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工作案例】产业振兴:构建“五大板块”走出产业振兴特色路

2025-07-28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一、基本情况
  汪清县地处长白山林海,森林覆盖率达87.5%。幅员面积9016平方公里,是吉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域内高山较多,平均海拔806米,有少量丘陵、盆地夹杂在群山之中,层峦叠嶂,沟谷纵横,境内有大小河流144条,独特的山川地貌是黑木耳生长的最优环境。无霜期短、积温低的气候特点也使黑木耳菌丝生长缓慢,周期更长,更加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营养成分的生成。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湿润温冷、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山泉丰盈造就了“汪清黑木耳”独一无二的优秀品质。
  吉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位于汪清县鸡冠乡大北村,8年来,先后争取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建设实施了村标准化菌包厂、菌包厂改造及定植车间、木耳农场等项目,全力推进黑木耳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带领广大农村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现已发展成为鸡冠乡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形成了鸡冠乡特有的黑木耳产业链。目前,该公司经营资产超6300万元,年产值达5600万元,带动本村及全乡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黑木耳产业的示范带动,鸡冠乡于2020年入选吉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3年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二、主要做法
  (一)汇聚帮扶合力,夯实发展之基。2016年,汪清县鸡冠乡大北村立足资源优势新建菌包厂并成立了吉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以来,先后有652万元扶贫资金、1643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注入该公司,在帮扶资金的强力支持下公司实现了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整合经营鸡冠乡三个菌包厂(日产黑木耳菌袋11万袋),建成4座菌包厂、2个定植车间(年育菌能力500万袋)、1个黑木耳摆摘基地(200万袋)、1所食用菌研究所、1所食品包装车间,已经形成了菌种研发、菌包加工、育菌培养、摆栽种植、包装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体系。凭借永不服输的韧劲和科学灵活的经营模式,现在仅公司下属的红鸡冠黑木耳专业农场年产值就达2400万元以上,产业收益覆盖470户脱贫户、200余户普通群众,在场内务工的近百名群众人年均增收13000元以上。 
  (二)创新机制模式,打造特色之路。为推进黑木耳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公司充分发挥技术、品牌、资金等优势,全面构建了五大特色板块,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加工、储存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经济体系:一是菌种研发板块。成立吉冠食用菌研究所自研“吉冠1号”“吉冠2号”、“吉冠黑山”三个符合当地气候的菌种,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产品。二是菌种生产板块。经营日产5万袋标准化菌包厂4个,年产菌包2800余万棒。三是基地种植板块。推行“黑木耳+”多元化种植模式,即以黑木耳为主,协同发展元蘑、猴头菇、榆黄蘑等,建有百万袋以上集约化种植基地5个,立体吊袋大棚150余座。四是产业销售板块。吉冠黑木耳获得“绿色”“有机”认证,是“长白山黑木耳”区域公用品牌“金奖”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年销售额超1200万元。五是社会服务板块。公司始终积极承担联农益农责任,年上缴产业收益31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750人,全乡652名脱贫人口从中受益、增收致富。
  三、取得成效
  积极反哺乡村,创造幸福之果。8年来,该公司以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紧密结合国家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通过不懈努力,将普通“小木耳”做成了特色“大产业”。辐射带动下,目前,鸡冠乡全年木耳种植总量达到4500万袋,全乡人均增收达到1.5万元。2019年吉冠品牌黑木耳产品获得国家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的绿色认证,2020年、2023年两次获得吉林省农业农村厅颁发的金奖农特产品奖。
  通过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不仅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也让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来,鸡冠乡大北村先后建设了大北村民住宅新区,新建住房26栋,全部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新建周转性住房1栋7户、21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村里五保户的供养问题;新建2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一处,安装健身器材4套,新建篮球场一处,新建村级活动室一处134平方米,配备了图书千余套,安装了笔记本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开展环境绿化美化行动,栽种绿化树12500株、栽花5000棵、安装栅栏3950延长米,改厕51个;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组织成立了一支业余秧歌队,在农闲时间组织开展活动;组织开展“十星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美在农家”等多项评选活动,激发了村民积极向上、争当文明户、争做文明人的热情,村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风尚不断提高,全村形成了村风正、民心齐、干群团结的良好氛围,大北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健康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
  站在新的赛道和起点上,吉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在电子商务销售和深加工上多下功夫,积极推动生产有机木耳、高品质木耳产品,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持续强基础、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深耕“黑木耳+企业+农户+电商”,为乡村产业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特点说明
  汪清县鸡冠乡大北村已经形成了集菌种研发、菌包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物流配货等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不仅为群众撑起了一把“致富伞”,也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吉林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