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工作案例】产业振兴: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

2025-08-19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一、基本情况
  漳平台创园成立于2006年,2008年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现有台企82家、台农600多人,年产茶5800多吨,产值15亿元,核心区永福镇是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海峡两岸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被台商誉为“大陆阿里山”。园区先后获评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成员单位、全国首个“台湾青年产业融合创业示范基地”等20多项国字号品牌,开创了办理台胞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书、“茶树抵押”贷款、联合两岸专家携手制定《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等8项全国首创做法,自2016年起连续七年在国家级台创园建设发展考评中获得第一名。
  二、特色做法
  (一)把握历史机遇,推动漳平台创园升级发展。在中央台办和省委台办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搭建平台、争资引项,持续夯实漳平台创园发展基石。一是抢抓政策机遇。《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于2021年6月起正式实施。其中,在上级对口支援下,漳平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并于2023年4月份顺利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创建绩效中期评估。二是夯实平台基础。大力实施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领域补短板工程,攻坚推进漳平“台湾特色小镇”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6亿元,永福电商花卉中心、东环路(紫阳至李庄)等24个项目建成投用,进一步拓宽台创园升级发展舞台。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中心获得中央投资预算补助。
  (二)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漳台农业合作提质增效。坚持产业先行,着力推动海峡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基地建设。一是做强做大茶产业。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加强永福高山茶品牌建设,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补助资金5000多万元,推动园区台企开展茶山道路硬化、自动喷灌设施建设、现代化茶叶加工设备配备等项目实施,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鸿鼎农场、台品茶业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生态农场,“台品牌永福高山茶”荣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二是拓展农业合作领域。秉持“以台引台”良好工作机制,把握与广州市花都区、南沙区对口合作契机,引进台湾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技术、营运模式,支持台企强链、延链。2023年以来,新设立台资企业15家、合同利用台资9200万元,台资企业逐步向全市覆盖。三是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学习借鉴台湾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理念,引导台商拓展提升产业链,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规划设计大陆阿里山核心景区精品路线,培育发展“茶叶+花卉、文创、康养”等新业态,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2023年,永福高山茶生态茶园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台品樱花茶园获评国家生态樱花茶园产业融合标准化示范区。
  (三)参与基层治理,注入乡村振兴台胞力量。一是鼓励引导台胞参与当地基层治理。至目前,共有1名台胞担任台创园区管委会副主任,3名台胞代表担任漳平市政协委员,9名台胞担任调解员,6名台胞担任检察联络员,12名台企热心人士担任“台胞河长”,在龙岩市率先选聘11名台胞担任乡村振兴顾问、15名台胞担任“台胞林长”,1名台胞被选聘为首批乡村振兴特派员,2名台胞获聘“荣誉村民”。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台胞参加劳动模范、五四青年、技术能手等评选,让在漳台胞、台商共享社会发展荣誉。至目前,共有2名台农被评为福建省高层次(台湾)B类人才、7名台胞获评农村实用人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名台胞获评“福建青年五四奖章”;1名台胞获评龙岩市劳动模范;1名台农入选中国“孝老爱亲好人榜”,2户台农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台农林志纯获评“国茶工匠·制茶大师”称号;台农谢东庆入选2022年度“三农人物”,是该活动举办18年来首个获此荣誉的台胞;台农李志鸿获评2023年福建省劳动模范;台青陈耘嘉获评2023年度全省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全国“促进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先进青年典型”。二是助力社会公益。漳平台胞联谊会为当地建档立卡的优秀学生发放爱心助学金,助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今年6月,园区全体台商筹集善款,为武平县灾区送去爱心物资;“两岸一家亲·台商在行动”志愿服务队在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铜奖。三是推进基层交往交流。持续开展“花茶两相宜•共话两岸情”漳台基层交流、“菁华英才,才聚漳平”高校台籍学生交流等活动,不断推进两岸同胞情感融合、心灵契合。2023年以来,接待台湾参访考察团48批次941人次。同时,连续两年引导台农台商春节期间返岛宣传,以在漳发展情况“现身说法”,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并通报表扬。成功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和第十六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暨农业农村融合发展论坛。
  三、模式机制
  (一)发挥优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长期以来,台创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以及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寻找途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按照实施乡村振兴二十字总方针要求,坚持以产业兴旺为总抓手,做大做强永福高山茶及特色花卉产业,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发展,逐步摸索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先行”“扩大对台合作”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永福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5.6万亩、高山茶种植面积5万余亩。
  (二)产业融合,打造旅游产业体系。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文化旅游新业态、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新场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及各类体验服务,组织开展两岸文化创意交流,有效带动乡村旅游实现新突破。发挥景区示范效应,探索“农旅+”模式,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带动周边草莓、猕猴桃、圣女果、水果黄瓜采摘体验,促进农副产业年增收4亿元,每年可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借鉴台湾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理念,将茶叶与休闲农业、旅游业等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发展“茶叶+文创、禅道、研学、旅游、康养、电商”、“茶旅+特色民宿”等新业态;整合资金、集中打造“一台企一特色”项目20个,实现台品樱花茶园景观提升、尚顺茶园彩色自行车慢道、岳山嘉茗旅游民宿及九德研学基地等“多点开花”局面,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台农们积极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增收、社会管理、环境治理等带来了积极影响,带动当地群众转变生产经营理念,花卉、蔬菜等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园区台企每年可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2.3万人次、年人均收入增加2万元,带动当地年人均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
  四、突出成果
  近年来,漳平台创园全力推动核心区永福镇文旅康养产业结构性改革,通过整合百福园、台品樱花茶园、西山十里花街等资源,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把漳平台创园核心区永福镇打造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樱花胜地”和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小镇、全省首批“清新福建·气候福地”气候康养福地,“游茶园、赏樱花、品佳茗”入选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游冬季精品路线,并成为龙岩市唯一列入国家文旅部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自举办樱花文化旅游节、国际马拉松赛、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次;今年樱花节期间,接待游客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亿元,“大陆阿里山”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台品樱花茶园被誉为“全国十大赏樱基地”,荣获“海峡两岸茶业合作重点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等称号。(福建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