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加查县共康村:大力发展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产业

2024-08-2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引言:过去的共康村是由雅江河流改道自然冲积形成的扇形堆积区,是一片荒滩,只有遍地的鹅卵石、贫瘠的沙土、凌乱的荆棘丛。现在的共康村是山南市第二大易地扶贫搬迁点,也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样板村,群众全部搬进新家,门前种上果树,庭前种满鲜花,桃子、李子、苹果、梨、车厘子各种水果挂满枝头,热腾腾的酥油茶端在手中,幸福生活映满笑脸。
  一、基本村情
  共康村寓意为“感谢共产党,同步奔小康”。共康村距离县城15公里,平均海拔3269米,耕地面积459.6亩,林地面积189亩。建筑面积708亩,总投资2.1亿元,有369套民房及幼儿园、村委会、卫生院、商业楼、垃圾中转站、牲畜棚圈等基础设施。共康村设立1个党委,下辖7个党支部,党员200人。全村共有369户1330人,劳动力574人,贫困户254户867人。共康村搬迁群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原扎雪村、玛尼村、宇措岗村和帮麦村四个村整村搬迁;二是加查县加查镇、洛林乡、拉绥乡、坝乡、安绕镇、崔久乡的部分搬迁群众,加查县搬迁群众共334户1192人;三是其他县的部分群众,包括曲松县25户96人、措美县10户42人。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647.57元,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767元,五年时间增长197%。2019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被评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被评为山南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022年成功创建区级党建示范点,2023年被评为“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
  二、做法成效
  (一)村党组织领导有力。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县委、乡党委领导下,充分摸底调查,筛出预选干部,然后对预选干部进行个别谈话、侧面调查、重点了解,最终以高票选举出共康村第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村务监督委员3名,并配备第一书记1名、乡村振兴专干1名、科技专干2名。二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建设。全村设1个党委,7个党支部,36个党小组,共200名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
  (二)村民自治依法规范。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共康村高度重视依法治理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委第一书记任组长,村党委书记和村主任任副组长,各委员和副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方案和规划,研究工作,落实措施,确保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二是制定规章制度。共康村村委会根据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本村村民会议制度、村委会会议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三是制定村规民约。为了让村民能够以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村委会根据村情民意,制定了村规民约,其内容涉及社会治安、村容村貌、计划生育、婚烟家庭等方面的要求,既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又体现了广大村民的意志。村委会还将部分规章制度、两委成员名单、村小组长名单及村规民约等编印成册,分发至全村369户村民手中,形成“家家争学村规,户户自守纪律”的局面,从而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达到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目的。四是实行议事公开。我村经常召开村委会议、村民议事会议、党员大会、监督会等,认真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村委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开大家普遍关心的村务决策、干部报酬、各类收支情况、农民负担、社会保障等内容,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查,切实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也有效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一是明确普法重点,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作为普法宣传的重中之重,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在全村形成村“两委”班子“带头学”、党员干部“普遍学”、法律宣传“全民学”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稳定法律法规,把《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及扫黑除恶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深入贯彻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举措;深入开展基层群众法治宣传教育,结合县直各单位“送法下乡”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以及“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发放宣传资料1314份。二是夯实宣传基础,确保普法全覆盖。共康村把法治文化与乡村群众文化相结合,打造以墙体画、法治宣传栏相结合的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把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结合,在开展“一节一村一场”文艺演出活动中,注入法治元素,把法律知识有奖问答融入到演出活动中,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农牧民法律素质,增强法治观念。
  (四)文化道德形成新风。一是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系列评选活动,在村居中推选一批典型模范,推动价值观念入耳、入心、入脑。二是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组织开展“新风进农牧家”创建活动,从农牧民日常生活入手,改变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倡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组织开展“向封建迷信说不”创建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制“不信科学信鬼神”的迷信思想;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实用实效的原则,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植树栽花种草,改水改厕,人畜分离,架设路灯,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组织学生及家长开展文体活动、读书看报,让农牧民在参与中愉悦身心、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春节、藏历新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节庆日,广泛开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共康村把乡村文明建设以及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对村居群众的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潜移默化改变群众传统过时旧习俗,树立文明、和谐新理念。
  (五)乡村发展充满活力。一是坚持政策引导、设施先行,确保“搬得出”。2016年,投资2.1亿元实施莫热坝易地扶贫搬迁,369户1330人(其中贫困户254户867人)整体搬迁入住。2017年通过国家脱贫工作验收后,继续完善易地搬迁的配套设施建设,做好搬迁户入住工作。二是坚持完善配套、保障就业,确保“稳得住”。为了解决搬迁户的后顾之忧,建立“党组织+公司+农户”脱贫模式。经共康村党委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成立共康村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生态农牧业互助组、农畜产品加工与销售互助组、农机推广和服务互助组、劳务输出互助组、经果林种植与销售互助组,实现“人人有平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入”要求。三是发挥“带头”作用,做到脱贫致富“心齐”。发挥流动党员作用,开展党员“一带一”劳务信息帮带活动,拓宽外出务工渠道。引导村民就近就便参与共康村主体建设及各类产业综合项目建设,累计就业263人,人均增收3000元。同时,共康村党委着力打造“红心向党、协力齐心、和谐稳定、崇尚科学、勤劳致富”的村魂,形成了以仁增为代表的脱贫致富、普巴为代表的和谐稳定、查色为代表的政治坚定和阿古阿来为代表的环境保护“红袖标”先锋队。四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共康村党委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逐渐形成“种有良田、牧有良种、林有良苗”协同发展的农牧林融合道路。共康村党委推进土地经营规模化。推进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流转,使150亩耕地流转出租30年,可创收560余万元,对459.6亩耕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让村里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实行统一规划用地、统一技术服务,推动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收入按生产要素分红。2018年根据开发土地性质,试种小麦、青稞、西瓜、蔬菜等农作物并进行养土熟土,按现行价实现收入20余万元,次年推广种植良种青稞、冬小麦、玉米、西瓜、土豆、白菜等农作物,2019年实现收入30余万元。共康村党委推进生态养殖均衡化。以搬迁村现有资源为基准,依托整体村搬迁草场资源,积极衔接各部门争取农业项目资金550余万元,整合以搬迁户为主的本地优质犏牛、牦牛作为本村集体资产,在原迁出地设立5个放牧点进行养殖,并生产加工销售酥油、奶渣等畜产品,2022年全年实现创收70万元。投资500万建成生态养殖、农机具推广、高效大棚温室等项目。五是按照“种养循环”思路,以农带牧,以牧促农,形成秸秆回收回馈牧业、牲畜粪料反馈农业的模式。共康村党委推进经济林种植效益化。打造生态村居,推行房前屋后经果林项目,投资产业扶贫资金1008.6万元,在每户房前屋后种植核桃、花椒等6种经果林木;实施加查县共康村生态农业综合体高效经济林建设项目,投资产业扶贫资金2200万元,新建共康村高效经济林700.9亩,种植核桃、樱桃、大桃树等经果作物28462株。为保障林木的成活率,将项目前3年管理纳入建设合同内容,期间收益归群众所有,通过项目管理已培养经济林木管护人员14人,各类鲜果、花椒等实现产值25万余元。六是转角商业街商业化,通过出租方式共实现创收170万元。七是借助电商物流服务体系,解决农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2019年3月至今销售金额达38万元。激发动力壮筋骨。在村党委带领下成立共康村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生态农牧业、劳务输出、经果林种植与销售等互助组,针对性发挥群众一技之长,增加收入。八是坚持村庄清洁、整改环境,确保“住舒适”2020年以来,共康村全面贯彻落实区、市、县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精神,村容村貌方面,在确保建筑质量基础上,共康村房屋建设突出加查乡土风情、当地藏族特色和沿江地域特点,全村风格统一、分布合理、建筑整齐,村内主要街道全部硬化,总里程2公里,并配备路灯280个,全村绿化面积47亩,推进全民植树、鼓励庭院绿化;“厕所革命”方面,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共康村全面推广水厕建设,目前全村369户全部建成现代化水厕,厕所普及率达100%,实现厕所粪污统一治理,并配套农牧区公共厕所1个,旅游厕所1个;垃圾处理方面,家家户户配备统一垃圾桶和垃圾袋,全村配有一辆垃圾转运车,建立健全了“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