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深化乡村全面振兴, 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2024-08-01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其中,人才振兴是关键环节,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201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2021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任务是积极构建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形成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的格局,使乡村人才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工作聚焦主体人才、支撑人才、管理服务人才培育,紧扣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领域,抓好高素质农民队伍、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抓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和外出务工转移劳动力等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抓好乡村教师队伍、卫生健康人才、文化旅游人才、规划建设人才等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抓好乡镇党政人才、村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社会服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法律人才等乡村治理人才培养,抓好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推广人才等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乡村人才振兴的主要途径是统筹谋划、集成整合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培育资源,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开放有序的教育培训体系,汇聚各方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有利于主体人才下乡、支撑人才和管理服务人才返乡下乡,各类人才融入乡村、服务乡村、发展乡村的体制机制,切实抓好人才培育、人才引进、人才激励重点环节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启动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统筹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乡村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是乡村人才培育体系不断健全。各地各部门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坚持全面培养、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才,实施差别化政策措施,着力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坚持多元主体,分工配合,推动政府、培训机构、企业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通过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农民队伍。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大力培养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培训机构作用,开展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技能培训。支持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结合产业全产业链条,向乡村各类人才提供不同的种植养殖、生产经营、加工营销、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二是乡村人才引进渠道不断拓展。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农业农村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坚持需求导向,鼓励农村基层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引进各类人才,充实农业农村人才队伍。通过设立“乡村振兴辅导员”“专家服务团”“人才直通车”“企业创新驿站”等方式,引导各类城市人才下沉服务乡村、干事创业。积极探索构建人才返乡入乡服务机制,提供必要生产生活服务、福利待遇。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通过项目合作、专家服务、兼职等形式到农村开展服务活动。积极整合各领域外部人才成立乡村振兴顾问团,支持引导各类专家服务乡村振兴。
三是乡村人才使用方式不断完善。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产业人才统筹谋划,推动工程、项目、资金等要素与农业农村人才一体化配置,将人才队伍建设与农业农村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平台,创设“双创”服务基地、人才孵化基地、人才小镇、人才驿站等新型平台,为人才在乡村干事创业提供培训、信息、金融、就业、创业等系统性支持服务。推动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配置使用机制,赋予基层更加灵活用人自主权,从上往下调剂行政事业编制,推动人力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
四是乡村人才激励措施不断强化。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改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生活条件,打破乡村人才与城市人才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壁垒。对长期服务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的农业农村人才,在工资待遇、职务职称晋升、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方面实施倾斜。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在县乡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聘中,进一步加大乡村人才比例,拓宽乡村各类人才职业发展空间。鼓励加大农业农村创业扶持力度,在进修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
乡村人才振兴承担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保障职责,没有乡村人才的振兴,就不会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对人才的支撑保障作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十分严峻。
一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建设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人才支撑还不够有力。主要是家庭农场主生产经营能力有待加强,带动小农户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规范运行意识有待加强,拓展服务能力还需提升。引领农业科学发展方向,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科研领军人才缺乏。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队伍基础薄弱,联结小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充分。农业企业家队伍规模偏小,引领产业转型发展、带动农民融入大市场的能力有待提升。农村创业带头人层次不高,示范带动作用亟待强化。
二是加强农村生态治理,建设绿色美丽乡村的人才支撑还不够充分。主要是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项目负责人与技术人员比较短缺,且素质水平较低。乡村基层生态资源管理维护人员技术层次偏低,业务能力比较欠缺。生态治理、村庄绿化的基层技术人员比较短缺,技术素质比较低下。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农业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创新发展和经营管理能力比较欠缺。
三是深化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乡风文明新气象的人才支撑还不够扎实。主要是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人才比较短缺,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人才比较短缺,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新型文化产业的农民企业家、乡土文化人才能力素质比较低下。
四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人才支撑还不够有效。主要是乡村规划人才比较欠缺,基础设施运营维护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偏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人才还比较短缺,农业公共服务人才知识老化、履职能力不足,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乡村发展的新要求。
五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文明和谐乡村人才支撑还不够全面。主要是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能力素质与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还有差距,农村改革人才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业农村管理服务职能拓展需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农村宅基地管理等专业人才缺乏,城市专业人才进入农村服务农村的机制不灵活,农业农村人才的培育、引进、使用、激励政策措施落实有待强化。
生活富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五项总要求中的重要指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任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重要要求,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通过实施乡村振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农村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而不断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乡村人才振兴对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不断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提高农民增收的效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支持。
第一,切实抓好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重点面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深入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推动创新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壮大新一代乡村企业家队伍,不断改善农村创业创新生态。着力培育乡村工匠,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传承发展传统技艺,创办特色企业,带动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普遍提升从业者职业技能,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通过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进程,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全面建立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为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奠定扎实基础。
第二,切实抓好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优化乡村发展模式,着力改善农民增收的环境。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提升乡村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健康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健全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切实加强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繁荣发展乡村优秀文化,创新提升旅游产业,丰富充实乡村体育事业。切实加强乡村规划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改造。通过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稳步推进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创新升级,全面增强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扎实提升乡村生态建设、环境治理和社区建设水平,为乡村人力资本有效积累和高效配置创造良好条件,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拓展提供积极支撑,为乡村就业渠道拓展和就业质量提升提供更大空间,从而持续优化农民增收的环境。
第三,切实抓好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改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着力强化农民增收的保障。加强乡镇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优化提升村党组织带投入队伍,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深化农村改革,持续强化社会服务,切实优化管理模式,高效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改进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为农民增收提供兜底性保障。
第四,切实抓好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深化拓展乡村科技创新,着力激发农民增收的动能。加强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通过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创新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创建新产业新业态,健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为农民增收不断提供新的强劲动能。
第五,切实抓好人才兴农强农政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的支撑保障作用,着力培育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搭建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环境,健全人才培育政策体系、人才引进政策体系、人才使用政策体系、人才激励政策体系,全面强化统筹谋划和系统创设,汇聚各方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有利于主体人才下乡、支撑人才和管理服务人才返乡下乡,各类人才融入乡村、服务乡村、发展乡村的体制机制,为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支撑保障作用,提供有力的制度服务和政策支持,从而为农民增收构建长效机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