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宣恩县黄坪村:坚持共同缔造理念“四变四化”绘就和美乡村

2024-08-2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引言:湖北省宣恩县黄坪村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方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和推进乡村治理的有效举措,深刻领悟“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内涵,探索以“四变”实现“四化”的发展路径,村民人均收入从2019年的1.1万元上涨到2022年的2.1万元、实现了“翻番”。
  一、基本村情
  椒园镇黄坪村位于椒园镇北,南距宣恩县城10公里,北距恩施州府33公里,209国道穿村而过,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705户2141人。黄坪村以黄金梨、茶叶为主导产业,现有标准化梨园2450亩、茶叶管理核心示范基地1300亩,2022年实现人均收入过2万元。2023年3月,入选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示范村”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元翔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9年以来,宣恩县黄坪村抢抓获评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示范村机遇,深刻领悟“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内涵,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及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发展思路、治理方式、建设理念、成果惠民“四变”,探索和实践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村民当家作主、自力更生的热情得到提升,内生动力得到加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局面进一步形成,成功建成了以黄金梨产业链条为主的阿尼阿兹旅游区,形成了景村联合、农旅互动、区域协调的共同缔造格局,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绘就和美乡村。
  二、主要做法
  2019年以来,黄坪村抢抓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示范村机遇,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及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治理单元、发展理念、群众观念、惠民成果“四变”,打造景村联合、农旅互动、主客共享的样板,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治理单元之变,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
  将治理底基下沉到院落,构建“院落-组-村”三级治理单元体系,以党建引领带动群团组织纵向到底,建立直接联系群众的组织体系。全面实行村规民约制度管、“帮理郎”协助管、互助协会自主管的局面。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健全自治组织,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村级事务的管理中,实现村级事务群众专业管、用力管、自主管,推动形成良性互动的村风民风。
  一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围绕村庄建设规划、村风民俗、道德精神、移风易俗等多个方面,对现有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不断提升群众自我管理、服务和监督水平。建立健全绿地认领、公共空间认领、公共设施维护认领、“爱心积分制”等机制,激励村民、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发展建设成果的维护管理。制定完善“出彩”系列活动评选实施方案,并在村史馆设置“出彩”展播厅,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二是健全“帮理郎”组织。在原有“帮理郎”队伍的基础上,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聘请4名法律顾问,组织老党员、乡贤能人、退休干部,健全“帮理郎”村民自治调节组织,发挥“帮理郎”“三熟”(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和“三明”(明情、明理、明法)特长,既做“帮理郎”又当“和事佬”,既调解矛盾纠纷又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三是规范互助管理协会。对现有梨农协会、民宿及农家乐互助管理协会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围绕会长选举、协会管理进行指导,确保运行顺畅、规范有效。对村民黄金梨销售实行每斤不低于3元的“保护价”进行兜底回购、统一销售;定期开展农家乐会员“碰头会”,统一定价、互评菜品,自觉形成农家乐不随意涨价(控制在80元/人以下)等规定,增强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管理的底气和积极性。
  (二)发展理念之变,实现目标愿景一致化
  搭建群众参与平台,倾听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建立自下而上谋划、自上而下论证推动的机制,立足黄坪实际和现有基础,为村级的发展方向规好划、把好脉。
  一是发动群众自主“谋”。发布黄坪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倡议书,鼓励村民参与到共同缔造的活动中来。通过开展入户走访、设置意见建议箱、搭建“村民论坛”等方式,定期召开院坝会、小组会、村民大会,围绕村级发展规划、村级项目建设等和事关群众的大事、要事,发动群众“讲一讲”“议一议”,让群众在事关村级发展的谋划决策中站好“C位”。。通过民主决议、实地考察,黄金梨作为新型优质品种从韩国引进,通过广集民智,成功创建“沃地娃”宣恩黄金梨品牌。建设乡贤议事厅,开展“乡贤回归”“倾我之力、荣我家乡”活动,凝聚乡贤之力为村级发展出谋划策。
  二是邀请专家帮忙“谋”。利用镇委党校黄坪教学点,定期邀请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来村讲政策、讲理念、讲技术,运用讲授式、研讨式、互动式、观摩式的教学方法,围绕黄坪村村庄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出谋划策、启迪思路。组织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果农专家更新产业发展、种植管理等知识,累计外出考察、现场观摩1400余人次,积极学习借鉴先进村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是干部带头参与“谋”。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县委主要领导3次带队进村入户开展“沉浸式”调研,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在充分体现村民意愿、采纳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确定黄坪村休闲康养、基地研学、农耕文化等功能分区及发展方向,聘请专家团队制定发展规划,打造景村联合、农旅互动、主客共享的共同缔造格局。
  (三)群众观念之变,实现农户关系合作化
  充分体现群众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意识,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公共项目建设,注重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到整村建设发展中来,变“你看我办”为“互商共办”。
  一是主导产业合作经营。充分发挥黄坪村黄金梨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突出村民主体作用,丰富“支部+合作社+村民”运作模式。引导496户黄金梨专业种植户实行黄金梨生产“四统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信息服务、统一销售),对2450亩梨园进行标准化管理,参与黄金梨种植、管理、销售全过程,主导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引导村民组建种植服务队,通过村民互帮互助“转工”等方式,为无劳动力、差资金的农户提供帮工、垫付生产资料,以强带弱推动均衡发展。
  二是公共项目合力建设。对于入户道路、文化广场及美化亮化等公共项目,由村委会组织在闲劳动力、泥瓦匠、木工等,按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的原则进行合力建设,原则上村民投工投劳折算投入不低于项目投资的30%。明确在黄坪村先行开展“五小园”建设试点,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动员群众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等土地资源、闲置或废弃的旧砖、石头、木料、瓦罐、农具等旧物件,因地制宜建设小茶园、小药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
  三是建设资金合成投入。整合驻村帮扶单位资源,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为村级发展建设提供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对于涉及面广、事关整村发展的重点工程,采取“政府投一点、乡贤筹一点、群众凑一点”的方式,放大项目效果,实现“花小钱”办成“大实事”。其中,该村2组通组道路2.2公里,政府预算投资建设4.5米宽,该组村民人均自筹400元并参与道路建设,将道路拓宽至5米。
  (四)成果惠民之变,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化
  坚持结果导向,推动共同缔造结果由点及面拓展,真正让黄坪村的发展变化群众共享、群众乐享,在共同缔造“人人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成果“人人享有”。
  一是村民变股民,共享产业成果。鼓励村民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人人入社”“抱团突围”发展产业,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蛋糕”。在村集体投入的基础上,发动22户村民进行“股份众筹”,共筹集资金100万元,在村建设了远诺游乐场,由集体经营公司主导经营,村民每年按入股比例分红。
  二是梨园变花园,共享美好环境。通过村集体经济投入、政府以奖代补支持,完善田间游步道、园林小品等必要基础设施。常态化举办“梨花节”、“共沐清风、心随梨动”主题长跑活动以及“美梨黄坪、以梨会友”等系列品果活动,着力打造千亩梨园“梨IP”品牌。通过政府参与指导、媒体大力推介,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游玩,让村民梨园变花园,不断提升整村的颜值。
  三是民房变客房,共享旅游红利。依托现有高端民宿“石头院子”现有资源和建设运营经验,对全村100余间民宿进行改造,带动老百姓们对自家房子以及房前屋后进行环境整治、提档升级,将民宿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黄坪名片。大力实施黄坪康养配套项目、黄坪党校培训基地配套项目、黄坪农耕体验基地建设项目,努力挖掘黄坪村“凉”资源、研学资源及农耕文化资源,推动旅游扩面提质,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同时,黄坪村形成了完整的评议机制。一是党员评议。坚持问题导向,利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村“两委”班子向支部党员述职,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累计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进一步明确支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方向,为下步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效果评估。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活动,推选村民代表评,对支部近期工作完成情况、重点项目施工进度、民生实事落实情况进行评估,让群众既当“出题人”、又当“阅卷人”。设置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邀请村组党员代表定期参与、群众日常参与,让党务村务财务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出彩评比。制定“出彩”系列活动评选实施方案,围绕环境卫生、家风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出台评比内容和细则。成立以老党员、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出彩”评委小组,通过不定期抽查、每月一次大检查、每年一次“出彩”评选,按照平时打分占比80%、年底打分占比20%,评选出“出彩”庭院、“出彩”黄坪人、“出彩”产业能手、“好媳妇”、“好婆婆”、“好少年”。在村史馆设置“出彩”展播厅,轮流展播“出彩”系列评选人物事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三、经验启示
  “中间一条槽,二面都是坡;大米吃不饱,玉米也不多。”曾是黄坪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黄坪村以基层社会治理为切入口,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将产业发展作为经济振兴的第一要素,探索支部带动、产业驱动、入股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梨IP”龙头经济引领,呈现“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的共同富裕生动景象,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支部带动——抱团聚合力,集智解难题
  黄坪村党支部带领梨农筹建成立黄金梨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村民”运作模式,实行黄金梨生产“四统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资料配送、统一技术信息服务、统一销售)。早在2013年,该村就大胆创新开展金融扶贫试点建设,成立金融扶贫互助社,破解产业贷款难题。截至目前,已发展黄金梨专业种植户496户、标准化梨园2450亩,实现主导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2015年3月开始,村里自主成立“ 帮理郎”的村民调解组织,积极帮助调解矛盾纠纷。该组织由黄坪村老干部、村支两委成员自愿组成,他们在村民中威信高,工作方式灵活,沟通方式更贴近百姓,自己也愿意为村里人服务,帮有理的村民讲理。“帮理郎”成立以来,按照宣恩县农村网格化“以房管人、以人管事”的原则,坚持以“诚心”“细心”和“公心”主动走进邻里家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了解村情民意,积极向村民群众宣传惠民政策及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村民素质,推进平安法治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并及时通过宣恩县网格化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向镇、党组织收集、传递信息、反馈等工作,力争把黄坪村的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二)产业驱动——抓准“土特产”,发展“梨”经济
  黄坪村紧紧围绕“土特产”三个字,在主导产业黄金梨的“老树”上做“新文章”,推动农、文、体、旅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联动的新格局。
  黄坪村黄金梨专业合作社创建“沃地娃”宣恩黄金梨品牌,“一村一品一社”产业链条模式带动全县的黄金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从最初的“以路为市”到建立电商销售平台和开展线上“梨树认养”,黄金梨成功“借网出山”。2022年黄坪村黄金梨网上销售达18万单,网上销售占比超70%,网络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交易额同比增加11.2%。依托梨产业,该村每年举办梨花节和采摘节,“春赏花、秋品果”成为农旅融合的响亮名片,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游玩打卡。该村现有农家乐28家、民宿100间,年均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村民餐饮年收入超800万元,人人吃上了“旅游饭”。
  (三)入股拉动——创新促发展,改革闯新路
  2018年,黄坪村党支部率先将目光投在了乡村旅游开发,远诺游乐场项目成为该村正式“进军”旅游开发的“先锋队”。22户村民通过“股份众筹”的方式,“村级集体投入+党员群众入股”筹集资金100万元,在8组建立了远诺游乐场,由村集体经营公司主导经营,村民每年按入股比例分红。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年运营收入超30万元。
  2022年5月15日,全县首家乡镇集体经济“强镇公司”——椒园施南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揭牌。该公司采用镇村合作方式,打破各自为政、以村为界的传统地域限制,进一步规范“三资”管理,各村投资入股参与年终分红,镇域整合盘活所有资源,激活村集体经济“新引擎”,探索创新投资开发运营模式。2022年黄坪村入股加入镇集体经济经营公司,通过‘以商招商’模式,盘活闲置资产实现收益20余万元。旅游开发公司瞄准黄坪村优质的旅游经济发展环境,纷纷抛来投资合作的橄榄枝,通过入股集体经济经营公司,黄坪村闲置资产走上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市场化平台,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和底盘不断夯实。下一步,该村将进一步探索释放政策红利,让村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黄坪村自2019年获评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示范村以来,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方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和推进乡村治理的有效举措,深刻领悟“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内涵,进一步拓展、延伸、组建以“帮理郎”自治组织为蓝本的村民自治体系,发挥群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主导作用,逐步形成“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共同缔造格局,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途径,一幅和美乡村画卷在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徐徐展开。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