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典型案例选刊】之六十七:做足产业振兴文章 壮大村庄集体经济

2025-07-23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2021年过渡期以来,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轮持续组织选派5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他们接受组织选派,深入乡村基层一线,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披坚执锐、倾情奉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坚决扛起“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新形势下“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光荣职责,深入参与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切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他们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驻村帮扶工作的进展成效、特色做法和基本经验,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收集汇总了各地区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的典型案例,现设置专栏予以集中展示。
  做足产业振兴文章  壮大村庄集体经济
  ——青海省祁连县财政局派驻青海省祁连县峨堡镇峨堡村第一书记  魏军
  案例导读:
  面对峨堡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驻村第一书记魏军同志多措并举、建强村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水平,聚焦主责主业、全力为民办事,大力发展产业、推进强村富民。积极探索草原牧家乐的建设与经营,积极动员牧民群众发展建设餐饮、住宿、骑马、射箭等餐饮娱乐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接待点;依托小城镇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申请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及产业项目;通过产业租赁、能人大户带动等多种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案例正文
  魏军是祁连县财政局中级会计师。2023年6月任祁连县峨堡镇峨堡村驻村第一书记。面对峨堡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魏军同志迅速融入角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中。近年来,峨堡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州级党建品牌示范点”,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魏军到任后,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牧户家中,通过走访调研,全面掌握峨堡村的基本情况。针对村情实际,他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详细的三年振兴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素质,激发内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
  一、多措并举,建强村党组织
  一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带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狠抓党员队伍建设,采取支部定期学习、上级培训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党员干部受教育面达100%。二是严格发展党员。严把发展党员关口,使发展党员的民主程序进一步健全,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约束性和透明度,提高发展党员的素质,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三是创新党建工作法。进一步完善“山青水绿党旗红”党建工作品牌,通过建立党建“四个四”工作法、党员“三色”积分制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推动全村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全力落实村级“十有工程”建设,高标准打造了村史馆、幸福食堂、图书阅览室等,全村办公条件和服务群众阵地不断改善提升。
  二、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峨堡村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文明行为准则。通过“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互结合,形成峨堡村“善治”的农村治理形式。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了村民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持续推进文明乡风。开展好人好事评选活动,每季度评选1次,2023年以来,共评选出好人好事23人次,通过身边典型带动全村形成良好新风尚。加强文化建设,打造村史馆,让牧民群众了解自己家乡的发展历史,了解党在建设发展牧区过程中的作用和功绩,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三是强化阵地建设。规范化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推进“爱心超市”建设,让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中来,群众凭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积分物品,充分调动群众向上向善、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聚焦主责主业,全力为民办事
  一是开展帮扶工作。把为群众办事服务作为自己的心上事和必需事,常态化走访入户,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慰问困难群众等。针对风险户联系联点单位进行针对性帮扶,联系爱心企业进行帮扶慰问。二是宣传好党的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坚持把群众知晓政策作为工作重要内容,深入走访村内每一户脱贫户和其他牧民家,拉家常、聊生活,力求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驻村一年遍访415户群众,详细掌握每一户牧户家庭状况,对群众工作了然于心,群众对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知晓率不断提高。三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牵头成立峨堡村防返贫动态监测领导小组,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每年进行2次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出的监测户,均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积极申请林业管护员、村级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带动脱贫户就业,2023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3.16万元。对所有扶贫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分类、分项、分年度登记资产明细,全面建立扶贫资产动态监管台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大力发展产业,推进强村富民
  一是做足产业振兴文章。积极探索草原牧家乐的建设与经营,积极动员牧民群众发展建设餐饮、住宿、骑马、射箭等餐饮娱乐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接待点。全村120余户牧民,依托小城镇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的牧民群众不断增多,建成23家牧家乐,端上旅游“饭碗”。积极与联点单位帮扶对接,2023、2024年投入帮扶资金13.67万元,购买了7辆移动式摊位车,通过差别租赁的方式租给脱贫户及一般户,助力峨堡村群众发展摊位经济,搭上旅游的顺风车。二是狠抓项目建设。积极申请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实施了峨堡村白藏羊优良品种繁育养殖基地目、峨堡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补短板等一批项目,积极争取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峨堡村三角城村级道路硬化项目、峨堡村黑沟滩道路硬化项目等,发展了村里的产业,带动了全体农牧民增收。三是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产业租赁、能人大户带动等多种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目前村集体经济项目运营规范、产权清晰、带动效果好。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青海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