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工作案例】产业振兴: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动能 打造三黄鸡“金字品牌”

2025-07-11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近年来,玉林市玉州区将三黄鸡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成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战略产业,把三黄鸡产业打造成为结构合理、链条完整、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动能,全力打造三黄鸡“金字品牌”,为玉州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一、基本情况
  玉州区广西(玉林)三黄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总投资16404.6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625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2779.6万元,项目建设期三年(2020年-2022年),2023年项目续建。2023年,玉州区三黄鸡年出栏836.87万羽,肉鸡存栏369.12万羽,冷藏库容30000吨,屠宰产能25000吨,深加工11700吨,线下品牌直营店260家,三黄鸡总产值60.78亿元,其中一产产值14.19亿元,二产产值43.35亿元,三产产值3.24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扩量提质,做强做优特色产业。玉州区不断推进三黄鸡绿色标准养殖基地建设,全面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技术,围绕“林下养殖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已形成成熟的“鸡—有机肥—果(林、菜)”“鸡—有机饲料—鱼”循环养殖模式。现已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3个,标准化合作社示范基地2个,标准化孵化示范基地1个,三黄鸡品牌文化馆1个,肉鸡年产量达到5562万羽,鸡苗5亿羽,获得国家品种审定5个。建设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物流项目,建立“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精深加工+餐饮连锁+肉鸡制品加工+销售网络”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石,促进玉州三黄鸡产业扩量提质。配套建设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畜禽粪污有机肥厂、玉州区畜禽小散养殖粪污收集处理厂,有效推进三黄鸡产业生产设施、示范技术、质量管理标准化进程。
  (二)致力研发,注重强化科技支撑。玉州区建立以玉林三黄鸡研究院为龙头、科研院校为支撑、高新龙头企业为载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设有专家工作站2家、自治区级技术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组建玉林市人才小高地1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器10家;成立玉州区三黄鸡产业“广西优质肉鸡养殖工程技术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组建动物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动物育种、防疫防病等全面研发队伍,建立了全产业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农产品可追溯。
  (三)多管齐下,做实做亮区域品牌。玉州区从顶层设计打造玉州三黄鸡公用品牌,制定《玉州区玉林三黄鸡公用品牌策略规划》《玉州区玉林三黄鸡公用品牌形象手册》《玉州区玉林三黄鸡公用品牌文化手册》。借力中国东盟博览会、玉林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黄羽鸡美食节等,打响玉林玉州“中国三黄鸡之乡”品牌。建设玉州三黄鸡文化展馆、三黄鸡主题公园、三黄鸡美食休闲中心、三黄鸡预制菜产业园,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2023年5月,玉州三黄鸡入围2023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单,位居第74位;参皇鸡蛋获评“圳品”,参皇鸡及参皇鸡蛋两个产品获得香港“正印”认证。2024年玉林三黄鸡”地理标志品牌入围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49.07亿元,位列第85位。目前,三黄鸡产品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8个,广西优质农产品3个,广西农产品目录1个,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核心品牌1个,特优区企业注册商标20多个。
  (四)联农带农,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玉州区加大资金投入,出台《玉州区2022年三黄鸡全产业链发展奖补工作方案》,培育扶持了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有规模的本土市场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发展三黄鸡养殖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进农户二次以上利益分配。按照“精准帮扶、因户施策”的原则,结合“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帮扶农户进行养殖,每年可新增带动30户以上农户养殖三黄鸡,新增就业岗位100人,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动力。三黄鸡产业带动全区4.1万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就业1000多人,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5万元。
  三、亮点成效
  通过科技赋能三黄鸡养殖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以广西冠昌农牧有限公司在仁东镇鹤林村标准化三黄鸡养殖示范基地为例:
  基地里,一排排鸡笼整齐排列,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在自动喂水,相比过去传统粗放的饲养方式,智能化养殖让家禽住进了“别墅”,一人便可操控全场,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产量。该示范基地占地160多亩,年产优质三黄鸡鸡苗560万羽,今年4月份还被评为2024年第一批广西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与传统养鸡场不同的是,鹤林村三黄鸡养殖示范基地引进现代化的数据管理系统及养殖、输送、清理、分选等智能化全套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养殖环境、疫病防控等关键指标,降低养殖过程风险系数。工人只需要操控智能柜上的不同按钮,就能实现“一键启动”供水、换气、调温、照明、清粪一体的自动化作业,实现“人管系统、系统管设备、设备养鸡”的经营流程。基地智能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三黄鸡的成活率,也带动了饲养规模的稳定上升。
  基地的成功转型,正是大力引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及设备,推动三黄鸡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近两年该企业抢跑科技强企、科技兴农新赛道,不断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升级,实现产业增产增效。现在基地有鸡苗590万羽,存栏种鸡5万套,每月能产种蛋104万枚,年产能达到624万枚。全部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配种,种蛋生产出来全部用全自动孵化机进行智能孵化,孵化出的优质鸡苗一部分自发给与公司签订合同的农户养殖,一部分销售到市场,年产值可达1180万元。
  除了种鸡繁育、鸡苗孵化、优质三黄鸡饲养,近几年该企业还辐射发展饲料生产及果蔬种植产业,并通过三黄鸡饲养、果蔬种植等产业扶贫方式,带动鹤林村贫困户及周边群众参与三黄鸡养殖产业链发展,村民致富有盼头。据了解,2020年至今,基地累计发展合作农户1400多户,其中贫困户22户,共带动农户增收7000多万元,实现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助农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