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土生金 大有“作”为——2025年全国热作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观察

2025-09-04       来源: 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清亮爆汁的荔枝、香甜馥郁的芒果、醇香提神的咖啡、用途广泛的橡胶……这些丰富多样的热带作物,生长于我国阳光雨露充沛的南方热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热作产业一头连着农民增收的“钱袋子”,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果盘子”“菜篮子”“糖罐子”,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重要支撑力量。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8月26—27日,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在广东省茂名市组织召开全国热作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会议全面总结了“十四五”以来热作产业发展成效,深入分析当前热作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就“十五五”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全国热作产业取得了哪些新成效?下一步如何发展?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产业向新:呈现“五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以来,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热作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农业农村部农垦局负责人介绍,从全国来看,我国热作产业呈现出“五新”发展格局。
  ——多元化供给能力实现新跃升
  “‘十四五’期间,福建热作生产稳中有进。”会上,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农垦处处长兰亨庭介绍,2024年,南亚热带作物总产量475.3万吨。其中柚子总产量335.8万吨,位居全国首位,百香果产业蓬勃发展,产量12.8万吨,成为特色新增长点。
福建省百香果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特色新增长点
  同福建一样,广东、海南等省份热作产业也在稳步前行,并且各有亮点和特色。2024年,广东省热带作物总产量近1400万吨,位居全国首位;海南省热带水果年产量突破500万吨,槟榔、椰子等传统优势作物持续扩面提质;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126.7万亩、产量占全国98%以上;贵州省热作产值达32.74亿元,较2020年增长14.28%,其中芒果、柚子、西番莲等产业迅速崛起。
  放眼全国,“十四五”期间,我国热作产业种植面积、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产品丰富、保障多元、供给充裕。2024年热作种植面积7228.7万亩,产量4017.9万吨。其中,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产业规模均居世界前列,有力保障食物多元供给;天然橡胶种植面积1680万亩,居世界第四位;干胶总产量92.2万吨,创历史新高。
  ——科技支撑水平实现新突破
  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绿意盎然,南药育苗大棚内岗梅、三叉苦、九里香、广藿香等各种各样的南药幼苗长势喜人。这些幼苗诞生于距离大棚不远处的南药组培中心。“我们建立了五指毛桃、广藿香等多种南药种苗组织培养繁育技术体系,年产能1000万株,并建立了适合丘陵地区的‘橡胶+南药’复合种植模式,带动垦区大面积种植。”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谢黎黎介绍。据悉,南药是广东农垦重点打造的“拳头产业”,广东农垦注重科技创新,建立了高标准南药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1517种南药资源植物。
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南药育苗大棚内,多种南药幼苗长势喜人
  这只是热区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热作品种自主选育能力的一个缩影。云南省德宏热科所收集咖啡种质资源950份,推广瑰夏、铁皮卡等优质品种16.2万亩,彻底改变了过去卡蒂姆“一品独大”的局面;福建省建成各级热作种质资源圃(库)8个,保存资源量突破3000份,选育认定“新白1号”枇杷、“冬宝9号”龙眼等10多个新品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累计选育了热带作物新品种500多个,研发科技产品300多种。
  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级热作种质资源圃(库)105个,收集保存热作种质资源数量突破9万份,自主选育360多个优良热作品种,木薯、香蕉、荔枝、龙眼等技术体系趋于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布局优化取得新发展
  推进会期间,近距离接触“中国荔乡”茂名,会发现茂名不是荔枝一果独秀,各种特色产品更令人印象深刻:荔枝干甜度赛鲜果、荔枝果汁入口清甜;毛茸茸的化橘红香味沁人心脾,切片泡水能止咳化痰;沉香香皂、香包等多种沉香工艺品芬芳精美……“我们重点打造荔枝、龙眼、化橘红、香蕉、沉香等10个百亿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即荔枝、龙眼、三华李、化橘红、沉香、罗非鱼、高凉菜)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茂名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朱均权介绍。
在位于茂名市高州市的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乐驿+”便利店内,陈列着荔枝干、化橘红等各种茂名特色农产品
  从一果独秀到多品争艳,茂名的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不断推进。优化产业布局正是推进热作产业的重要举措。云南省以“精品咖啡庄园”为抓手推动三产融合,建成近60个庄园,探索出“一租二管三分红四带动”的联农带农模式;海南省梯次建设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国家级产业强镇10个,培育省级高质量发展产业园12个、省级产业集群9个;福建省培育了武平优达、漳州万怡等全产业链龙头企业,热作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
  从全国热作产业来看,建设海南天然橡胶、云南咖啡等11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了热作地理标志产品160余个,培育了高州荔枝、百色芒果等45个知名区域公共品牌,搭建了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等热作交流合作平台,树龙头、强品牌。
  ——联农带农富农展现新作为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发展热作产业,根本要落到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上。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先后派出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1036人,开展科技服务超过4000次,举办培训班1100多个,培训农业人员7.6万人次;推广热带作物新品种58.09万亩、新技术121.41万亩。”
  “广西迦迦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注于释迦种植,目前已辐射周边面积达2000亩,为当地提供400多个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福建武平县优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形成百香果种苗繁育、栽培、鲜果加工、产品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带动300多户农户种植百香果,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服务,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会上,各代表的发言展示了热作产业联农带农富农的新成效。“十四五”以来,我国热作产业持续提质增效,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健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用日益凸显。2024年我国热作总产值2839.6亿元,同比增长15.0%,产业效益进一步提升、联农带农效应逐步彰显,热作产业领域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84家和601家,专业合作社31201个,热作产业对部分热区农民增收贡献率超过30%。
  ——对外合作呈现新活力
  全球热区涉及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热作产业关联度大、国际化程度高。总体来看,“十四五”期间,热作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力,全国主要热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平均在2300亿元左右,面向热区国家深入开展热作产业合作与科技援助,助力世界热作产业快速发展。
  其中,涌现出了多个典型代表。广东农垦在泰国、马来西亚、老挝等6国拥有47家经营实体,海外橡胶种植基地38.16万亩,年加工产能达130万吨,构建了稳定的海外原料供应体系;云南农垦在境外累计发展橡胶、粮食等作物59.08万亩,年贸易额4.8亿元;海南积极谋划创设国际热区农业研究合作组织,推动与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合作,共建“全球热带农业知识中心”。
  “通过面向热区国家开展产业合作与科技援助,推动技术共享、产能协同与市场互联,提升了我国热作产业国际影响力,也为世界热作产业发展注入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动力,呈现双向互动、共促发展的崭新格局。”农业农村部农垦局负责人表示。
  守正创新: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热作样板” 
  “十四五”期间,热作产业硕果累累;“十五五”期间,热作产业该如何推进?
  洞察形势是关键。“要准确把握热作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热作产业发展,为热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热作产业具有热区面积大和气候条件优越等基础条件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的技术优势。但与此同时,热作发展产业依然面临着供给不平衡、产业关键技术与生产方式有带突破等困难挑战。
  知形势,明路径。会议强调,“十五五”期间,全国热作行业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为抓手,坚持守正创新,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深化现代热带作物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促进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热作样板”。
  具体在热作产业的哪些方面下功夫?会议做出一系列谋划部署:
  ——科学合理优化热作产业结构。加大品种调整力度,优化产品结构,丰富加工产品种类,完善热作优势区布局,大力推进重点作物向优势区域集中,提高热作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
  ——着力强化热作科技创新支撑。加快研发热作关键技术与生产装备,提升热作产业发展数字化水平,打造一批智慧热作产业基地,构建科技协同创新机制,鼓励相关单位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优化热带作物绿色生产方式。完善产品绿色生产标准体系,创建一批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基地,构建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体系,推动热作“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提高热作产品质量和品质。
  ——推动热作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增强热作产品保鲜储运能力,擦亮热作产品公用品牌,发展热作产业新业态,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会上,代表们将本次会议安排部署与各自情况相结合,探讨了“十五五”期间的工作思路。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家保表示,海南将在天然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品种引育培优、绿色种植科技创新、三产融合发展、热作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扎实推进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耕地质量保护与农垦处处长姚平伟表示,贵州将立足山地特色,积极推动热带作物产业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强化热作种植科技支撑,创建热作标准化生产园,拓宽热作产品产销路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产业发展处处长丰明表示,中国热科院将坚持服务“国之大者”,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提升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强化科技服务热作产业技术支撑,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为推进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明年是‘十五五’开局之年,我们要以筑牢产业链自主可控根基为底线,以科技赋能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快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农垦局相关负责人强调,热区各地热作和农垦相关部门要扛起政治责任,锐意创新、真抓实干,为保障国家战略安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