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帮扶答卷写在群众心坎上——河北省政府研究室驻保定市易县大兰村工作队队员

2024-12-02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2020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入过渡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将驻村帮扶列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和部署推进,持续健全驻村帮扶工作体系,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扎实推动驻村帮扶落地见效,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强化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广泛宣传驻村帮扶工作的进展成效、特色做法和基本经验,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收集汇总了各地区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的典型案例,设置专栏予以集中展示。
 
  李延波,59岁,中共党员,省政府研究室一级调研员,2023年6月15日进驻易县良岗镇大兰村开展帮扶工作。
  李延波坚定扛起驻村帮扶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克服父母高龄多病、行动极度不便、急需照顾和陪伴等家庭困难,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和个人专长,在加快灾后重建、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产业振兴、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帮扶,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赞誉。一年多来,争取项目资金600余万元,推动大兰村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2023年度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等次,并通报表彰。省长王正谱到省政府研究室调研时,对驻村帮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全力以赴做好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在“23·7”洪灾发生后,交通、电力、通信一度全部中断,李延波顶着到胸口的洪水,冒着时刻被冲走的危险,涉水滩、跃沟壑,安全转移群众13户23人,未发生人员伤亡。第一时间组织新建简易饮水井40眼,解决群众临时饮水困难。协调价值7.5万元矿泉水、方便面等三批救灾物质,及时送到灾民家中,解决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推动省政府研究室、海军机关、易县县政府召开“大兰村灾后重建和乡村振兴工作专题座谈会”,争取灾后重建资金400余万元。今年坚持把灾后重建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勘测、设计、造价、招标、施工等环节,高质量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基本完成路网外省红会灾后重建道路和海军道路修复工程、路网内的水毁路修复工程,修建道路4公里,协助完成2处地质灾害点治理加固工程和河道清淤工作,增强了防汛抗洪能力。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富民产业。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富民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激发大兰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村养鸡场、海兰超市承包经营公司沟通协商,共同修改完善合同条款,解决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增加大兰村集体经济收入20.6万元,维护了村集体的合法权益。研究制定特种养殖的扶持措施,培训特种养殖“小能人”,挖掘群众内生的“增收点”,扩展产业致富的“增长极”。目前蜈蚣、蟾蜍养殖项目已成功繁殖第三代,带动大兰村和周边村民25户53人增收。推动传统养殖转型升级,培育发展绒山羊优良品种,目前大兰村成为易县西部山区绒山羊种羊繁育示范基地。
  多渠道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大兰村山场面积大、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因此,把休闲旅游作为大兰村未来发展主攻方向,全力打造“易水源头˙幽谷大兰”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入户走访之机,广泛收集大兰村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等资源,撰写了《有故事的大兰----大兰村旅游讲解词》,培养“大妈讲解队”5人,邀请作家到大兰村采风,组织谱写村歌《美丽大兰》。对接旅行社、养老服务公司、艺术学校等,3次到大兰村旅游、康养、研学,累计150余人次。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组织三批6个网红到大兰村打卡直播。吸引8名青年回乡创业,新开农家乐3家,村民做起旅客“小本生意”。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充分挖掘大兰村酸枣茶、文化石、野山菇、土鸡蛋、生态蜂蜜等文旅品牌,“喜太行柴鸡蛋”获得欧盟认证,村民年增收100万元。为提升大兰村休闲旅游的档次和品位,结合大兰村自然山水、星光等特色资源,协调资金195万元,用于木屋民宿和文化长廊建设,现已完成招标。大兰村被省文旅厅评为全省第五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标志着大兰村乡村旅游进入新阶段。
  以真诚服务温暖群众的“心”。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群众的困难当“家事”,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一名“驻”到群众心里的帮扶队员。积极对接职能部门,帮助申请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高龄等公共服务补贴。先后筹集资金3万元,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为在良岗上小学的5名贫困学生提供接送服务,减轻家长负担。协调解放军第六医学中心到村巡医问诊、送医送药,免费体检300余人次,药品5万余元。组织开展春季“推岗位、促就业、稳增收”活动,多方收集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岗位200个,帮助78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增长20%以上。
  一年多来,围绕“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人才兴村、绿色发展”的发展思路,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应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不仅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还有依靠坚强的“村两委”,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建强支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厘清驻村帮扶工作队职责,坚持到位不越位、统揽不包揽、帮忙不添乱,着力培养和提升“村两委”干事创业能力。一方面,注重对“村两委”建设加强引导支持,积极为他们上党课,利用“学习强国”“大兰村群众微信群”新媒体和入户走访、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各种机会 ,宣传党的政策,提升理论和政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与村班子交流思想,沟通工作,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与他们进行拉家常式谈心,深入做好思想、感情沟通,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使思想工作润物无声。
  发挥自身优势是推动驻村帮扶提质增效的重要捷径。充分发挥帮扶部门和自身优势,在了解村情、民情和资源禀赋基础上,大胆提出帮扶新思路,为大兰村发展提供“研究室智慧”“研究室力量”“研究室方案”。在产业发展上,重点做好“土特产”文章,横向推动产加销贯通,纵向促进农文旅融合,坚持特色养殖、乡村旅游两条腿走路,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在帮扶模式上,积极推动省政府研究室与海军机关合作共建,将大兰村成功争取为军地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试点,并入选全军100个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在开放发展上,广泛联系,争取部门支持,小流域治理有望列入省水利厅明年项目计划,投资规模约1000--1500万元。邀请保定市农发集团等企业来村考察洽谈,共谋合作共赢的发展路子。联系涿州某部仓库党支部和大兰村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获赠价值5000元抽水泵3台,为今冬打造冰瀑旅游新亮点、开拓冬季旅游打下基础。
  “走出去”是开阔思路、坚定信心的有效方式。大兰村地处深山区,信息闭塞,市场意识不强,对发展特色养殖和乡村旅游有所顾虑。为此,专门带领“村两委”、党员代表、致富带头人赴河南、安徽、辽宁等地考察学习蝎子、蜈蚣、绒山羊等特色养殖经验、发展模式,赴承德市兴隆县、丰宁县、隆化县,保定市竞秀区、涞水县、曲阳县和浙江省德清县、安吉县专题调研民宿发展情况,学习建设、运营、管理的经验。通过“走出去”,干部群众解放了思想,开阔了思路,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心里想着老百姓是赢得信任、赢得民心的基本要求。将自己根植于群众之中,把群众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切实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完善“五位一体”的村级组织架构,健全党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村民自治长效机制,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促进村务公开透明。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修复破损道路,持续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时收集转运垃圾,组织村民对道路和沟域进行清理,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协调解决清洁取暖用煤,确保群众温暖安全过冬。对新纳入返贫监测户6户,制定“一户一策”增收计划和产业帮扶台账,坚决防止返贫风险。(河北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