保平安》《围歼疫情》、喜迎二十大等时代元素,丰富了作品时代内涵,扩大作品的受众面和接受度。
依托河南大学校和文化产业研究院,河南工程学院,研发年画新产品。每年研发30多个年画新品种。开发了袋装、轴装、框装、长卷、册页、盒装、仿古线装画等220种系列产品。
年画在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民间技艺成了致富手艺。先后带动徐寨(贫困村)、估衣街四个年画产业村,自2019三年来朱仙镇完成年画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利税120万元,从业人员750余人,带动三产人员2100余人。安排贫困户15人到企业就业,目前年画的年印刷量超过了120万张,产品远销四川、陕西、安徽等地。民间艺人也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和经济效益,家家都有小轿车、电脑等现代化工具,年画生意做到了国外,年画艺人出了国。
朱仙镇木版年画宣传成果斐然。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河南日报、等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多年多频次宣传,形成了品牌效应。仅2023年春节前后,朱仙镇木版年画上央视和新华网、中新网11次。(河南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