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工作案例】产业振兴:崇明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助力
2025-07-1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3年认定的4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中,崇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上榜。崇明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范围横跨竖新镇、港沿镇、陈家镇和现代农业园区,共包含14万亩耕地;产业园内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为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施设备的运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培本强基,打造生态产地
对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相关要求,结合区域内原有的产业结构,崇明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联动相关乡镇和园区,以生态水稻、虾蟹水产为主导产业,制定出打造“生态稻米示范基地”“虾蟹水产示范基地”“绿色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和“农业科创硅谷产业集聚基地”等系列目标。
要做强现代农业,特色种源的保护和开发是重中之重。依托上海市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资源,区农业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水稻新优品种试验示范,加快河蟹“育、繁、推”一体化建设。
重点聚焦水稻、虾蟹等,崇明积极制定完善相关产品的崇明标准,探索实践以科技为内核的现代化生态种养模式,布局打造了一批绿色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点。同时,在全区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稻田套养蟹、虾、鳖”“生态稻米+白山羊”种养循环模式逐渐推广普及。
通过持续推广新技术、新生产模式等努力,崇明现代农业发展根基得到进一步稳固。在此基础上,以区农业部门为引领,包括崇明米业集团、河蟹集团、蔬菜集团、白山羊集团在内的产业集团陆续成立,全力推动相关产业集团化发展,汇聚合力建设了一批生态示范基地。面向市场和需求端,崇明各农业细分行业以联盟形式抱团发展,共同参与市场竞争;结合“崇明Me道”自有线上商城等电商渠道,整合推出“优农三兄弟”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提高产品议价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2023年,崇明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超过60亿元。其中,水稻、虾蟹等主导产业产值达40亿元,约占总产值的67.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3.12∶1。
亮点频出,不断提升附加值
近年来,崇明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多个关键项目的落地投产,进一步攀登现代生态农业高地。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以“种好一粒米”为根基,不断打造优质品牌,探索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在稻米生产方面,农场负责人杜军旗从承租千亩农田种植水稻,到建设稻米文化园、现代化大米工厂、育秧基地、农机中心以及烘干仓储中心,逐步搭建起现代化稻米全产业链生产体系。
其中,烘干仓储中心于2023年建成投用,通过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烘干设备,实现了稻谷干燥温度和水分的智能调控,为东禾九谷优质稻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实现补上了最后的空缺。项目投产后,还积极向产业园内农户提供稻谷烘干、仓储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经济收益平均增加20%左右,雇佣51名当地农民参与生产运营,长期提供约50个临时岗位,累计给当地农民带来财产性收入超过2000万元。
进入2024年,东禾九谷还将以稻米文化园二期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稻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从高空俯瞰陈家镇:不计其数的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绵延足有数千米,散发出浓浓的“未来感”与“科技感”。据了解,这座“绿能电厂”的年发电量已达到崇明居民生活用电需求总量的三分之一。光伏板的渔业基地,通过“上方太阳能发电,下方生态渔业养殖”的“渔光互补”模式,崇明绿岛名优鱼类繁育养殖基地成功把“桑基鱼塘”的传统农业智慧与现代科技手段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现代渔业生产的新路子。
为实现多种高附加值水产现代化规模养殖,区水产技术部门与上海海洋大学、市农科院专业科研团队密切合作,围绕南美白对虾等经济物种的光伏温棚绿色养殖模式创新,以绿岛名优基地为实验场,积极开展设施装备、苗种淡化驯养、生态调水防病、模式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示范,成功探索出“高科技、高品质”兼具的养殖方案,让一批附加值瞩目的经济物种成为崇明农业的新“明星”。该项目投产后,还积极带动周边规模化养殖户增收致富,通过向50余家农户供应优质鱼苗,实现每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80人,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
2023年,该基地配套的生态水产养殖遗传与繁育研究中心也落成投产。中心内有着数百个各式各样的“鱼缸”,包含标粗池、孵化环道池、亲鱼桶等多种功能,常年培育有十余种具备推广潜质的经济鱼种,专业渔业养殖用实验室则为幼鱼的成长提供技术保障。中心的建成,将赋予崇明水产养殖业更大的主动权,通过推出更多优质新品种,实现对消费市场的引领。
接下来,崇明将按照“一核、两带、三区”的空间布局规划,进一步整合优化崇明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生产+科技+加工+品牌+旅游+服务+文化”等流程环节,积极打造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牵引性工程,带动区域乡村产业跨越式发展。(上海市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