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乡村振兴政策与实践研讨会“乡村人才振兴政策与实践”专题会议在京举办
2025-08-18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8月13日下午,2025乡村振兴政策与实践研讨会“乡村人才振兴政策与实践”专题会议在京举行。研讨会由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切实加强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政策措施、进展成效和典型经验宣传推介。专题会议包括主旨报告、专家研讨、案例交流三个环节。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左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博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左停作了题为《乡村人才振兴的进展、挑战和发展重点》的主旨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国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体系、实施进展和新发展阶段乡村人才的需求挑战,并结合各地实践探讨了未来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重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博以《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才精准回引机制研究》为题,从背景、人才回引的理论逻辑、现状与困境分析、构建人才回引机制等4方面展现了对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才精准回引机制的研究成果。

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党校教授 王弢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苏武峥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 旷宗仁
在专家研讨环节,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党校教授王弢基于北京市智慧农业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北京市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与实践探索,切实彰显了科技赋能是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更能吸引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业人才,为乡村人才振兴插上“智慧翅膀”。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苏武峥通过介绍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制度在边疆地区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展现了通过“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旷宗仁从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教授工作站、乡村“CEO”、“头雁”计划等成功经验出发,论述了如何发挥好高校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特殊作用,凸显了高校不仅是人才的摇篮、科技的灯塔,更是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支撑和创新引擎。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主任 郭晓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杰兴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郭燕
在案例交流环节,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主任郭晓红系统介绍了凤翔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培育“六类”“六能”学习型高素质农民为目标的本土化实践路径,为大家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基层样本。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杰兴从基本情况、主要成效及典型案例、经验启示3个方面介绍了百色市如何通过借力“组团式”帮扶的人才资源优势,激活乡村振兴“智力引擎”。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郭燕同志从“头雁”项目开展情况、项目作用成效、下一步考虑三方面展示了“头雁”项目通过严格准入、系统培育、综合支持等方式,成为了地方乡村人才工作的有效抓手、高校参加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助力乡村人才成长的有益平台,充分证明了聚焦关键少数,强化引领带动的重要性。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 骆艾荣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开发处处长 李燕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骆艾荣在总结中指出,大家围绕乡村人才振兴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入、丰富、卓有成效的交流探讨。研讨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既有政策解析,又有案例剖析,既有问题研讨,又有路径探索,为我们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明确未来工作方向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和实践参考。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将持续搭建平台、聚合资源、创新服务,当好乡村人才振兴的宣传者、推动者、实践者。
本次会议由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开发处处长李燕主持。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