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的“第一书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驻蓟州区杨津庄镇黄津庄村、下古庄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宋崑
2024-11-28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编者按:2020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入过渡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将驻村帮扶列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和部署推进,持续健全驻村帮扶工作体系,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扎实推动驻村帮扶落地见效,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强化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广泛宣传驻村帮扶工作的进展成效、特色做法和基本经验,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收集汇总了各地区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的典型案例,设置专栏予以集中展示。
“驻村扶持一天,一辈子都是村里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驻蓟州区杨津庄镇黄津庄村、下古庄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宋崑如是说。三年多来,宋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吃住在村,工作到户,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员。竭尽全力让村民们富起来,让乡村强起来,美起来,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时刻牢记使命,一心为民服务
2021年7月,宋崑被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派驻到蓟州区杨津庄镇黄津庄村和下古庄村两个经济薄弱村带队开展扶持工作,以第一书记身份,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成员,在两村大力开展健康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等,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三年多来,他立足村庄实际,制作“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驻村工作队入户调查表”,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到村户家中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村里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取得了最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宋崑和工作队员积极组织参加党支部会议、村民大会,听取村党支部、村民对经济发展意见和建议,配合村“两委”班子制定“三年扶持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今后工作目标,为圆满完成经济薄弱村扶持发展任务夯实了工作基础。截至2024年8月扶持经济薄弱村验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驻村工作队共协调投入扶持资金438.26 万元,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天总力量。
扶持工作贵在“精”“准”“实”,要真帮、真扶,仅仅靠给钱给物远远不够,关键要提高村“两委”班子带头致富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针对村中实际情况,宋崑和村“两委”成员、工作队队员采用党员集中学习、入户面对面传达、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讲主题党课等方式,带领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抓党建,强班子,汇聚合力,大家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中,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扶持队伍,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补短板、追赶超,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村“两委”班子呈现出新面貌新气象,整体战斗力明显提升,群众对致富的信心明显增强。
心里有村民,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宋崑常说,“心里记挂村民,就是要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小事不怕麻烦,一件一件解决,大事难事也就在不经意间烟消云散了。” 2021年7月,宋崑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时,岳母已经是肺癌晚期,但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意见。驻村后不久,2021年11月,父亲又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在父亲病重期间,正值驻村三年规划制定关键阶段,无法在父亲病床前尽孝,一直与父亲聚少离多。岳母於2021年12月25日去世,父亲于2022年1月7日去世,两位老人离世间隔不足半个月,他却从未向组织反映过任何个人困难,只是默默独自承担。宋崑的母亲86岁,患糖尿病多年,每日要注射胰岛素,一只眼睛失明,听力也非常不好。由于驻村扶持,始终不能常常陪在母亲身边照料。“组织派我来的目的就是扶持群众发展的,我不能辜负组织和领导重托。他坚持以对扶持事业的“忠”,成就更大意义的“孝”。白天,他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晚上,学习政策知识,思考谋划具体扶持办法。三年多来,宋崑克服高血压、糖尿病折磨,用大量药物维持每天工作和生活,始终坚守岗位,他也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真正成为村里的一员。蓟州区杨津庄镇党委书记潘晓东接待总医院党委书记张蔷时说:“这两个村村民可能不知道镇领导是谁,但是谁都认识宋书记。”
村民的健康他时刻挂记在心。2021年,低保户赵立芬正在上大四的女儿刘静患左膝关节疾病,行走受限,已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急需住院手术治疗,但巨大经济负担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对治疗望而却步。宋崑将情况报告了正在村里调研的总医院领导,院领导班子对此事高度重视,协调安排著名骨科专家亲自主刀,且减免其住院费及手术费共计六万余元。三年多来,他充分发挥单位医疗资源优势,在村里多次开展大型义诊,实施系列健康帮扶,把总医院特有医疗资源送到扶持村老百姓手中,使全镇2000余人获益。在两个扶持村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健康管理小屋》,开放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互联网医院专家咨询服务,针对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进行健康管理,做到防慢病、防大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寻求产业发展,铺就村民致富路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三年多来,宋崑四处调研学习,吃透政策,多方联系,为村里谋求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他深知,乡村要发展,资本是关键,需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才能为村庄发展实现更有力的支撑。他多次组织开展小规模专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联系多家投资公司来镇、村调研,反复研究合作方案。2022年5月,了解到天津铁塔公司在扶持村附近需要安装5G通信基站,经过多方协调沟通最终确定在黄津庄村安装通信基站,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1.2万元收入。同时,为使村民享受健康惠民、保障惠民、就业惠民和文化惠民4项服务,他与中国人寿天津市分公司进行多轮沟通,为两个扶持村争取到2个就业名额,实现就近就业。他帮助联系协调镇村引进坑塘光伏发电项目,现已经建设完成安装工程,顺利发电,为两个村集体增加收入4.5万元。他积极为蓟州区杨津庄镇申请成功天津市新型农村集体积极发展项目,两个项目成功获批,共计金额6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2023年2月,为了解决农品销售难问题,促进农民与集体“双增收”,蓟州区开展消费帮扶。宋崑积极协调两个扶持村集体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村集体名义申请加入蓟州区供销社,签订协议成为供销社会员,由区供销社采购村里优质特色农副产品,按照约定比例,将部分销售收益返还至村集体,为村民和村集体增加收入。同时,他制定消费帮扶方案,得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鼎力支持,从此村里农品产销有了稳定渠道,村民干事创业有了更足的信心。截至目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向“蓟州区供销社”定向采购蓟州特色农副产品总计金额278万余元。
擦亮党员底色,关键时刻冲锋在前
人居环境治理是村里的又一项大事和难事。宋崑立足于工作难点和群众心声,悉心研究“大动员”,乐于研究“化矛盾”,先难后易,聚焦靶心,争资金、跑项目,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他坚持合力攻坚,原本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的村庄,通过组织工作队员,动员群众,极大改变了人居环境,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三年多来,宋崑组织两个村清理转运垃圾累计约80余吨,平整硬化村内巷道20余条8000余米,修缮田间作业路2000多米,拆除村内残垣断壁3处,取缔垃圾池 50 处,制作大型墙体宣传画十余幅,更换村内路灯200余盏,安装平安村摄像监控77个,打造深水灌溉机井六眼。村民感慨地说:“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农田浇地方便了,村里的灯亮了,路也宽了,老百姓真的得到了实惠啊”。
宋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充分发挥其自身能力,着力吸引社会资源,开展扶持工作。在了解到下古庄村农村特困供养救助对象无力危房改造情况,他当即向医院党委汇报寻求帮助,很快帮助解决资金缺口。同时,他还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出资捐赠专项助学基金,为两个村8名经济困难学生助学4.8万元。每逢节日期间,宋崑与驻村工作队走访2村五保户、低保户在内的农户200余户,慰问品及慰问金合计3万余元,使村民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功夫不负有心人,宋崑作为工作队队长,驻村期间的艰苦努力与艰辛付出换来了各级组织的认可和干部群众的赞誉。2024年4月,他被天津市总工会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