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工作案例】产业振兴:立足新梅资源禀赋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喀什地区伽师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5-07-15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是国内最早培育新梅的地区之一,培育的伽师新梅富含花青素、维生素,抗氧化、促消化,是高端水果市场的新秀。近年来,伽师县深挖新梅产业潜力,做深“小林果、大产业”文章,着力打造新梅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新梅产业与生态产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实现多业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共建产业立园模式。目前,全县种植新梅57万亩、挂果41万亩,预计产量31万吨,新梅种植面积占全国的50%、产量占全国的70%,是全国最大的新梅种植和加工基地。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伽师新梅全产业链发展典型案例成功入围国家乡村振兴局第二批乡村振兴标杆案例库,“新梅贷”被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国县域经济报社纳入2023年全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伽师新梅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2024星级“土特产”培育重点示范区,江巴孜乡(新梅)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产业强镇,英买里镇(新梅)被认定为自治区乡村特色产业示范镇。  
  一、基本情况
  伽师县以新梅作为主导产业,于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规划面积113.6万亩,覆盖5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园内农户3.4万户17.32万人,园区围绕“一核、两带、两片区”5大功能区域,聚焦新梅产业,立足一产、谋划二产、带动三产,不断提升融合发展水平,已形成涵盖新梅标准化种植、采后商品化处理、精深加工、冷链物流、质量管控、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园区新梅种植基地超22.4万亩。先后进驻京东、百果园、金安达等8家鲜果销售企业以及汇源、元亨、优珍、广药等9家果品精深加工企业,研发果干、果汁、果酱、果酒等精深加工产品24种,大滋然、宏丰农业等2家果肥生产企业及启创、卓瑞等4家包装生产企业建成投产,打造南疆“新梅小镇”,发展伽师新梅主题民宿、农家乐、休闲农业园、休闲农庄等11余家,年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吸纳就业1万人以上,“梅好驿站”和新梅广场成为热门“打卡地”。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一是系统规划空间布局。产业园突出伽师新梅种植生产、加工转化、品牌营销、科技示范等功能,着力打造“一核、两带、两片区”园区空间布局。以巴仁镇和英买里镇粤伽新梅产业园为核心,沿X579线为主轴布局,以和夏阿瓦提镇标准化种植片区和英买里沙漠改良种植片区为发展带,以江巴孜乡西北部和和夏阿瓦提镇东部为加工流通发展片区,发挥新疆果品(伽师)批发交易市场作用,形成融合发展、关联配套、资源共享的发展新格局。二是合理优化产业布局。以新梅标准化种植基地为基础,建成高标准新梅种植示范基地60个。推广沙漠绿洲生态农业模式,以2万亩沙漠改良新梅园为核心,逐步扩大科克铁提沙漠生态种植区面积,向沙漠要耕地、要效益。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制定全产业链招商图谱,布局高值加工中心,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能力,激发各类加工企业创新活力,实现新梅产业“专、精、特、新、优”发展。三是持续抓好产业发展。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分领域组建伽师新梅特色产业党支部,分行业组建研发、管理、物流、加工、销售等党支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逐步壮大新梅产业规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二)聚力科技赋能做优产业。一是实施新梅特色“科技引领工程”。产业园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支撑”创新生态链。搭建园企、院地合作研究平台,建成7所科研院所16个专家技术团队,设立5个合作研发平台,9个联合研发中心、1个首席科学家工作站、2个研究员工作站、在建1个院士工作站以及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广东工业大学、无限极联合成立“广东省药食同源资源高值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伽师药食同源基地)”,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等合作,共建喀什地区昆仑健康营养食品创新产业研究院,推进新梅加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二是强化新科技新装备。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建成国内首座帐式气调库,空间磁场保鲜库延长新梅保鲜期。推广无人机、北斗导航系统,设置272个苗情、病虫害、肥药信息化监测点,做到全覆盖实时监测。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依托中国农科院、新疆农科院专家,发挥新梅培训中心作用,采取“以干代训”的方式,对县乡两级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实训。着眼新西梅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前景,柔性引进用好各类人才和智力资源,深度挖掘新西梅产业各领域专家人才,用好“新西梅产学研专家辅导机制”,通过“一事一议”引才、“揭榜挂帅”招才、产才融合聚才等方式招引人才。
  (三)立足资源禀赋做大产业。一是抓品种培优。新疆农科院与伽师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新梅特色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度合作,提纯复壮、培育研发出新梅1号、2号、3号和恐龙蛋、味帝、味厚等优良品种,丰富创新种植资源,牢牢掌握品种主导权。二是抓品质提升。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常态化开展林果种植管护技术培训,规范种植技术、提升果品品质。制定《伽师新梅地方标准》,推动专用有机肥、生物肥全面替代化肥,组建30支1178人的新梅专业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精细做好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三是抓品牌推介。成功举办中国新疆喀什·伽师新梅产业发展暨首届药食同源论坛、第八届伽师新梅展销会、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乡村振兴活动、京东伽师新梅推介会等系列活动,人民网、光明网、人民日报等各类媒体先后报道,伽师新梅药食同源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超3.6亿人次,奠定新梅行业话语权。四是抓标准化种植。坚持典型示范、效益引领、政策支持、全面推广,建成新梅专业村127个,建成一批种植示范园、绿色有机种植基地、新梅出口基地,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用好京东农场气象观测站,全方位各时段搜集气候、土壤等数据免费提供给群众,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
  (四)树立工业理念做强产业。一是着力在载体建设上下功夫。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建成粤伽新梅现代产业园,占地365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划分科研教学区、示范实训品种展示区、冷链仓储物流智能分选区、精深加工包装区四个功能区,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3000余个。二是着力在延伸链条上下功夫。围绕新梅全产业链发展,制定完善招商图谱,招引京东、百果园、金安达、广东中荔等8家鲜果销售企业,汇源、广东优珍、广东元亨、德汇好物等5家精深加工企业,采取NFC现代化灌装技术,研发生产出果汁、果酒、果干、果酱等24种产品。全县有近400家果品企业、合作社从事伽师新梅种植、初加工或销售,带动约10万农民从事新梅产业。紧盯“500亿级”产业目标,与广药集团深入合作,围绕“药食同源”开发大健康领域高值新品,拓宽新梅产业应用领域。三是着力在产旅融合上下功夫。聚焦新梅特色,促进产业升级,将英买里乡打造成南疆“新梅小镇”,为伽师乡村振兴树立标杆,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开发新梅陶瓷和“伽师新梅”微信表情包等文创产品,“梅好驿站”和新梅广场成为热门“打卡地”。截至目前,打造伽师梅、伽师瓜主题民宿、农家乐、休闲农业园、休闲农庄等30余家,年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吸纳就业1万人以上。预计2024年仅新梅一项收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五)畅通销售渠道拓宽产业。一是抓冷藏保鲜。建成“县有万吨级、乡有千吨级、中心村有百吨级”总库容20万吨、周转能力达50万吨的冷链物流体系,建成新梅产业研发中心,搭建企业中央实验室开展延长新梅保鲜期,新梅销售期由往年集中20天上市延长至2--4个月分批上市,价格从2020年的均价7元提升至目前的均价20元,实现错峰销售、保质稳价。二是抓商贸物流。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综合物流园,建成一批现代化区域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冷链物流企业、电商销售平台,特别是扶持京东建成全国第二个智能供应链中心,开通“冷链专列、冷链专机”,新梅最快24小时内送达国内消费者手中。三是抓销售网络,构建“线上+线下”销售两张网,开通新梅冷链专列、冷链专机,建成全国第二个京东智能供应链中心,线上依托“京东智能化销售平台+网红直播带货”,实现网络零售占销售总额10%以上。线下发挥汇源、百果园、广东中荔、美伽电子商务等企业“定海神针”和其他零售企业“群狼效应”,推动伽师新梅畅销全国,出口东南亚和中亚等国家地区。
  (六)健全联结机制提升产业。一是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探索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联农带农模式,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产业园农户加入合作社比例达85%,合作社成员平均每亩新梅增收500元以上,新梅种植户订单生产达2.4万户。二是健全党支部联动机制。园区全面执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一企一策一专班”等模式,成立园内农民合作社353家,家庭农场9家,建立一产党支部57个,二产党支部11个,三产党支部9个。中国新闻网以《新梅村的蝶变——伽师县英买里镇拉依力克村乡村振兴之路》为题将村党支部带动全村农民发展新梅产业做了典型报道。三是强化产业社会化服务。建成新梅产业化协会,配套相关设施设备。签订托管服务协议19368份,带动农户19368户;签订收购合同24258份,带动农户24258户;参加自然灾害保险农户7419户,实现统购统销服务3.4万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