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仁”心书写大爱与担当——宁夏同心县王团镇吊堡子村驻村第一书记 李宗仁

2024-11-15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2020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入过渡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将驻村帮扶列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和部署推进,持续健全驻村帮扶工作体系,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扎实推动驻村帮扶落地见效,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强化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广泛宣传驻村帮扶工作的进展成效、特色做法和基本经验,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收集汇总了各地区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的典型案例,设置专栏予以集中展示。
 
  李宗仁,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助理,派驻宁夏同心县王团镇吊堡子村驻村第一书记。
  李宗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身上有多重标签:共产党员、检察官、自治区“扶贫先进工作者”、一个热心肠的人、病人、村民眼中最美的人……
  2021年6月30日,李宗仁结束了同心县石狮开发区黄石村四年的驻村工作,又主动申请到离家55公里外的王团镇吊堡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始新一轮的驻村帮扶工作。听说新来的书记是个检察官,吊堡子村的村民不太看好。“八成是来镀金的。”大家冷眼旁观、不愿与李宗仁交谈。有人直说:“驻村工作队嘛,都是‘走的客’,不能指望。”面对村民的质疑,李宗仁并不气馁。之前在罗台村、黄石村的驻村经历告诉他,打开工作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扑下身子,用行动证明自己。
  一是把建强村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组织振兴的重中之重。李宗仁来到吊堡子村后,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争取项目资金,完善村级阵地建设,指导吊堡子村党支部规范组织生活,抓实党员教育学习,大大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我刚到吊堡子村的时候,村部的党员活动室墙上满是裂缝,议事大厅都已经无法正常使用了。”说到此处,李宗仁还是感到一阵心痛,“我们的村干部、党员平时学习工作的活动室都没有建好,怎么能正常开展组织生活?”他主动对接同心县委组织部、财政局和原帮扶单位建设银行同心县支行争取到98.5万元,新建了300平米的党员活动室、村民议事大厅,从现帮扶单位同心县人民检察院争取到6.37万元安装了多功能电子屏,现在,吊堡子村的党员可以利用县委组织部“同上一堂课”平台,享受到区市各类优质的教学资源。
  进到村部,李宗仁正在为村党支部指导这个月的主题党日活动,“李书记经常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上向大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都特别爱听,觉得特别有帮助,我们村现在的学习氛围可浓厚了。”吊堡子村党支部书记马如喜说道。李宗仁牵头成立“送学小分队”,作为“小分队”的一员,每月主动联系流动党员,督促流动党员跟进学习,主动上门入户,为年老体弱党员送去组织关怀、资料包,讲解时政和惠民政策,确保每一名党员不掉队,有效增强党员归属感。
  二是用产业振兴带动强村富民。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是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李宗仁明白,发展产业可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他带头培育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组织开展村级劳务输出,帮助村民致富增收。
  2023年6月,李宗仁驻村期满,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他打消了继续驻村的念头,准备返回原单位工作。然而,面对村民们一次次的挽留,他再次动摇了,“村里的苦水枸杞还没发展起来,老百姓需要我,我得留下。”吊堡子村种植特色苦水枸杞已近30年,90年代时吊堡子村发展很好,邻村的村民都过来打工,但由于缺水、品种老化、销路少等原因,曾经的万亩枸杞如今只剩下800多亩,村民只能无奈地去邻村打工,李宗仁明白,老百姓心里都不好受。为了让老百姓重新过上好日子,驻村以来,李宗仁想方设法发展特色枸杞产业——为村民申请贴息贷款,积累种植本金;改良枸杞品种,将老化树木更新换代;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的方式,发动亲朋好友积极推广特色枸杞,销往湖南、广东、贵州等地。在他的推动下,村民积极性逐渐提高,目前已新增种植枸杞100余亩。
  今年8月,他积极联系劳务经济人组织劳务输出,组织村民53人点对点赴往青海采摘枸杞,签订了1.5元/斤的劳务合同。“劳务输出可以为农闲的村民多增加一份收入,接下来我还打算带着村民去内蒙摘辣椒,去陕西挖洋芋,让村民收入越来越高,让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李宗仁自豪地说。
  三是倡治并举培育新风新貌。基层是我们党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的第一线,基层治理是党长期执政的坚实力量支撑。李宗仁十分重视提升吊堡子村乡村治理水平,坚持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党建引领行动,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重视培养技能人才,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小虎啊,咱们共产党员,一定要带头抵制高额彩礼,给老百姓带个好头呐!”听说了党员马小虎要结婚的消息后,李宗仁语重心长地说道,并嘱咐马小虎及时报备了婚姻事项。他经常入户给村民讲自己身边的“零彩礼”“低彩礼”事例,“我给村民们讲,低彩礼嫁过去的媳妇儿婆婆可疼了,学驾照的学费都是婆婆给出的,如果要太高的彩礼,婆婆心里不舒服,咋给你更多呢?”这种强烈的对比,让大多数村民感同身受,也慢慢接受了低价彩礼的思想。同时,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吊堡子村党支部将抵制高额彩礼写进了本村的《村规民约》中,对村民进行鼓励、约束和引导。将抵制高额彩礼与评选“六个先锋”示范户结合,定期评选示范户,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乡风文明新风尚。
  李宗仁重视为村上培养文化人才,促进村民家门口就业。“今年春节期间,我听说北村开展了‘巧手手’编织培训,他们结束以后,我立刻将尹学春老师请了过来,在我们村也开展这项培训。”吊堡子村的李小花和叶小花一直跟着老师学习,如今也能接一些编织订单。“非常感谢李书记当时向我们推荐跟着老师学习,现在我们跟着老师有时候还能接到国外的订单呢,学成以后,我们还要给更多村民教这项技能。”吊堡子村的两朵村“花”开心地说道。
  四是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李宗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拖着满身疾病的身体走遍全村,为群众防洪、修路,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暖心举措,他用真心付出换来村民真情相待。
  今年56岁的李宗仁其实身体并不好。他的胸腔里装着2个血管支架、1个心脏起搏器,衣兜里常年带着速效救心丸。即便如此,他还是始终奋战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一次走访中,他了解到,吊堡子村虽位于干旱山区,却逢雨必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乡亲们不再受灾,成了李宗仁的心之所系。2022年7月,吊堡子村突降暴雨、暴发山洪。李宗仁不顾装着钢板的腿还疼着,扶着怀平广场50公分的小水泥墙,慢慢靠近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将现场情况拍成视频向有关部门反映。他的极力推动引起了县领导的重视。很快,县领导带队到村调研,多部门现场沟通,确定了吊堡子村1495万元的防洪工程。项目启动后,他更是三天两头往工地跑,紧盯工程质量和项目进度。一年后,防洪堤建成,困扰村里几代人的烦心事终于解决。“防洪堤就像党的怀抱,把吊堡子村紧紧抱在怀里,保护着老百姓。”想到往后不再受灾,村民马占柱难掩激动,反复说着:“多亏了共产党派来的好干部!”
  百姓的认可让李宗仁为大家办实事、谋福利的心更加坚定。由于过路的农用车辆和大型车辆过多,吊堡子村原有的4公里主干硬化路被压得粉碎,他和村“两委”多次反映情况,合力争取同心县交通局的项目支持,将损毁道路铺设成了柏油路。看着路一天天铺好,村民李文国喜在心中:“以前路窄不说,还有很多30多公分深的坑,不光会不了车,碰上雨雪天,车胎陷坑里就出不来。现在路宽又平,去哪都方便。李书记来了,村里整体面貌都改善了!”
  “百姓的笑脸是治愈我的良方。”李宗仁经常这样说。驻村这些年以来,他用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赢得了群众的普遍信赖和赞誉,他用苦干实干的拼劲推动了吊堡子村的发展变化,他用扎实的工作作风树立起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