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区治理“智”到底——山南市乃东区巡察办四级调研员 山南市乃东区泽当街道萨热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 平措措姆
2024-11-08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编者按:2020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入过渡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将驻村帮扶列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和部署推进,持续健全驻村帮扶工作体系,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扎实推动驻村帮扶落地见效,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强化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广泛宣传驻村帮扶工作的进展成效、特色做法和基本经验,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收集汇总了各地区各部门驻村帮扶工作的典型案例,设置专栏予以集中展示。
平措措姆是山南市乃东区巡察办驻泽当街道萨热社区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一年来,她同驻村工作队员们通过搭建运行“乃东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体化信息平台”,持续完善“一统六联”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萨热社区常住人口3530户6380人,流动人口2247户2621人,有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聚居着藏、汉、回、维吾尔、撒拉等25个民族。人口复杂多元、社区“粘性”不强,是这个新社区工作的最大“堵点”。
面对挑战,平措措姆摆正心态、加强学习、换位思考、科学分析,把信息化作为破局的切入点,用“智能”服务民生。开发了“乃东e家”和“藏源e先锋”小程序,设置了智慧党务、网格管理、处置调度、流动人口服务等8大功能,将现代信息技术嵌入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社区“智慧大脑”,建立网上接单、网格收单、社区派单、上门办理的服务模式,按照“一分钟接单、半小时到场、一般问题一小时内解决、复杂问题半天内形成解决方案”原则,提供个性化服务。从“小区北门进来下大坡没有减速带,出行不安全”“独居老人吃饭难”“电动车充电难”等大困难,到“楼道灯坏了”“有人在门口堆放垃圾”等小问题,都得到清单化解决。
说到“清单”,一个“吃饭困难”的求助清单,让平措措姆感到很意外和疑惑,城区里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很快,她们来到独居老人达娃家中,老人已经88岁高龄,这几天关节炎犯了,走路困难,不能出门买菜,冰箱里存储的东西都坏掉了。大家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立即帮老人清洗了冰箱,送去了生活物资,帮助老人解决了“吃饭困难”的问题,小小的举动温暖了老人的心。
平措措姆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深知群众的期盼和困难。她通过加强互联互动、深化城市管理,让为民服务更有“成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动员辖区15家共驻共建单位,533名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双报到”活动,以在职党员下沉社区、网格开展“双报到”为支点,通过重心下移、资源下倾、力量下沉的方式,确保共建双方组织共建、服务共抓、活动联办、资源共享。2023年,社区以“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联合15家共驻共建单位开展“银色无忧”“白色义诊”“金色童年”等七彩志愿服务活动15次,参与双报到党员528人次,受惠群众达1200余人次,把“惠”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一年来暖心的大事小事数不胜数。一次日常走访,平措措姆与扎桑老人促膝交谈,当时屋子里又阴又冷,采光很不好,温暖的阳光被屋外的大树遮挡得严严实实,大风天还存在安全隐患。便询问扎桑老人,为什么不把树枝修剪一下?老人说,这3颗大树是她亲手种下的,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长大,不舍得修剪,也不敢随意修剪。得知情况后,考虑到老人的健康,平措措姆多次来到老人家中做思想工作,并雇佣有经验的公司对3棵大树进行了修剪。当阳光照进屋内的那一刹那,老人展露出开心的笑容。
聚焦主题主线、突出风险防控,让社会治理更为“和谐”,平措措姆将社区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全盘纳入治理平台,并同驻村工作队员们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实现网格服务工作状态的一张图全景化展示,危重病人、孤寡老人、残疾人、涉稳人员等特殊群体精准掌控,居民就业、健康医疗、救助养老、生活缴费等服务“一网通办”,服务事项受理办结率同比增加12%,工作效率实现了质的提升。她还与社区“两委”及所有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将平台打造成支撑社会治理、数据资源共享、提供为民服务的新途径,让数据支撑更加凸显、为民服务更加完善、社区管理更加精细、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群众们的阵阵叫好声,勾画出萨热社区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平措措姆在回顾这一年的驻村生活中说“虽然忙碌着、奔波着,但最管用的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凝聚人心,最欣慰的是造福了一方群众。我坚信,在一批批驻村干部的接续接力奋斗下,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