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典型案例选刊】之六十一:警心联民 嘎松曲珍的芫根致富经

2025-07-15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2021年过渡期以来,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轮持续组织选派5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他们接受组织选派,深入乡村基层一线,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披坚执锐、倾情奉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坚决扛起“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新形势下“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光荣职责,深入参与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切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他们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驻村帮扶工作的进展成效、特色做法和基本经验,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收集汇总了各地区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的典型案例,现设置专栏予以集中展示。
  警心联民  嘎松曲珍的芫根致富经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公安局派驻类乌齐镇香迁村第一书记  嘎松曲珍
  案例导读:
  香迁村驻村第一书记嘎松曲珍2014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到类乌齐建设自己的家乡。2021年,她到香迁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立志要尽自己所能,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在了解香迁村的地域特色、群众收入和产业发展状况,嘎松曲珍决定大力发展芫根产业。她首先了解芫根种植情况,查阅芫根的功能、用途等,在争取到村干部和党员的支持后,把闲置的办公室作为临时生产基地,按照传统工艺进行试验加工,成功制作出第一批芫根产品,,并在商店和企业推广销售。村里群众看到了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嘎松曲珍积极向县委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建成芫根厂房,成立芫根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嘎松曲珍学习网络销售知识,成为了“带货主播”,成功助力芫根销售。在嘎松曲珍的努力下,香迁村的芫根从无人问津到广为人知。2022年累计收入达到48万余元,全村106户603人实现就地就近致富增收。
  案例正文
  嘎松曲珍是类乌齐镇香迁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2014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到类乌齐建设自己的家乡。2021年,她怀揣着梦想,到香迁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用青春和汗水践行新时代驻村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驻村的第一天,嘎松曲珍就遇到了难忘的一幕。一对年轻夫妇挥泪告别年迈的父母和嗷嗷待哺的婴儿外出打工,婴儿的啼哭声和亲人的眼泪就像刀子一样扎进她的心里。当时她就暗下决心,要尽自己所能,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带着这份信念和执着,她走遍了村庄的所有角落,了解香迁村的地域特色、群众收入和产业发展状况。走访中发现,家家户户将种植的芫根用来喂养牲畜,突然想起了小时候阿妈用芫根做成美食的场景,心中不禁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将芫根制作成商品进行销售,前景会怎么样呢?
  有了想法以后,嘎松曲珍白天在田间地头向村民了解芫根的种植情况,晚上通宵达旦在网上查阅芫根的功能、用途等,很快一幅芫根产业发展的蓝图就在脑海中初步成形,并第一时间向驻村队员和村“两委”班子表达了她的想法,召开村民大会征求群众意见。但有的村民觉得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谁还吃芫根呢?只能做牲畜的饲料,做成商品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会开到一半就不欢而散了。可她并不想放弃,会后就挨家挨户上门去做工作,可是却屡次吃了“闭门羹”,坚强的她第一次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群众工作做不通,她就转变思路,从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家庭入手。最终争取到55名村干部和党员的支持,并把闲置的办公室作为临时生产基地,按照传统工艺进行试验加工,成功制作出第一批芫根产品。没有销售经验的嘎松曲珍,带着村干部用最笨的方法,在菜市场、国道旁摆地摊,逢人就推销,几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结果一斤都没卖出去。思前想后,她决定转变方向,到商店和企业进行推广销售,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销售出1000斤芫根产品,为村民获利4000余元。这也让村里的群众看到了希望,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销量也越来越好,于是她又积极向县委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建成400㎡的芫根厂房,成立芫根种植专业合作社,芫根产业正式迈出了第一步,也更加坚定了群众发展芫根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芫根产业进入规模化生产,传统的销售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为了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她尝试着与政府部门和大超市对接,但结果始终不太理想。嘎松曲珍意识到,光靠线下销售很难让产品走出去。于是开始学习网络销售知识,关注抖音带货达人,向他们咨询网络销售技巧,参加昌都市网络销售培训,并尝试着拍视频、开直播。但从未直播过的她,面对镜头充满了害羞、尴尬和紧张,说话也结结巴巴,很长一段时间粉丝只有寥寥几人,但她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在经历了百余次直播后,终于迎来了网络销售的第一单。一位拉萨的网友在直播间订购了5瓶125元的芫根,这令她欣喜若狂、信心大增,更加坚定了走网络销售这条路。从此开始延长直播时间,在周末或闲时一播就是七八个小时。随着网络销售技巧的逐渐成熟,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带货主播”,芫根也开始从无人问津到广为人知。2021年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额达到10万余元,2022年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30万元,芫根产品相继销售至成都、重庆、拉萨等各大城市。她的驻村故事在《北京周报》刊登,“网红”故事被西藏卫视拍成宣传片在《西藏诱惑》播放,并在“人民网全国总工会喜迎党的二十大,一线劳动者风采点赞”活动中获得全国第二的好成绩,在网络的带动下,更多的人知晓了香迁村的芫根产业,销售量与日俱增,2022年累计收入达到48万余元,带动全村106户603人实现就地就近致富增收,群众的腰包鼓了,幸福的笑脸也更多了。
  推动芫根产业发展是驻村工作的一个缩影。驻村经历让她懂得只要心里装着群众、一心想着群众,就没有办不成、办不好的事,就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