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沙岗村:实巩固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4-08-2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引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富民强县步伐,火石寨乡党委、政府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三抓三促”工作思路,立足沙岗实际,探索推行“三步走”产业发展、“5+N”乡村建设和“1+4”乡村治理模式,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有效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沙岗村初步具备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基本村情
沙岗村位于火石寨乡政府南12公里、县城北18公里处,省道204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面积16.9平方公里,现有土地面积10390亩,其中耕地面积6911亩、退耕还林面积3478.8亩。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4户1440人,其中回族占比68.8%,常住人口256户1034人。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2902元。
二、主要做法
(一)“三步走”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一是土地经营权流转。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村党支部牵头组织,将全村6911亩耕地的经营权全部流转到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合作社统一经营。建立“土地流转+务工收入保底+农户入股分红+出租机械获利”利益联结机制,把农户“嵌”在产业链上。通过土地流转、集体分红等形式,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逐步实现全村土地统一经营,农民分项获利。二是土地提质增效。利用现有小型水坝1座、机井7眼,将用水权“确权到村、管理到户”,实现“低水高用”“引水上山”,山旱地变成水浇地,高效节灌设施统一建设和分业配套进一步健全。三是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种植。积极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区域化布局和标准化种植,带动农户种植小麦1500亩、冷凉蔬菜2177亩、马铃薯2600亩、小杂粮等634亩。西吉县中禾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流转种植5000亩、带动165户农户流转种植1911亩,24户有农机具的农户参与种植,68名剩余劳动力到种植基地务工,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出效益,土地每亩收入从300元提高到3000元,收益增加10倍,基本实现农业经营主体改革统一组织与分工协作。
(二)“5+N”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5”是指全面推进垃圾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立、村庄亮化、村道绿化、巷道硬化、村容村貌提升。垃圾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立。排污与侧改一体化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居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183户,配备垃圾桶256户/个,建设三格化粪池48户,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村庄亮化有序推进。上下沙岗组和泉尔湾组4公里组道安装太阳能路灯40座,逐步实现全村亮化。村道绿化成效显著。拟在上沙岗组荒坡地栽植云杉、丁香等6.8亩,对沙岗至小川村道、泉尔湾组道进行绿化改造升级,3478.8亩退耕还林地巩固提升,全村绿化率达到50%,实现“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新景象。巷道硬化扎实开展。硬化村组巷道6.8公里,群众出行难问题基本解决。村容村整体提升。彻底拆除全村危旧土坯房及残垣断壁,维修居民围墙58户、塌陷道路边沟837米、村组路面1083㎡,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户“三园”工程顺利实施,每户群众因地制宜建设一个花园、一个菜园、一个果园,村容村貌实现整体提升。
“N”是因村制宜,实施符合本村实际的建设,提高乡村建设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和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乡村建设质量,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如沙岗村现有500亩大果榛子种植基地和一座小型水库,计划依托大果榛子基地建设沙岗村采摘园,对水库进行加固维修,建设休闲垂钓中心。
(三)“1+4”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1”是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加强村党组织建设,选好村党组织书记,落实党建基本制度,调动“两个带头人”的活力,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沙岗村党支部今年拟创建5星级村党组织。“4”是实现自治、德治、法治和智治融合发展。贯彻村民自治,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实现村上的事村民说了算。大力实施德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完善“一约四会”,发挥乡贤作用,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村级事务德治水平。加强法治建设,以“八五”普法为依托,发挥乡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律顾问作用,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提高村级事务法治化管理水平。探索实施智治,建设沙岗村乡村治理数字化智慧平台,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村级事务智能化管理。
三、经验启示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沙岗村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增收水平。此外,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注重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和利益。沙岗村着重加强对农民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农民工培训机制,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三治融合”提升治理水平。激发自治动力。通过召村民大会等方式,广泛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从宣传发动到政策讲解,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让群众自发参与乡村治理。加强法治保障。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方式向村民以案释法,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村民知法守法遵法的法律素养,最终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浓厚氛围。坚持德治根本。充分挖掘和继承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内涵,积极开展乡风文明评比活动,开展“传承好家风家训家规”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等鲜活事例,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