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工作案例】产业振兴: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打造乡村产兴民富新样板

2025-07-04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东坡区古称眉州,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腹地、岷江中游,幅员面积1331平方公里,总人口90.6万。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在东坡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永丰村调研高标准农田建设时,提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四川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东坡区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契机,紧盯“建全国最优园区、产全球最好泡菜”目标,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做大做强泡菜产业,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国泡菜之乡”,2018年东坡区以全国第一的成绩,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3年,园区产值突破220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1/3,出口北美、欧洲、东南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一碟下饭小泡菜,“泡”出百亿大产业,实现了“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东坡”的产业影响力。
  一、做精特色产业,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园区发展生命力
  东坡区产业园统筹推进“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发展,做好规模、品质等方面的“加法”,实现园区产业跨越发展的“乘法”。一是种植规模化。制定《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成立土地流转服务公司,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村土地流转质量和规模化经营水平,累计流转经营土地11.5万亩,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500余家。二是加工集群化。秉持“产业集中、企业入园、集群发展”理念,科学规划泡菜加工集聚区,大力实施“扶持一批、培育一批、关停一批”行动,推动泡菜企业加工从分散无序向集中集约转变,形成了泡菜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三是科技集成化。采取“产业建研究院、行业建联盟、企业建中心”模式,建立全国首个泡菜研究院,打造产业园“产学研科技联合体”,主导制定《泡菜规范》国际标准、首个国家级泡菜行业标准,先后攻破泡菜全自动灌装系统国产化、泡菜发酵液高效综合利用等生产难题,形成转化技术、产品20余项,每年转化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
  二、做强产业承载,把集中要素供给作为园区发展原动力
  充分发挥产业园汇聚资源的平台优势,引导各类要素集聚集中,建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园。一是规划先行,绘制蓝图。以泡菜产业为主导,以产城融合、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利益联结为载体,规划建设泡菜产业园区,建成中国泡菜加工中心等“一中心六基地”的核心功能区,形成原料基地种植、生产加工、旅游商务会展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二是整合项目,统一打造。近五年来,东坡区整合资金10亿元,建成万亩泡菜原料基地12个,基本形成全国最大、结构最优、效益最好的泡菜“第一车间”。提标改造泡菜城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84公里污水管网,建成泡菜城会展中心、东坡泡菜主题公园和生态湿地等,提升产业园核心区产业融合发展功能。三是筑巢引凤,提升势能。通过专场招商、驻外招商、节会招商、以企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截至目前,引进40余家泡菜企业入驻,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主导产业集中度达到78%。
  三、做优政策服务,把拓宽发展空间作为园区发展放大器
  东坡区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公共服务机制,提振入园企业发展信心、拓宽发展空间。一是因势利导强化政策支持。出台《关于强力推进四川东坡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东坡泡菜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每年投入1亿元以上,对基地建设、招大引强、标准升级、品牌创建、科技创新、出口创汇等泡菜全产业链予以扶持。二是发挥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等大型知名企业对接,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产业承接合作模式,完善支持承接体制机制,建成以千禾味业、川南酿造、惠通食业、李记食品、恒星食品等企业为代表的泡菜食品产业名城。三是搭台赋能提升品牌知名度。成功举办十四届中国泡菜博览会,并于2018年升级为“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成为国际性节会品牌。成功创建“东坡泡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产地证明商标,注册四川省著名商标11个、四川名牌12个,“东坡泡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2023年“东坡泡菜”荣登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第27位、品牌价值110.94亿元。
  四、做实联结机制,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园区发展落脚点
  把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作为产业园建园宗旨,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合同、“企业+农户”入股分红、“企业+基地+农户”流转聘用、“合作社+农户”服务协作、“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财政入股、“园区+农户”文旅融合6种利益联结模式,园区内泡菜原料种植订单率90%以上,带动12万农户增收3.06亿元,吸纳园区农民常年务工和季节性务工3.1万人次、人均增收1.3万元;建成以泡菜博物馆、泡菜风情街、泡菜广场、企业观光生产线、万亩绿色蔬菜基地为核心的旅游观光环线,2023年累计接待旅游观光16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39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区平均收入水平高30%以上。(四川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