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典型案例选刊】之五十四:一腔情怀扎基层 砥砺奋进在“路上”

2025-06-3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2021年过渡期以来,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轮持续组织选派5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他们接受组织选派,深入乡村基层一线,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披坚执锐、倾情奉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坚决扛起“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新形势下“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光荣职责,深入参与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切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他们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驻村帮扶工作的进展成效、特色做法和基本经验,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收集汇总了各地区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的典型案例,现设置专栏予以集中展示。
  一腔情怀扎基层  砥砺奋进在“路上”
  ——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卷烟厂派驻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东华镇乡镇队长、路上村第一书记  李建平
  案例导读:
  李建平被选派到楚雄市东华镇路上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紧扣驻村工作“五项职责任务”,用心、用情、用力投身驻村帮扶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李建平积极向派出单位申请500万左右的帮扶资金,投入发展农业产业,因地制宜、结合村情民意提出种好“一棵药”的产业发展思路,整合东华镇各村委会资源共同成立了“楚雄东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走访慰问。动员单位职工参与消费帮扶,帮助联系外部企业收购村民农产品70余万元,开展普法下乡活动,解决就业、产业发展等群众反映问题,落实工厂捐赠项目,帮助建设村史馆,用实际行动把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办好办实。
  案例正文
  “组织派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不仅仅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压在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在被选派到楚雄市东华镇路上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日子里,李建平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紧扣驻村工作“五项职责任务”,用心、用情、用力投身驻村帮扶工作,得到了路上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一、心系群众见行动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等我幼师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一定要把你们这种善良的品质传递给小朋友!”脱贫户李光福的女儿在给驻村工作队的感谢信中这样说。脱贫户李光福意外受伤导致高位截瘫,在了解到他每隔半月就要租车到离家80公里的镇里更换尿管、刚脱贫的家庭面临返贫风险时,李建平请来了楚雄州医院泌尿科的专家到李光福家手把手教会了他的家属更换尿管,又向派出单位为他申请轮椅。这样不仅每年可以节约七千余元的费用,他的子女也可以安心地外出就业。李光福的儿子主动来到村委会工作,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在为村民服务的过程中我会将驻村工作队员作为学习的榜样”。在得知跃进村民小组脱贫户李从相的儿子患精神疾病时,李建平第一时间联系了楚雄州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务车进村接他外出进行治疗。为了节约项目资金,李建平带领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起自己动手接电线、修复废弃水管,安装中药材滴灌设备把水引到田间地头,仅这一项就减少了工程资金七万余元。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为的是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群众感受到驻村工作队员真挚为民的情怀。
  二、情牵乡村促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李建平积极向派出单位申请了499.49万元的帮扶资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其中,投入发展农业产业资金111.08万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整村排污改造全覆盖投入资金366.16万元;帮助67名困难学生投入资金22.25万元。李建平主动联系派驻单位28个党支部、13个基层工会和88名挂包干部,每年两次进村对脱贫户、监测户进行走访慰问。三年时间开展党建主题活动41次,讲授党课12次,开展初心造梦人活动5次;捐赠15.49万元的物品充实爱心超市,捐赠安装太阳能路灯117盏;为19名特殊困难老党员捐赠价值10000元的生活必需品。动员单位职工参与消费帮扶2000余人次,消费金额36.5万元;帮助联系外部企业收购村民农产品70余万元。开展普法下乡活动4期,送医送技上门服务4期,开展以中药材、烤烟种植、电子商物等农业综合技术培训8期,受益群众1000余人次。解决就业、产业发展等群众反映问题60件,落实工厂捐赠项目23项。帮助建设村史馆,图文展示路上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扶下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村民们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更足了。
  三、同心协力谋发展
  小事必趋之,难事敢攻坚。产业如何发展,一直是工作队最难啃的骨头。为了帮助路上村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路子,李建平和工作队员查阅大量资料,带领村干部多地考察,邀请专家到路上村实地调研论证,最终因地制宜、结合村情民意提出种好“一棵药”的产业发展思路,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持续投入,把路上村发展为中药材种植示范村。目前,路上村的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种植中药材百部200余亩,建成2000平方米中药材育苗大棚。中药材百部鲜货一直保持在合理、可观的价格,按照亩产8吨,每公斤6元计算, 2021年第一批种植的70亩百部在今年年底收成后,不但可为村民实现20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也会更加提振老百姓持续种好“一棵药”的信心,最终实现由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产业融合发展的改变。
  2023年驻村干部集中轮换时,李建平主动申请继续驻扎路上村,并被任命东华镇乡镇队长,兼东华镇副镇长。在配合东华镇党委统筹管理好东华镇各工作队的同时,李建平在促进全镇产业发展方面也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烤烟是东华镇村民增收的主要农作物,为解决烟农们种烟积极性不高、烤烟比对效益下降、烟区流失等问题,李建平积极向单位争取,把东华镇列为烟叶主采区,农肥烟苗分别按照100元/亩、1100株/亩的标准进行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当地烟农的积极性,全镇烤烟种植面积和亩产经济效益逐年提升。种植面积从2020年的19300亩提高到21850亩,合同产量从265万公斤升至300万公斤,每公斤均价也从29.86元涨至35.8元,助农增收效果明显。2023年,李建平带领全镇的工作队员协助东华镇党委,整合东华镇各村委会资源共同成立了“楚雄东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全镇各村的“土特产”销售及市场拓展搭建了平台,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节日,农产品助农帮扶的销售金额就达10余万元。
  四、踔厉前行展风采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李建平代表东华镇驻村工作队在楚雄市“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中荣获一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楚雄市优秀驻村队员,并被评选为2021-2023年度云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面对着一片片生机盎然的中药材,李建平目光坚定地说道“为当地的群众和百姓多做一些实事、好事,我将不畏风雨、不懈努力的把自己融入基层的每一砖一瓦、每一草一木。”(云南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