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工作案例】产业振兴:徽州臭鳜鱼 打破“臭”的偏见
2025-08-14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徽州臭鳜鱼作为徽菜的代表菜,历史悠久。相传明清时期,返乡的徽商希望将鳜鱼带给家人品尝,为防鲜鱼变质,层盐腌制,创制出风味独特的徽州臭鳜鱼。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徽州臭鳜鱼加工主体1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占全省80%以上。2023年,臭鳜鱼年加工量近5.5万吨,加工产值超50亿元,占全市预制菜总产值70%以上。养殖端。全市共发展鳜鱼养殖基地10余家,套养鳜鱼塘库121个,2023年,黄山市鳜鱼产量突破500吨,同比增幅60%。加工端。全市臭鳜鱼加工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4家(苗知府、苗员外、皖新徽三、珍味坊)、超千万元企业30余家。市场端。据统计,长三角区域销售额超30亿元、京津冀区域超10亿元、其它市场10亿元,徽州臭鳜鱼出货量约占全国份额75%。
二、特色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创新提出“九个一”打法(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组建一个工作专班、设立一个专业团队、编制一个发展规划、制定一项扶持政策、组建一支产业基金、制定一个保护条例、建设一个产业园区、搭建一个数字平台)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二)注重要素保障。养殖方面出台《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鳜鱼养殖技术开展攻关;加工方面出台《促进徽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同比增长15%以上且增幅前3的奖励10万元,年销售额首次超5000万—3亿元以上的限上企业给予奖励10—40万元;招商方面各地整合地类地块,优先保障鳜鱼养殖、加工企业用地需求,并予以财税和金融支持。
(三)注重科研合作。聚焦“控盐降臭”,组织龙头加工企业,联合合工大等知名院校,开展精制细颗粒海盐腌制试验和产品试制,目前已实现规上企业海盐试制全覆盖。黄山区、歙县、休宁县分别组建课题组,水科院珠江所、华中农大、浙大等院所通过“揭榜挂帅”开展高密度循环水饲料鳜养殖技术攻关,项目总资金超1000万元,力争形成较为成熟的养殖模式,以点带面、辐射推广。
三、模式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是成立高规格的徽州臭鳜鱼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建立徽州臭鳜鱼产业链供应链党委,统筹推进全产业链各项工作,协调全产业链关键问题的解决。二是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同时编制印发《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27)》,实施种苗育繁推、数智化养殖、加工增值转化、装备饲料配套、三产融合创新、品牌升级打造、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引进培育等八大工程,逐步形成“一产精、二产强、三产优”的发展格局,到2027年,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
(二)强化金融支持。一是组建产业基金,政府投资基金是撬动社会资本的有效方式,市供销集团负责组建黄山市绿色食品子基金,规模10亿元,用于重点扶持臭鳜鱼产业发展。目前,安徽金扁担等机构对该基金已完成出资承诺;省绿色食品产业母基金国元股权与杭州方正多策及银河创新资本开展了二轮磋商,将尽快完成基金组建,助力徽州臭鳜鱼产业发展。二是发放担保贷款。在鲜鳜采购期,流动资金短缺是臭鳜鱼加工企业的共同难题。针对企业融资难,中国银行黄山分行、歙县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出台“鳜鱼贷”等专属产品,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部门积极开展政企银对接会。2023年,全市共有16家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达3.3亿元。今年一季度,臭鳜鱼产业担保贷款业务在保金额已超1.2亿元。
(三)强化品牌建设。一是注册集体商标。今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已下发“徽州臭鳜鱼”集体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我局将积极配合市市场监管局加快推进,力争年内注册成功。二是建立品牌体系。打造“徽州臭鳜鱼”区域公用品牌,扶持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依托徽州臭鳜鱼产业协会和集体商标,实行品牌授权经营、持证经营制度。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主体、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品牌矩阵。三是入驻新媒体平台。组织20余家臭鳜鱼电商企业参加山水村夜数字化运营分享大会、第八届社交媒体风向大会,对接网红达人、MCN机构,入驻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进一步打响“臭鳜鱼美食地标城市”和“中国臭鳜鱼之乡”品牌,让徽州臭鳜鱼持续出圈、长热长红。
(四)强化行业管理。一是成立产业协会。为实现行业内互助协作,提供政府和企业间双向服务。今年3月,黄山市徽州臭鳜鱼产业协会正式成立,吸纳了首批会员企业60余家。二是规范产业发展。发挥协会在设施养殖、集采议价、物流运输、融资对接等环节的协调、监督、自律作用,打通一产到三产关键环节,有力化解臭鳜鱼同质化低价竞争、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溢价不明显等问题,促进供需良性循环。三是加强要素保障。今年5月,与部分金融保险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开发“臭鳜鱼仓单质押贷”“鳜鱼养殖特色保险”等新产品,不断提高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
四、下步安排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推进“九个一”打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奋力打造全国最大的臭鳜鱼加工基地和流通集散地。
(一)推进组织协调。发挥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专班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完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市县两级有效衔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精细化落实。对徽州臭鳜鱼产业发展重点推进的企业和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落实绩效评估,定期通报产业发展情况。
(二)推进三产融合。一产上,开展鳜鱼苗种育繁推,推广鳜鱼数智化养殖,力争到2027年底,建立七大养殖片区,养殖产量突破5000吨。二产上,壮大臭鳜鱼加工主体,推动标准化生产,加大新品研发力度,推进副产物利用,力争到2027年,规上企业达22家,年加工产值近90亿元。三产上,高标准建设徽州臭鳜鱼产业园,推动渔旅融合发展,构建品牌推广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力争到2027年,建立综合休闲鳜鱼基地8个、渔旅精品路线4条,新增徽州臭鳜鱼文创产品100个。
(三)推进科技攻关。加快推进黄山区、歙县、休宁县饲料鳜设施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技术攻关,力争年底前形成养殖技术规程,并在全市推广应用。联合黄山学院等院所开展徽州臭鳜鱼发酵特有菌群菌种解析研究,通过人工控制优势菌群发酵,调控臭鳜鱼品质。推动黄山市与宁德市大黄鱼产业协作发展,不断丰富臭鳜鱼系列产品,研制并推出“徽派窖香大黄鱼”等创新菜品。
(四)推进招商引资。绘制鳜鱼一二三产全产业链招商图谱,锚定珠三角、两湖等重点区域,招引一批鳜鱼养殖和精深加工头部企业、重点项目落户黄山,引进布局一批涵盖冷链、物流、营销以及饲料、装备生产等环节的上下游企业,构建徽州臭鳜鱼良好产业生态。谋划储备一批牵动性强、成熟度高的重点项目,争取纳入省、市重点建设计划。(安徽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