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工作案例】人才振兴:庆阳“小香包、大产业”促振兴见成效——左焕茸香包刺绣特色文化传承
2025-09-25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一、基本情况
左焕茸,女,1961年出生,高中文化程度,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南佐村白庄组人,中共党员,庆阳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民间工艺刺绣大师,甘肃省农村文化实用人才正高级刺绣艺术师,庆阳香包绣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巾帼创业标兵,感动庆阳2014十佳人物,“德润陇原庆阳好人”,西峰区群英香包刺绣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峰区鸿泰香包刺绣协会会长,庆阳市陇绣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左焕茸自幼受母亲的熏陶,喜欢刺绣,儿时的她每次放学回家就跟母亲在窑洞里做刺绣,对刺绣的悟性加上辛勤努力,她的刺绣作品都活灵活现,形象逼真,造型独特,成为远近有名的巧手能人。高中毕业后,为了生计她常年在外打工,到过工地,干过服务员,摆过地摊,在工厂做过裁缝,饱受人间疾苦,但是她热爱刺绣的心永远没有变过。2002年,庆阳市举办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翻开了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小香包、大产业”成为庆阳市的发展理念。左焕茸看准时机和村上的姐妹大力发展香包产业,成为人生的光辉时刻。2011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庆阳群英香包公司。公司年产大小香包挂件、绣品60余万件,产值达到900万元,年收入180万元,公司集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及人员培训为一体,产品有挂件、荷包、绣片、中堂及大型屏风5大类型100多个品种,带动周边乡镇及县区500余人从事香包生产,产品销往国内外30多个城市和地区。

二、特色做法
左焕茸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政府的支持和身边群众的帮助。2014年,党和政府启动了精准扶贫政策,左焕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始了她的精准帮扶之路,重点培养农村贫困妇女、下岗职工、残疾人,义务在全市范围内为农村贫困妇女、下岗女职工举办香包刺绣手工制作培训班。组织各类刺绣培训班300多期,培训农村妇女9000余人,其中残疾人280人。她常年以公司办公地点为主要教学点,以庆阳市周边县市各级政府提供的场地为辅助教学点,分批对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进行“庆阳香包刺绣”设计、制作工艺传授,对学员作品进行修正,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销售学员作品,帮助学员将劳动成果转化为经济收入。左焕茸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期间,多次向贫困妇女和残疾人捐赠生活用品,刺绣工具和助听器材,她想帮助残疾人摆脱身体残疾带来的生活困难,并让更多的残疾人加入到香包刺绣行业中来,希望他们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早日自强自立,2015年,她荣登“德润陇原庆阳好人”榜。2016年,在市、区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她建成后官寨镇南佐村文化集市,电商平台50平方米,理论培训室30平方米,农家书屋30平方米,刺绣室40平方米,机绣室100平方米,实践培训室100平方米,产品贮存室60平方米,有效增加了贫困妇女的就业岗位,为西峰区全面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2018年被西峰区人社局、西峰区扶贫办和西峰区妇联设立扶贫车间,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就业52人,为她们提供就业岗位,年收入增加1.5万元,提前完成了精准脱贫。2020年,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各级政府的帮助,她多方筹集资金800万元,建成了1700㎡的南佐村香包基地,香包基地集种桑养蚕、抽丝织绸、陇绣历史陈列馆、大师艺术馆、香包民俗体验馆、设计车间、生产车间和拼装车间为一体,是庆阳市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健全的香包生产基地。

三、模式机制
左焕茸以香包基地为依托,开办的刺绣培训班,长期对乡村妇女和残疾妇女进行香包刺绣培训,帮助她们创业就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定期组织她们学习交流。对刺绣技艺特别突出的学生,审报艺术大师、传承人和艺术职称。通过多次培训指导,张明霞刺绣已成为甘肃省刺绣大师、中级刺绣师、市级非遗传承人,现在陕西旬邑县就业局任刺绣指导老师,月工资5000元。范芳芳,在平凉残疾学校任指导老师,月工资4000元。下肢瘫痪的残疾人李琴慕名来到她的协会,学习手工刺绣,因生活不能自理,左焕茸精心照顾李琴,在精心培训下,李琴做出的刺绣作品特别精致,年均纯收入3万元左右,不仅圆了残疾人的刺绣梦,还给其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近年来,左焕茸带动周边市县140多农户从事香包生产,每户每年均收入3万余元,每年为社会创造300多万元财富。
四、突出成果

申请注册了“陇上”香包刺绣品牌,申请外观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年设计研发香包刺绣新产品20种以上,在省内外组织展销活动13次,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非遗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2次,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级2次,市级一等奖5次,市级二等级8次。2021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21年11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同年被评为庆阳市优秀非遗传承人。精准扶贫期间,她的创业扶贫事迹多次被省级以上媒体采访报道。2014年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报道了庆阳香包左焕茸的巧手艺专题片;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报道“左焕茸背着香包闯世界”;2018年10月,她登上了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录制现场;2019年1月,甘肃电视台报道左焕茸为德艺双馨香包绣制传承人;3月,甘肃电视台在脱贫攻坚巾帼在行动节目中报道了左焕茸的事迹;2021年1月,CCTV-1生活圈播出左焕茸非遗绣出幸福生活;6月,中央电视台“生财有道”栏目采访报道“左焕茸的香包梦”;甘肃电视台、甘肃省文史馆调研群英香包公司文化产业、非遗传承;8月,甘肃电视台报道甘肃妇女百名陇原秀优秀女党员“甘肃西峰绣娘左焕茸,穿针引线间绣上世界舞台”;同月,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甘肃电视台先后报道左焕茸绣出锦绣生活专题片。左焕茸在香包民俗方面做出特色的同时,她把整个人生都奉献给了庆阳非遗和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事业,为乡村振兴和庆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她不仅解决了农村妇女常年在外务工造成留守老人、孩子无人照顾的社会问题,还帮助广大农户增加了家庭收入,助力农村贫困家庭提高了生活质量,为当地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甘肃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