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工作案例】人才振兴:乡村工匠助力乡村振兴

2025-09-04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天津宝坻国家级非遗葫芦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第四代传承人赵伟是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中国文联授予国宝工匠领袖人物,福布斯中国杰出匠人top100,被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世界上掌握制作葫芦工艺最多的人”。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葫芦制作技艺专著《葫芦工艺宝典》、《葫芦收藏宝典》,并与业内大名鼎鼎的王世襄先生一起撰写《葫芦品鉴与收藏》,先后入选中宣部《乡野繁花秀山河》一书、作品《为北京喝彩》被北京冬奥会收藏、范制葫芦《萨马兰奇像》被萨马兰奇博物馆收藏、《心怀慈悲、方得福禄》在2023年天津夏季达沃斯上作为国礼赠送给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先生,被列入天津市第一批市级传统振兴目录、首批非遗传承传习基地,被评为外交部礼物、天津礼物,获得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证书三十六项,被评为天津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天津市民间艺术传习基地,中国致公党天津市委会社会服务实践基地,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十八所大学产学研实习实践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滨海新区、河西区、河东区、宝坻区中小学研学基地。
  他在非遗传承上寻突破,文创产品上融生活;乡村振兴上求创新,农业产品上加科技。集乡村振兴、生态文化、非遗传承、创意产业、智慧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将“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产业”从原汁原味地呈现展示制作技巧到变化多样的混搭创新,通过“非遗+”让璀璨的非遗文化呈现“七十二变”,呈现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加速优秀传统文化破壁出圈,进一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一、传承福禄文化做好非遗保护
  完成撰写了《天津葫芦制作技艺五年保护计划编制》,开展了传承普及和教育活动,制作了《天津葫芦制作技艺展览展示标准方案》,编辑印刷了《中国葫芦技艺》,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总结葫芦制作技艺与艺术经验,留存史料依据,有效增强了项目生机与活力,扩大了天津葫芦制作技艺的影响力。
  葫芦庐葫芦制作技艺需要经过36道工序方能完成,目前,赵伟完整地继承了传统葫芦种植技艺和传统加工工艺的所有流程,种植葫芦品种多达300余种,保存种植范制葫芦所使用的模具——包括从清朝传承至今的桩子1300多个,近年来修复、复制老桩子120个并范制成葫芦。
  系统整理、挖掘葫芦中的“九道文化”(包括葫芦医道、葫芦武道、葫芦酒道、葫芦茶道、葫芦花道、葫芦香道、葫芦艺道、葫芦书道、葫芦食道)等等;还在电台开办生活大讲堂讲座,进行非遗进村庄、社区、学校、医院、监狱、部队活动,活跃民众生活。在每年至少参加20场非遗展览展示活动的基础上,做好葫芦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打造网络自媒体平台包括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视频号、知乎、小红书、百家号、哔哩哔哩等平台做好宣传推广和带货直播。
  二、非遗技艺帮扶经济薄弱村,提升经济示范村
  举办乡村振兴葫芦(种植)培训班,主要培训葫芦种植技术,包括本长葫芦、系扣葫芦、勒扎葫芦、范制葫芦等葫芦如何种植等。
  对于农民的培训已经做了8年,通过培训让村民掌握葫芦制作技艺,增加农民收入,用非遗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特别是很多徒弟和农民来自不同的省份,每年通过三节两寿把徒弟们召集过来进行系统的传承,让徒弟们熟练掌握葫芦制作技艺,回到当地带领更多的农民通过葫芦致富。带领农民学习葫芦制作技能让他们熟练掌握各种工具,特别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技艺都需要手把手的教给他们,并且通过他们的实操真正掌握葫芦制作技艺。以前的工具比较简单,通过工具的提升,让他们制作出的葫芦产品更加精细。并且在北京市平谷区,天津市宝坻区和河北省望都市建立了非遗葫芦种植基地。与天津市派驻5个区的26个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31个镇、51个村的357名村民,宝坻区大钟庄镇、新开口镇的7个村643名村民合作,葫芦庐免费提供葫芦模具给1000名村民在自家庭院种植范制葫芦。几年来用于乡村振兴帮扶村民的资金达到了600余万元,带动了上百人的就业,为当地农民的增收和残疾人的就业作出了贡献。
  三、加强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
  将已经建成的中国葫芦博物馆、世界葫芦种子库、葫芦研发实验室、葫芦文创产品开发工作室、智慧农业葫芦种植试验区、世界葫芦种植欣赏区,纳入天津旅游的整体框架之中,旅游产品体验,沉浸式体验,数字体验,线上线下结合,以多种形式开发体验产品,让游客身临其中。葫芦宴,被誉为可以吃喝的艺术品,经过葫芦庐几代人传承改进,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特色餐饮,吃的是葫芦,用的是葫芦,喝的还是葫芦庐特有的葫芦酒和葫芦茶。
  他还打破过去单一的葫芦工艺品制作的传统模式,积极开发葫芦衍生品、旅游纪念品,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的消费品,形成葫芦主题文化系列产品链。此外,还与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院、天津自然博物馆、周邓纪念馆等国内多家博物馆合作开发产品。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葫芦制作技艺培养后继人才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艺术学院都将葫芦庐纳入到课程建设之中,大一,图形设计—葫芦纹样设计。大三,广告计划与创意—福禄杯广告推广计划、企业形象设计—打造葫芦庐整体VI系统。对葫芦庐在平面视觉整合,logo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广告设计、环境指示系统(VI)、景观设计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提升。
  今年他还为500余名大学生免费提供1500个葫芦用于制作葫芦衍生品比如葫芦灯、葫芦鼓,做好校企合作。出版非遗进校园教材,编写、修改《小学葫芦技艺校本教程》《中学葫芦制作技艺校本教程》和《大学葫芦技艺校本教程》系列教材;评选中国葫芦百名小传承人等活动。
  五、非遗的创新与发展
  从种植体验研学开始,借助葫芦这样的载体,他在做的一件事情叫做工业产品种植化。因为葫芦本身有一定硬度可以范制器具,所以把葫芦长成一种工业产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农业种植的景观化。第三件事情,做的是农业产品的创意化。也就是说就除葫芦本身的一些产品,更多的希望就是在这里面梳理出更多的文化,实际上就是为农业产品、为葫芦多讲一些故事,透过这样的一些故事,然后让它真正形成品牌,真正的形成创意,让这些创意更多的真正实现商业化。”
  他还与德州昂立达(Onlystar)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个人护理生态化妆品。生态化妆品时代要求回归自然物理吸附清洁理念,采用创新性的配方和应用设计,回归自然及生态护肤,从化学化妆品走向生态化妆品,开发出无泡沫吸附清洁葫芦美容护肤产品。昂立达清洁产品的设计指导原则是“向大自然学习,尊重皮肤天然原生态”。美容、药用的“能吃的护肤品”不破坏皮肤屏障,物理吸附,无泡沫清洁,使皮肤菌群保持平衡,使皮肤微生态环境达到平衡。他与其合作已研发出“墨洗”冰冻时光葫芦系列化妆品,包括葫芦精油、葫芦洗面奶和葫芦面膜。用葫芦瓤和葫芦肉做成的葫芦牙膏,具有止血成分,物理吸附清洁,零化学添加剂。
  注重交流、共享和融合是所有优秀文化的共性,从主要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到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文化资料的全方位保留。 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保鲜,从而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基于这一考量,目前已研发文创产品1000余种,其中匏杯、香炉、文房等都带有厚重的非遗文化底蕴。以一个个“非遗+”的推广模式和一件件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正生动体现在葫芦庐非遗活态传承的实践中。(天津市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