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驻村第一书记,让小山村充满活力——北京市房山区大安山乡中山村第一书记 邹名亮

2024-11-28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2020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入过渡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将驻村帮扶列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和部署推进,持续健全驻村帮扶工作体系,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扎实推动驻村帮扶落地见效,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强化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广泛宣传驻村帮扶工作的进展成效、特色做法和基本经验,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收集汇总了各地区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的典型案例,设置专栏予以集中展示。
 
  邹名亮是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技术研发部开发工程师,2024年1月选派到房山区大安山乡中山村任第一书记。作为一名90后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依托国企资源、优势,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在吃透村情民意、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驻村以来已成为中山村村民口中的“小书记”。
  一、抓强党建,筑牢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
  驻村以来,邹名亮采用“活动融入党建”方式提高村民学习积极性,先后组织党员代表大会6次、村民代表大会4次,将会议室内的党建宣讲融入到“文明中山,相聚三·八”妇女节活动、“乡邻齐聚,情浓端午”端午节活动中,丰富党的组织生活。他帮助中山村党支部创建“1+7”党群一家亲党建品牌(通过1个党员带动7户村民,力争在“两新”党建、人居环境、为民服务、党员先锋、基层阵地、互帮互助、经济发展7个方面做好示范。),撰写了《中山村“1+7”一家亲红色党建品牌实施方案》《党建品牌特色做法》等多项材料,让中山村党支部各项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在由房山区委政法委、区委宣传部、区委社会部共同举办的2024年房山“平安好邻居”宣传日品牌风采展示活动中,中山村“1+7”党群一家亲党建品牌荣获房山区“品牌创建之星”第1名。
  二、搭建桥梁,共绘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
  驻村以来,邹名亮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全方位的掌握中山村村容村貌、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等情况,了解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走访36户,拉家常73人,访谈村民代表8名,电话沟通30余人,倾听各方面声音,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整体驻村工作的开展找准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了解村内基本情况后,他积极协调派出单位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落实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与村党组织签订“1+1”共建帮扶协议,先后出资78万元,修建中山村1200平米水库以及200平米村史馆;承包中山村15亩梯田,发展中山村茼蒿基地产业,力争在秋季完成项目落地,壮大中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输血”向自身“造血”的转变。
  三、为民办事,扛起服务群众的使命担当
  中山村常住人口老龄化严重,邹名亮自觉扛起为村民提供服务的责任,义务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提供买菜、送水送药、取快递等服务10余次。他积极沟通派出单位购买价值约1万元的扫雪机2台,同时带头成立5人扫雪突击队,解决村内冬季大雪封山、进村唯一通道严重阻塞的难题。他积极联系市种子站派驻大安山的第一书记,从市种子站购买优良鲜食玉米、蔬菜等种子200余袋,免费发放给20余户村民,探索发展鲜食玉米种植产业。此外,在走访过程中,他了解到村内历史上存在过一支“河北梆子”鼓乐队,于是他推动召开中山村党员大会,协调成立以“河北梆子”为主、融入村内妇女秧歌队的“中山鼓乐队”,并自费购买中音手锣、黑檀手板、小京镲、大京镲、马骡、中虎音锣、大苏锣、腰鼓镲、高边鼓等近10种乐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防汛抗灾,守护涅槃重生的青山容颜
  受“23·7”暴雨影响,中山村道路、围挡、沟渠损毁严重,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自驻村以来,邹名亮全力参与灾后重建重点工程,协助村“两委”和有关部门,完成19户居民房屋原址重建,完成15处水毁护坡、8处塌陷沟渠、6处崩塌道路、1处水库的修缮,实现进村唯一道路铺设柏油路并通车。村内的杨文龙老人激动地说:“小书记,我可以打电话让儿子、女儿回家多看看了。”修成的是一条路,也是村民的一份思念。或许这种脚踏实地干好的每一件驻村小事儿就是乡村振兴的大事儿。
  2024年7月房山区进入“主汛期”以来,邹名亮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始终与中山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一起,即使年幼的儿子生病,仍然坚守岗位,全方位做好防汛备汛工作。他主动申请夜班值守,动态监测雨情,持续对村内地灾点、高陡边坡点、在建工程、应急发电机等开展多轮次巡查检查;补全补齐抢险物资,动态更新物资储备台账;协助中山村构建村内防汛围挡5处;多次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防汛预警,通知受影响的村民做好防范;冒雨协助转移受影响群众4户9人,搭建行军床14张。
  30岁的邹名亮是大安山乡第七批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小的一位,驻村半年多来,他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协调派出单位资源,“小书记”也干出了“大作为”,用实际行动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他用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蓬勃,影响并带领着村“两委”干部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向前。(北京市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