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典型案例选刊】之四十九:实干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2025-06-23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编者按: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2021年过渡期以来,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轮持续组织选派50多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他们接受组织选派,深入乡村基层一线,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披坚执锐、倾情奉献,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坚决扛起“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新形势下“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光荣职责,深入参与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切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他们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驻村帮扶工作的进展成效、特色做法和基本经验,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收集汇总了各地区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的典型案例,现设置专栏予以集中展示。
实干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四川省眉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派驻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龙门村第一书记 刘佳瑞
案例导读:
刘佳瑞是龙门村第一书记,龙门村2023年实现集体经济收益120.6万元,是2020年的4.2倍,先后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市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眉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他是战斗堡垒的“筑基者”,积极建强基层组织,加强干部帮带和党员队伍建设;他是乡村产业的“领路者”,成立村属公司运营,打造产业基地丰收,提供农机服务增收,集体经济收益突破百万;他是村民群众的“暖心者”,走访慰问送温情,改善设施提便利,为民解忧促和谐,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
案例正文
龙门村位于仁寿县北部10公里,在2020年由原龙门村、前进村、下坝村3村合并而成。在驻村第一书记刘佳瑞的积极协调下,全村制定100万帮扶资金、100名村民就业、100万集体创收“三个一百”帮扶目标,多措并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乡村基础设施,2023年实现集体经济收益120.6万元,是2020年的4.2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实现从“一般村”到“示范村”的华丽转变,先后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市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眉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加强学习,当好乡村振兴“主动者”
打铁必须自身硬,干事更要本领强。为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刘佳瑞在做好驻村工作的同时,积极“补钙蓄能”。优化自身建设。驻村期间,他汲取驻村理论知识,学习领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指示精神。同时,聚焦四项职责任务,不断提升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帮带干部、引育人才等方面的业务能力,逐步成长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强化政策宣讲。他每季度上一次党课,与村“两委”利用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坝坝会等宣传党的思想政策方针。带动优秀党员群众组建基层宣讲队伍5支,对行动不便、无法参加党员会议和学习活动的,开展送学上门服务300余次,让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措施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化走访调研。组织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三个走遍”,对全村监测户每月至少上门走访一遍、脱贫户每季度至少上门走访一遍、一般村民每半年至少上门走访一遍,准确掌握村情民情、优势特色、存在问题,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0余个,有效提升了群众对驻村工作队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二、强基固本,当好战斗堡垒“筑基者”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建强基层组织。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推动村党委建设标准化、基本制度落实规范化、党组织学习活动开展常态化。积极联系国投集团本部及下属公司党支部与龙门村党委结对共建,捐助党建专项经费2万元,开展庆“七一”、国庆等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干部帮带。邀请国投集团主要领导到村开展调研帮扶5次,11名党员领导干部与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一对一结对“传帮带”,驻村帮扶期间新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人。培强党员队伍。驻村工作队创办村级微信平台,实时发布工作动态、党史学习教育资料等200余篇,先后组织龙门村党员干部前往黑龙滩历史展览馆、东坡区永丰村、东坡区三苏祠、丹棱幸福古村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8次,引导龙门村全体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国投集团与龙门村开展党建结对联建、产业帮扶创收、基础设施提升“三创优”帮扶行动,协助龙门村带领村民流转土地得“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为其送去生活物资,使村民真切享受实惠、得到利益,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2023年村党委被评为眉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强村富民,当好乡村产业“领路者”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驻村后,他紧紧扭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帮助解决制约群众致富的“瓶颈”问题。成立村属公司运营。在《仁寿县做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十五条措施》出台后,他前瞻性地看到了发展的机遇,指导龙门村成立建筑劳务公司、农业公司等2家村集体下属企业,通过企业实体化运作带动增收。打造产业基地丰收。他引领村集体启动代种项目,以农业公司为实施主体,农业公司采取“前3年免租金,3年后分红”的方式,从群众手中承接成片土地600余亩,同时接管撂荒地整治后但无人耕种的土地400亩,通过宜机化改造,打造粮油种植基地,经营收益归公司所有。提供农机服务增收。对接国投集团争取支持,获捐赠102.6万元,与农业奖补资金25万元合并作为村集体企业启动资金,购置大型拖拉机、旋耕机、犁地机、除草机等25台,实行机耕,机播、机种、机收。承接工程项目创收。在镇党委、村集体、国投集团、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与村级集体所有制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村集体企业。有了国企强大技术指导,村集体建筑劳务公司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专业能力有很大加强和提升,承接了仁寿县政府投资的美丽乡村民宿项目等多项政府项目。集体经济收入呈现多样化、多元性,从代耕代种、承接项目、劳务派遣服务等多种方式入手,收取耕作服务、项目利益、劳务派遣费等。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3年业务总量突破600万,集体经济收益突破百万,达120.6万元,居全县第2,带动村内500余人次灵活就业增收。
四、心系民众,当好村民群众“暖心者”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幸福是驻村工作人员的职责,也是驻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刘佳瑞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没有把自己当做“外来户”,驻村期间坚持“小切口”抓关键,“最急切”先开刀,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走访慰问送温情。创新“1+N”组团帮扶模式,联系20余家子公司累计到村调研、帮扶46次,累计捐赠款项118万元,看望慰问脱贫户、监测户和困难党员182人次,发放米面油等慰问物资6万余元,将关心关爱送到群众心坎上,得到了干部群众广泛认可。改善设施提便利。积极争取国投集团基金支持,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村社道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新建800m³蓄水池1个、200m³蓄水池4个,改造1500㎡山坪塘1个。协助村“两委”积极争取村道改扩建提升项目,累计完成10.9km村道加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为民解忧促和谐。带领村民流转土地得“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为其送去生活物资,使村民真切享受实惠、得到利益,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通过介绍村民到国投公司务工、大学毕业生到公司实习,解决群众就业、增加收入。充分发挥村调解委员会作用,将调处关口前移,在田间地头调解村民纠纷,2023年有效化解矛盾纠纷11件,调处成功率90.9%。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刘佳瑞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踏实的作风,带领着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干部一起,全心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龙门村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四川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