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工作案例】人才振兴:做强苹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2025-08-28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黄松,中共党员、威海市五十一号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荣获2023年度“全国农村农业劳动模范”。一位从工业企业负责人成功转型为现代农业践行者的“威海市十佳新型职业农民”、“齐鲁乡村之星”、“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副会长”。
2014年,黄松注册成立了威海市五十一号农场有限公司,农场以苹果为主导产业,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拥有3200亩现代化苹果标准示范园区,是目前威海市单体面积最大的现代化果园。
产业带动,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自主创业的黄松在村里人看来是个有知识、见过世面的“能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黄松深知,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得靠产业带动,得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威海的传统苹果产业已经有180多年的种植历史,然而传统散户果农面临着果树品种老化、种植技术落后、销售市场局限的现状,最终,这个怀揣着理想和信念的“农村娃”又回到农村,经过多方考察,在“知天命”之年开启了现代果园的建设之路。2014年,投资1亿元建成3200亩标准化苹果种植示范园,累计流转土地2000亩,周边村近千户农民年土地租金收入160多万元;通过坡改平的规模化土地整改方式,使实际有效耕地面积增加15%-20%,直接为村集体增收20-30万元;吸收长期合同农民工90余人,年收入人均可达3万多元,每年季节性吸收临时农民工3万多人次,每人的日均收入可达120元以上。现代高效苹果种植产业的发展,使传统的苹果种植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使农民依靠土地获得了“租金”+“工资”双份收入,使农村成为城里人趋之若鹜的休闲场所。
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过程中,黄松深切体会到,技术创新是农业企业的“强心剂”。于是,在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方面,黄松费尽了脑筋,用尽了心思。2018年,五十一号农场成为威海首批苹果院士工作站,黄松用4年的时间,引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现代苹果产业的最新技术,实践改良并培训推广;联合威海市农业科学院6名专家,组成10余人专家团队,因地制宜,根据项目区域所在地的气候、土壤、风向等因素,进行“苹果无袋生产配套技术研究集成与试验示范项目”,发表论文1篇,申请专利1项;建立创新奖励机制,鼓励人才发挥个人能力,进行研发创新、注册专利等。目前,农场内本科以上就业人才超过10人,并全部经过培训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叫响品牌,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农业品牌化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不可逾越的选择。对品牌价值的了解,黄松秉承了“威海农产、品味自然”“威海苹果、甜蜜诱惑”的发展理念,重点打造了富有特色的“黄胖子”苹果品牌,是威海市首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并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在连续两届威海市的知名农产品展销会暨苹果擂台赛上,“黄胖子”苹果凭借爽脆的口感、丰富的营养、绿色的种植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品牌叫响了,市场自然越走越宽。2018年5月8日,威海市人民政府与北京首农物流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暨首农—威海2018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黄胖子”苹果成功进入首农供应链体系,打通生产—销售“最后一公里”,成功打入北京市场;2019年3月31日,参加威海市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威海农产下江南”专题推介活动,成功打响“黄胖子苹果大地的承诺”品牌理念,现场与深圳华盛茂、柒柒果品等大型新零售终端签订合作协议,随着品牌市场的拓展,“黄胖子”苹果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顺。
产业“智能化”,推动市场销售再上新台阶。随着“黄胖子”苹果认可度的提升,黄松开始在扩大市场需求上做文章。2021年,他成立了苹果分选中心,将“种植”和“分选加工”环节分开,以最大程度提高苹果分选、发货速度。建成后的智能化分选车间一共有4条分选包装线,分选设备可以根据设置的筛选参数,对每一个苹果进行快速称重,并对色泽、果皮表光、果型、果心好坏、糖度等进行精确筛选、分级。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人工、提高发货速度,也使得苹果等级分选更加精细、每个等级苹果品质更加统一、稳定,每日苹果分选量达到20万斤左右。除了智能化分选车间外,还坐落着18个冷库,用于苹果的储存,达到万吨级别存储量。有了“智能化”的“加持”,五十一号农场的现代化种植管理模式,已成功复制3个苹果基地、10个家庭农场、200多户苹果种植户,辐射面积超5000亩,带动增收超过4000万元。
开拓思路,实现三产融合。土地成功流转,果树顺利种植,农民转型就业,一产稳步发展,随着五十一号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步入正轨,拥有40多年经商经历的他将目光锁定更加具有活力的“三产融合”。他的目标是将农场打造成集生产、加工、休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他的倡导下,农场着力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创新结合“果树认养”“苹果采摘”等方式,引领终端消费者,走进苹果产源地,体验种植乐趣。为了丰富休闲方式,他还在农场内开设了小动物社区、微型森林氧吧、阳光沙滩、阳光草坪、多功能运动场地等休闲区域。自2018年农场开放休闲乡村旅游项目以来,已经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在可观的客流量基础上,黄松又联合周边草莓、蓝莓、食用菌等生产企业、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成立合作联社,带动了周边特色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推动了田园民宿、农家乐等三产经济的共同发展。
持续“造血”,助力脱贫事业。脱贫攻坚期,他主动为村集体找活路、谋发展,与村集体搞项目合作,承担了大小扶贫项目4个,每年都以10%的高收益支付给村集体;他直接与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就业协议,实现了一对一精准脱贫;他还主动与青岛农业大学联手,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民们讲解种植栽培技术,累计举办培训班12期,邀请专家到实地指导30余次,免费指导农民1000多人次,帮助农民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持续提升“自我造血”能力。面对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黄松投资了800多万元,建设2000立方米大型沼气,形成“养殖-废弃物循环-种植”的种植、养殖无害化处理良性循环;联合周边4个大型养殖场,收集动物粪便、废弃物等作为沼气原料集中处理,杜绝水土污染;联合周边11个村,收集村民生活粪污集中处理,农作物秸秆统一回收处理,避免村民因焚烧秸秆引起的安全隐患,沼渣、沼液是果树天然的有机肥,不但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而且有效地消除了面源污染,提高了土地肥力,推动了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周边受益的老百姓,提起黄松就竖起了大拇指。
经过几年的打拼,威海市五十一号农场已经是硕果累累,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省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庄)、省级田园综合体标准化试点、山东省第二批农科驿站(高新区初村镇远庄村农科驿站)、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威海市精品观光采摘园、威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广校培训基地、威海市首批院士工作站示范基地和威海市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