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美德银行”存出文明新风 提升乡村治理体系质量

2024-08-2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引言:凤阳县小岗村探索乡村治理积分制“美德银行”新模式,以实际需求为依据设置积分项目,以群众参与为前提开展积分评议,以多元激励为手段推进积分落地,取得了良好的乡村治理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拆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当前,乡村治理工作普遍缺乏有效抓手,积分制作为一种撬动乡村社会的激励机制,得到许多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并予以推广。近年来,为推动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落地入心,小岗村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小岗村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紧抓住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机遇,探索乡村治理积分制“美德银行”新模式,以一本“美德存折”+六个“积分项目”的创新形式,引导村民“积极行好事,争相存美德,欢喜换奖励”,厚植乡风文明土壤,撬动乡村治理改革,着力构筑起文明新村、善治乡村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村民自治,着力夯实制度基础
  1.尊重民意,规范制定制度体系。小岗村将“美德银行”作为深化移风易俗、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平台,由村“两委”主持,以村民为主体,按照“一问一议一决一公示”的程序细化制定制度体系。“一问”,即发动网格化管理力量走访调查,广泛了解村民意愿、充分征集村民需求,整理汇总后研究起草初稿;“一议”,即组织党员代表、妇女代表、“大包干”带头人、村“两委”成员等举行专题座谈会充分讨论,“线上+线下”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经补充调整后形成审议稿;“一决”,即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一公示”,即严格履行公开公示制度。2020年3月,《小岗村美德银行积分方案》《小岗村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小岗村违反村规民约扣发分红等福利待遇方案》等制度方案经村民会议表决通过,顺民心、合民意、接地气,以“美德银行”为核心搭建起乡风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
  
  2.结合村情,合理设计积分体系。“美德银行”以户为单位向村民制发善行美德积分存折,结合村情民情及村集体工作重点设置“好人好事、公益活动、移风易俗、见义勇为、表扬表彰、垃圾分类”六个积分项目,积分可在指定场所兑换生活物品,形成“一本存折+六个项目”“积存美德+提取奖励”的创新形式。除奖励积分项目外,村民如有欠缴房款、焚烧秸秆、违反公约、违法违纪、违章建设等违反村规民约的不良记录,也将记入“美德存折”,拉入“美德银行”负面清单,并相应扣发福利。通过“美德银行”积分体系的合理设计,突出了问题导向,实现了重点覆盖,让乡风文明建设搞得准、干得实,可落地、能执行,有响应、出效果。
  3.汇聚群力,科学构架运行体系。“美德银行”由村“两委”干部、包点包片干部、村民组长及村协商委员会、移风易俗理事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治中心等群众组织协同配合、共同管理,广泛吸纳德高望重的老乡贤、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参与,形成以村党组织为领导,多元共治协同共管的立体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记二核三报四兑”的工作机制。“一记”,就是通过村民主动申报、群众组织收集信息等方式登记村民善行;“二核”,就是核实已登记的善行,及时为村民将积分存入“美德存折”;“三报”,就是定期在村内对正反面典型进行公开通报;“四兑”,就是在村委会便民服务大厅设置积分超市,为村民进行兑换。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有效调动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确保群众这一主力量始终是“美德银行”的最大参与者和受益者。
  (二)突出双向激励,着力促进春风化雨
  1.强化示范带动,做给村民看。综合考虑村民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创新表现和宣传形式,将乡风文明公约方案汇编成册,做成口袋本,连同“美德银行”积分存折发放到户。编创对称押韵、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三字经》,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熟悉亲切的语言加以呈现,利用“村村响”广播和村委会巡逻车等灵活多样的载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妇联干部、村民组长、综治专干、网格员等带头遵守村规民约,率先将善行存入“美德银行”,消除村民思想和行动上的疑虑,为村民树立看得见、学得来、愿意做的身边典型,让村民跟着动起来、学起来、干起来,发挥“树起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示范效应。
  
  2.坚持正向激励,引导村民干。突出“美德银行”积分运用实效,用美德积分换取物质奖励的方式持续激发村民崇德向善的动力。积分零存整取,村民可持“美德存折”到兑换点换购相应价值的生活物品,如洗漱用品、清洁用品、油盐酱醋、家用电器等,实用又讨喜。打破激励局限,不仅实施物质激励,还巧用精神激励,给予美德户优先礼遇,年度积分前100名的家庭,可优先参加村里各类评选表彰,受邀参加村里有关重大活动,进一步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在小岗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红暨先进典型表彰大会上,先后有29户村民作为“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受到表彰。
  
  3.适度反向惩戒,鞭策村民善。适当采取负面惩戒手段,对违反村规民约的家庭,记入“美德存折”,拉入“美德银行”负面清单,扣发年度分红和村集体相关福利待遇,取消参加村集体年度各类评先评优资格。推行公示通报制度,一是公示积分,垃圾分类积分每月公示,其他积分每年公示,谁家积分多,谁家积分少,一目了然,一比就知;二是通报正反面典型,定期在各片区宣传栏、微信群等表彰先进典型,曝光负面行为。让村民在“积分榜”“红黑榜”中体会荣辱感,达到警示的作用,倒逼形成“崇不崇德、向不向善、守不守约”大不一样的激励氛围。
  
  (三)全面深化拓展,着力催动乡风文明
  小岗村自推行“美德银行”以来,村民积极存储善行、弘扬美德、提取幸福,“美德存折”本本有温度,好人好事、公益活动、移风易俗、见义勇为、表扬表彰、垃圾分类“六张存单”张张有力度,小积分积出了乡村新风尚。“美德银行”成立以来,累计发布移风易俗执行情况通报7期,通报表扬婚事新办家庭103户、丧事简办家庭85户、小事不办家庭235户,通报批评违规办事家庭13户。先后为405户积分家庭兑换价值7.5万元的生活用品,平均每户兑换价值185元的生活物品,每个家庭人情支出由原来的户均1.2万元/年,下降到现在0.5万元/年,降幅达58.3%,全村累计减办各类宴席210余场次,减少餐饮浪费400余万元,减少人情支出900多万元,村民群众的普遍感受是奖励增多了、支出减少了、腰包变鼓了。“美德银行”已深入村民心中,成为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美德的乡村“文明站”,引导村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向美发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在小岗村已蔚然成风,并且产生了广泛的辐射示范效应。
  
  三、经验启示
  (一)产业发展是“美德银行”实施的经济保障。“美德银行”的有效推行在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中物质激励是基础,只有产业发展了,“美德银行”的推行才有充足的物质保障。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小岗村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核心,农文旅、培训教育、电商等为支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格局,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0万元,实现了治理资金的自我供给,为“美德银行”推行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制度设计是“美德银行”实施的关键环节。一项管理制度的实施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设计。在“美德银行”的实施过程中,只有对积分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运用等各个方面都予以明确规范,才能保障积分的公平公正,进而发挥“美德银行”在推进乡村治理方面的效能。小岗村在推进“美德银行”过程中,首先在积分内容设置上,结合村情民情及村集体工作重点设置设置积分项目和负面清单;其次在积分评比规则上,成立移风易俗理事会,建立“一记二核三报四兑”的工作机制,包片包点干部、村民组长负责辖区的积分统计,并结合实际吸纳乡贤、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参与积分评定;最后在积分运用制度上,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奖励,细化积分折算标准。这充分说明,“美德银行”要有效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要建立一套从积分主体、对象到积分采集、认定、运用、监督的制度,规范“美德银行”的运行,这样完善的制度设计才能使得积分实施更加有效化。
  (三)群众参与是“美德银行”实施的持久动力。“美德银行”的目的在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群众是积分的对象和利益相关者,只有群众参与,“美德银行”才有意义和动力。小岗村一方面深挖群众的需求,激励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积分过程有村民参与,积分的结果有人在意;另一方面依据群众“小物件大便宜”以及“讲面子”的心态,适时利用物质、精神双重激励的方式,提高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推动了村民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因此,“美德银行”需要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给予群众“参与权”“评价权”“知情权”“监督权”,实现群众参与的最大化,才能永葆持久动力。
  下一步,小岗村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总结成功经验、巩固工作成效,着力打造乡村文明建设示范点,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让村民在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努力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提升”,持续增强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