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工作案例】产业振兴:特色产业拉动共同富裕 乐清“仙草”推动乡村振兴

2025-07-07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一、基本情况
  浙江省乐清市是我国铁皮石斛人工栽培规模、产品初加工规模最大的基地,是铁皮石斛道地产区,同时也是浙江省新“浙八味”培育品种铁皮石斛的核心主产区。作为典型的乡村特色产业园区(基地),该地聚焦科技、加工、物流、营销、资本、人才等要素保障,全面挖掘石斛“仙草”资源,持续推动优化乡村产业布局,促进区域产业创新升级,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
  截至目前,乐清全市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其中近野生生态栽培4000多亩;乐清人外出种植铁皮石斛达4.5万亩,产值18亿元。鲜条、枫斗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30%、80%。年产优质铁皮石斛组培苗(含驯化苗)6亿多株,占全国种苗供应的30%,组培繁育细分领域年产值超亿元,形成的集种苗培育、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为一体的铁皮石斛全产业链总产值超38亿元,带动了5万多农民致富增收。
  二、特色做法
  (一)强化顶层设计,打造产业发展支撑轴。一是出台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定方案,振兴产业推“特产”,出台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1115”高质量发展战略与“斛十条”政策,同时在温州3年行动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编制乐清5年行动方案,为铁皮石斛产业绘制发展蓝图,领航雁荡山铁皮石斛全产业链产值冲上百亿产业集群大关。2023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7.2亿元,推动了一批大基地、大项目建设。二是提标营商环境。推动政府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政府、社会、市场三侧协同,优化基本政务服务、融合增值服务,对政务服务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的变革性重塑,推动铁皮石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三是优化金融保障。联合人保、太保等保险公司创新铁皮石斛政策性种植保险与价格指数保险,降低农户种植经营风险,保障农户生产权益,目前已累计赔付极端天气原因造成损失250余万元,赔付价格波动造成损失600余万元。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先后推出共富石斛贷、共富新生贷等新产品,累计发放共富石斛贷超2亿元。
  (二)多元技术支撑,抢占产业发展新高地。一是优化品种选育。联合浙江大学、省农科院,选育“雁斛”1号、2号、3号和“雁荡山”1号等铁皮石斛系列新品种,目前已建立省级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库(圃)1个,收集石斛种质资源852份,组培繁育细分领域年产值近亿元。年产优质铁皮石斛组培苗(含驯化苗)6亿多株,占全国种苗供应的40%。二是迭代技术模式。从传统简易大棚种植迭代升级标准化连栋智慧大棚,运用现代化技术代替人工操作,通过高效营养诊断技术强调通过光谱、遥感、传感器等数字化手段精准获取作物生长状况数据,提高种植指导的精准性、时效性,目前已成功推广600余亩,同时借“药食同源”政策之机,紧抓重点项目,积极推动千斛雪、丰之源、龙脉酒业、温心酒业等精深加工项目投产达产,同时谋划储备都尉堂、中雁石斛等食品加工项目,推出石斛系列食品,总投资达10亿元以上。三是加强院企合作。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建立铁皮石斛产业研究院,就品种选育、特异性研究、质量分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方面展开合作,推动科研论文成果转化并加大宣传力度,对区域公用品牌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加强产品溯源管理,助力雁荡山铁皮石斛行业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三)人才队伍引领,构建业态融合新格局。一是推动三支队伍建设。与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搭建“研究院+产业团队”平台,开办铁皮石斛高质量发展培训班、铁皮石斛行业研修班等方式,持续培养新农人、新农匠和新头雁等“雁斛农将”,以“轮训+辐射带动”方式推动全行业5万多名从业人员技能不断提升。目前已累计培育第一批全国林草乡土专家共计3人、省级以上乡土专家7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3名、浙江省生态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个人1名。拥有农创客企业36家、农创客157人。二是拓展业态融合模式。加强“农旅”“产景”“康养”等业态融合,促进“铁皮石斛+”建设,打造铁定溜溜、石斛交易市场和铁皮石斛小镇等载体,围绕“农文旅”“产学研”等多向融合赋能,推动业态创新、跨界融合,“窗口式”对外展示产业风貌,持续擦亮石斛“金名片”。截至目前,“铁定溜溜”田园综合体已实现营收2.5亿元,带动周边9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年经营性收入超25万元,附近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5000余元,增加北部山区就业岗位近5000个。三是加强新兴媒体宣传。通过联合相关媒体部门,举办铁皮石斛文化节、石斛花开共富节、乡村振兴品牌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多场景联动,在“报网微屏端”等平台,多手段“地瓜”式宣推道地品牌,迅速形成传播效应。据统计,2023乐清石斛花开共富节传播量超千万,全国第二届乡村振兴品牌节全场活动线上线下总触达人数超1.8亿人次,开办的“石斛花开”经济圆桌会议收到央广网、潮新闻、中国新闻网等国省级媒体争相报道。同时通过理县音乐节、新春团拜会等活动集中展出“食斛”新产品,绘制“食斛地图”,推出“石斛盲盒”礼包,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三、模式机制
  (一)“三金共富”模式促共富。创新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形成斛农获得股金、薪金、租金收益的“三金共富”新模式,村民将闲置土地流转给企业,村经合社以土地入股,企业投入资金、技术开发运营,并“订单式”全量回收农户种植的石斛,再进行加工、销售,推动一产种植、二产加工共同提升,形成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的村企利益共同体机制。
  (二)“林下种植”模式解难题。为破解域内土地要素受限难题,该地引导近千乐清人到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种植,同时充分挖掘林地空间,支持开展铁皮石斛近野生生态种植新模式。通过发展石斛林下经济,破解耕地“非农化”难题,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与山区跨越式发展,实现林农斛农共同富裕。
  (三)“三产融合”模式促发展。为解决铁皮石斛产业竞争力弱、附加值低、品质监管难等问题,乐清创新开展铁皮石斛“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构建产销旅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区域石斛经济新生态。聚焦农业“双强”手段,把做优一产、做全二产、做精三产,打造乐清独有的铁皮石斛全产业链生态圈。
  四、突出成果
  近年来,我市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乐清特色农业的一大主导支柱产业。乐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03年6795元提高至2023年的4.85万元/人,城乡居民收入比也由2003年的2.07:1缩小至2023年的1.68:1。先后获得了“国家铁皮石斛生物产业基地”“中国铁皮石斛之乡”“中国铁皮石斛枫斗加工之乡”“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等7张“国家级金名片”。(浙江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