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久治县哇尔依乡扎依村驻村第一书记——孙二亮

2024-11-14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2020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入过渡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将驻村帮扶列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和部署推进,持续健全驻村帮扶工作体系,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扎实推动驻村帮扶落地见效,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强化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广泛宣传驻村帮扶工作的进展成效、特色做法和基本经验,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收集汇总了各地区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的典型案例,设置专栏予以集中展示。
 
  孙二亮,男,汉族,中共党员,1993年6月生,中国铁塔海东分公司项目经理。2021年7月任果洛州久治县哇尔依乡扎依村驻村第一书记。孙二亮、冶才玛夫妇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报名驻村,成为扎依村的一对驻村夫妻。2023年7月任期满,孙二亮同志选择留任,继续担任扎依村第一书记,用心用情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常走访,止返贫
  他驻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入户调研,尽快掌握扎依村辖区地形地貌、牧民冬夏季草场分布,了解牧户的生活条件、存在困难等情况。驻村以来,以百名干部下乡、“秋季攻势”“十户长防返贫监测半月排查”等专项活动为契机,逐门逐户走访调研,扎依村每位群众家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每一片草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坚持常态化开展走村入户服务群众的“四有”活动,多次前往省医院、省藏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看望慰问扎依村病人及其他困难群众。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单亲妈妈才拉措一家,才拉错的病倒让三个孩子瞬间没有了依靠,但孩子们的眼睛还是那样清澈,或许因为年龄小不懂得什么是忧愁,作为哥哥的特才,12岁的他扛起家庭重任,为母亲、弟妹做饭洗衣。看到这样的场景,同为农村出身的孙二亮驻村夫妻不禁潸然泪下。很快他们为才拉措一家建立帮扶档案,申请看病资金、临时救助、纳入低保,并安排专人前往县人民医院治疗,向他们提高生活物资、儿童衣物等。才拉措康复后,驻村干部帮她在乡寄宿学校争取到一份洗衣服的工作,一家人幸福如初。他们夫妻俩走在扎依村的小道儿上,才拉措6岁的小女儿俄金拉毛常常会跑过来打招呼,甚至牵着他们的手不愿离去,这应该就是他们驻村的意义和价值吧,诸如此类的场景很多很多。孙二亮始终坚信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最终摆脱贫困、走向振兴,而教育是思想解放的重要途径。他将全村高中生、大学生建立了一个微信群,集中开展教育政策宣传,每年申请“雨露计划”、“沪青慈善”“圆梦助学金”“三江源补助”等各类补贴的时候,与学生一一联系,三年来帮助学生申请各类补助10万余元,经常勉励他们努力学习、修业进德。
  记初心,强组织
  建强村党组织是驻村干部的五大职责之一。孙二亮同志坚持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及时制定扎依村党支部学习、专题党课、“主题党日”等计划,认真开展“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政策法规,结合当地发展事例、详实数据,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宣讲到牧民群众的心坎里。全面落实村级组织“223”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储备后备干部26名,挖掘乡土人才4名、致富带头人2名,完善了《村规民约》,建设美丽乡村。创新性的开展党建引领促振兴之“双展双评+励志积分”活动,融合积分超市发展和励志积分奖励,全体党员展身份、展承诺,参与民主评议、组织评议,将全村各项工作融入到党员的承诺践诺中,使全村工作在党的引领下快步推进。活动开展以来,扎依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组织建设更加完善。
  优产业,促增收
  产业兴则乡村兴。孙二亮改变扎依村便民综合超市的运营模式,从外包运营到自主经营,打造“积分制+励志超市”模式,引领牧民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激活村级治理新模式,累计发放20万积分,给群众兑换了20万元商品。优化入股光伏电站的收益分配机制,在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同时,使用部分光伏收益完善基础设施修建、资助困难学生家庭,提高了就业率和升学率,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2021年至今,光伏电站共收益176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54名,修建引水管涵6处,资助困难家庭1户,建设智能监控系统1套。丰富扎依村的产业类型,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种植业对土生土长的山西农村人孙二亮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湟中、玛沁等县产业后,他与村“两委”干部商议,建设温室大棚项目,培育蘑菇、种植蔬菜。项目建成后,产量喜人,收益可观,在满足扎依村群众需求的同时,也给村里带来了不少收入。
  广阔无垠的高原草场,朴实无华的牧民群众,这些都给他留下了一生难忘的记忆,也将会成为他一生美好的回忆。(青海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