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典型案例选刊】之五十九:逐梦正青春 奋进正当时

2025-07-11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2021年过渡期以来,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轮持续组织选派5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他们接受组织选派,深入乡村基层一线,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披坚执锐、倾情奉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坚决扛起“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新形势下“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光荣职责,深入参与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切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他们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驻村帮扶工作的进展成效、特色做法和基本经验,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收集汇总了各地区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的典型案例,现设置专栏予以集中展示。
  逐梦正青春  奋进正当时
  ——西藏自治区团区委派驻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申扎县委副书记、驻村工作总领队  旦增
  案例导读:  
  旦增在西藏自治区申扎县担任驻村工作总领队期间,听心声、解民意,办好群众“心头事”;抓党建、促引领,铺设群众“致富路”;传方法、定机制,提升驻村“硬本领”。他带领驻村队员在全县驻村工作队累计走访群众4500余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700余件,协助处理矛盾纠纷300余起。搭建“干部带群众组团式创业”新发展模式,成立新型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全面优化洗车场、茶馆、超市、馒头店、青年旅社、干洗店等经营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营收分配制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扭转集体产业没有效益的颓势。助力全县产业逐步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迈进,全面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案例正文
  2023年5月,经组织选派,旦增从美丽的日光城拉萨来到了海拔4700米的那曲市申扎县,担任县委副书记、驻村工作总领队,申扎镇查龙多村驻村工作队长,这也是他第四次踏上驻村征程。
  一、听心声、解民意,办好群众“心头事”
  到岗不久,作为总领队的他将“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作为全县干部驻村工作的切入点,以“不要让群众上门问,我们自己要主动去了解群众的困难需求。”为工作要求,经常带领驻村队员到群众家里、施工工地、放牧点等,与群众“一户一户”的谈,“一家一家”的唠。一年来,全县驻村工作队累计走访群众4500余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700余件,协助处理矛盾纠纷300余起。
  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查龙多村15岁的布觉因病致残无法正常行走,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这一情况后,旦增同志积极联系拉萨恒大医院骨科专家了解手术的可能性和最佳治疗方案,最终成功实施了左手手腕矫正和右脚肌腱延长两项手术,病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今的布觉不仅能够正常行走,还能替家里分担家务,生活变得更加自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查龙多村村民路旦因家庭突发变故,家中仅五个月大的婴儿无人抚养。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儿童福利院并想方设法为其寻找领养家庭,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经常遇到群众提质疑、存芥蒂、泼冷水,甚至有人说:“他们太固执了,这种情况可以不管,找抚养家庭哪有那么容易。”而旦增却笑着说,“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眼前,如果视而不见,那我们工作队来此意义何在?”经过长时间多方联系协调,最终为其在内地找到了理想的新家,并为其办理司法公正和领养手续,如今该婴儿在内地健康快乐成长,这不仅彻底改变了孩子的命运,悬在他心里的一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群众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干部为他们点赞。
  二、抓党建、促引领,铺设群众“致富路”
  查龙多村作为全县易地扶贫集中搬迁点和后进党组织,群众内生动力弱,集体经济底子薄、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信心不足、村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党委政府安排的各类配套产业未能发挥效益。为改变现状、改善发展模式、激发群众信心,旦增同志带领驻村工作队坚持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把入户调研成果转化为优化政策、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思考研判、挖掘潜力、使出妙招,把党建引领作为开题破局的关键举措,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选拔重用致富“能人”当村干部,建立“驻村干部带村干部”等常态化培养村干部机制,搭建“干部带群众组团式创业”新发展模式,成立新型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清晰勾勒全村发展远景,为推动各项工作打牢基础盘。全面优化洗车场、茶馆、超市、馒头店、青年旅社、干洗店等经营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营收分配制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扭转集体产业没有效益的颓势。抢抓机遇、谋定快动,帮助查龙多村成立建筑公司并协调办理公路养护资质,购置装载机、挖掘机等设备,承揽县城小型工程,全村产业逐步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迈进,全面拓展群众增收渠道,一条符合该村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已然成型,点燃了村民满心欢喜奔向新时代新征程的希望。“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经过一年的努力,查龙多村从“后进基层党支部”华丽转身为全县“先进基层党支部”,成功评为县级“民族团结模范村”。
  三、传方法、定机制,提升驻村“硬本领”
  群众工作点多面广、有较大复杂性、艰巨性。作为驻村总领队的他深知,确保干部驻村工作与聚力“四个创建”同频共振,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一专多能、善于兼顾点面、破解难题的驻村队伍极其重要。他经常对照驻村临时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副队长、工作队员等职责,主动“传”工作方法,梳理建立职责分工,逐人逐项制定工作措施,提出合理可实现的工作目标。建立驻村工作总领队、副领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与驻村工作队员结对帮带机制,同时,采取观摩学习、以会代训等方式培训驻村干部,提升工作能力,推动驻村干部学习先进理念、拓宽工作思路、提高服务本领。
  经验来自于实践,才干来自于历练。旦增表示,一年的驻村经历,让他近距离了解了基层,服务了群众,锤炼了党性,磨练了意志,他将倍加珍惜这一年的收获,永远保持进取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人生价值,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