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工作案例】产业振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藏猪“三品一标”

2025-08-26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近年来,工布江达县立足藏猪原种保护区资源优势,多措并举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为抓手,强科技、抓监管、聚资源、提标准,让好品种、好品质、好品牌、好产品逐步成为中国藏猪之乡的鲜明特色,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基本情况
  工布江达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西部。县域总面积1.29万平方公里,辖3镇6乡81个村,平均海拔3600米。为林芝市面向外界的西大门。县域距自治区首府所在地拉萨市270公里,距林芝市所在地八一镇130公里。全县总人口3.72人,总户数9453户,乡村人口2.78万人;全年藏猪存栏8.9万头,能繁母猪1.8万头,出栏3.8万头。工布江达县藏猪养殖历史悠久,藏猪产业已成为工布江达县主导特色产业。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科技创新,培优藏猪品种。工布江达县是西藏藏猪产业核心区、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区。立足产业优势,我县与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合作开展藏猪精准化良种繁育与高效养殖模式研究并创建工布江达县示范基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创建林芝实验基地;保护挖掘传统特色的藏猪种质资源,建成藏猪科研示范基地1个、藏猪科普示范基地1个、藏猪发酵火腿研发实验室1个、全区首个县级兽医实验室,完成藏猪相关基础与应用、产品研发、饲料开发、疫病防控等研究项目,为农业产业化“三品一标”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县为全区藏猪活体保种量最多,品质最优区。工布江达藏猪传统养殖模式被列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
  (二)实施主体培育工程,不断提升产业链条。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按照“一心两区”规划布局,实行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注重科学标准化养殖和精深加工,引进西藏沃野实业有限公司、西藏劲华食品有限公司等,不断提升藏猪保种、规模养殖、产品加工及市场销售能力。并形成了“原种保护-集中扩繁-规模养殖-质量控制-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构建藏猪现代产业体系。全县现有藏猪养殖企业1家、合作社18家、养殖大户17家,藏猪存栏8.9万头,能繁母猪1.8万头,出栏3.8万头。
  (三)立足品牌优势,拓宽市场影响力。通过加大“工布江达藏猪”系列产品加工能力,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资金支持、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经营、多元化产品、市场化营销、质量安全追溯、品牌保护等措施,加强技术和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已有品牌企业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宣传与推介,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等部门相互协作,开发多种系列的体验和旅游产品,重点打造拳头产品。积极引导企业不断拓宽农畜产品销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加自治区藏博会、林芝桃花节、巴松措国际越野竞速赛等活动。建立工布江达县供销社门店,巴宜区主题邮政中心店、林芝市乡村兴农消费邦扶门店、7+2消费援藏平台中山门店。入驻扶贫832平台、农业银行“兴农商城”“7+2”消费援藏平台、抖音、淘宝等多个知名电商平台,市场营销渠道迅速拓宽,不断提升工布江达县藏猪品牌影响力,实现了产销顺畅,从而提升藏猪产品市场占有率。
  (四)出台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优化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出台了《工布江达县推进改革开放 促进招商引资(试行)办法》,涵盖高原生物、特色畜禽养殖、加工企业及项目。按照投产、运行、运输、贡献率等建立全方位优惠政策。并设立工布江达县藏猪产业发展扶持滚动资金,资金额度为900万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优化全产业链。
  三、工作成效
  (一)推行标准化养殖模式,实现藏猪规模化发展。为提升藏猪产业发展,在不改变藏猪品质特性的前提下,加大藏猪养殖基地的投入力度,由原来的粗放养殖模式逐步向标准化养殖模式转变。我县通过建立8个标准化养殖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应用现代化设施设备的方式,并采取“统一提供仔猪、统一卫生防疫、统一养殖规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饲料供应”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使养殖周期由传统的14个月,减少到10个月,提高了养殖效率,减轻环境压力,促进藏猪产业提质增效。
  (二)加强品牌管理,提升品牌知名度。一是建立、修订、完善工布江达藏猪地理标志商标授权使用制度等相关工作,并编制完成了《工布江达藏猪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使用管理办法》《工布江达藏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使用管理办法》。有序开展工布江达藏猪地理标志农产品标识授权使用,扩大标识监管范围;二是加大品牌打造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创建产品品牌5个;运用各类媒体资源开展“工布江达藏猪”“藏鲜达”“帕小布”等地理标识商标和品牌的宣传推广;三是积极参加区内外农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品牌媒体推介会。加快推进“三品一标”申报,目前完成有机产品认证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四是产品依托兴农商城、扶贫“832”“7+2”消费援藏中山门店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实现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三)多种合作模式,促农增收明显。依托藏猪养殖企业、加工企业、藏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及养殖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入股+按股分红”“订单农业”等模式,与合作社、养殖大户签订收购协议,保价收购商品藏猪,充分保障群众利益,7805名农牧民群众通过藏猪养殖、转移就业、农资销售、产品交易实现增收8807万元。(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供稿)  

工布江达县科技示范基地
有机养殖基地

藏猪生食发酵火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