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点线面” 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河庄坪镇赵家岸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简介
2024-07-23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赵家岸村位于镇区以北,地处延安城郊,有农户144户397人,党员19名。村域面积1.73平方公里,优质川地417亩,温室大棚80座、弓棚36座,休闲垂钓园4座、特色农家乐4家,驻村企业3家,村民收入以乡村旅游为主,202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0元。先后荣获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正在创建省市两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为了全面推进赵家岸村乡村振兴,近两年,我们按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市区整体要求,紧跟宝塔高质量发展步伐,在区委区政府、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努力打造宝塔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一是找准发力点,当好乡村全面振兴领头雁。
振兴乡村,战略规划是引领。对标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标准,我们将“调整思路、制定规划”作为发力点,确定了“党建引领、文旅支撑、产业联动、强村富民”的工作思路,并计划利用三到五年时间,着力实施“一中心四片区”:“一中心”,即高标准建设赵家岸村党群服务中心。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群众爱来想来常来的主阵地、精神引领和意识领域的主引擎、吸引投资和展示形象的主窗口。“四片区”,即依托原有产业业态,布局生态苗木花卉区、大棚果蔬采摘区、休闲趣味垂钓区和农耕文化体验区等四个产业区域,通过实施一中心四片区,使赵家岸村发展成为产业融合高效的田园综合体、市民休闲释压的世外养生谷、乡村文化繁荣的乡愁体验地和农民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家园,成为宝塔区乡村振兴领头雁。
二是围绕中心线,打好产业融合发展组合拳。
振兴乡村,产业兴旺是核心。5月22日,省委赵书记来到赵家岸村调研时,详细了解了赵家岸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推动产业振兴的做法和成效,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其实,多年前赵家岸村在产业融合上就进行了初步探索,围绕“乡村旅游”中心线,通过“三步走”,逐步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步,招商引资为产业发展创造新支撑。赵家岸村先后于2005年与2009年经历了两次整村搬迁,从山体窑洞搬进了美丽乡村新民居,整村搬迁后,300孔山体窑洞闲置。为此,赵家岸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闲置资产盘活”的发展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兀里红谣民宿。项目落地后,根据《赵家岸旧村整体改造租赁协议》,以每孔窑洞2040元/每年的方式租赁(村民每孔窑洞每年增收1800元,村集体每孔窑洞每年增收240元),有效盘活村民300孔闲置的旧窑洞资产,同时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61.2万元,为村民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也夯实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第二步,科技赋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近两年,我们先后新建了45座高标准温室大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招租形式以每米大棚250元的价格引进科技型企业延安新开创产业链管理有限公司,引进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和返乡创业青年等新型经营主体,并且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定期邀请专家教授、科技人才到村指导,依托智慧农业与生物科技,在大棚果蔬采摘区发展高品质大樱桃、阳光玫瑰、甜瓜草莓等绿色健康果蔬采摘,为产业发展赋予新动能。第三步,三产融合为产业发展指明新方向。赵家岸一产以高品质果蔬种植为主,三产以窑洞民宿、特色农家乐、休闲采摘为主,目前二产比较薄弱。为此,我们正在以民宿非遗文化长廊为平台,招商引进陕北烙画、腰鼓剪纸等文创产品,正在招商引进豆腐、小米等农产品加工,逐渐丰富二产种类;同时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和红色资源禀赋,承办各类红色文化培训、乡村振兴研学和实践拓展训练。丰富的客源不仅能促进二产,又能带动休闲采摘,从而通过资源客源互通互促,实现“一产提质增效、二产转型升级、三产带动一产、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通过“三步走”,使赵家岸村产业基础更牢固,特色更凸显,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三是开创新局面,建好宜居宜业宜游新家园。
振兴乡村,全面振兴是目标。围绕组织振兴,我们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依托河庄坪镇“政治生活馆”、金延安红色家风馆学习平台,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和党日活动,带领党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同时丰富学习形式,采取请进来讲和走出去学的方式开展理论及实践学习,组织党员群众赴重庆、咸阳袁家村、蓝田董岭社区、耀州区马咀村等地外出考察学习,通过学习,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凝聚起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用组织保障为乡村振兴“鼓劲”。我们围绕生态振兴,近两年,我们在持续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推进农户改厕、实施污水处理,设立垃圾兑换银行。并于去年启动了赵家岸村景观改造提升工程,绕村庄一周,铺设了生态旅游观光步道,年初又在村庄特定区域设置了多处乡村旅游景观小品,美化了乡村环境,扮靓村庄颜值,用生态打底为乡村振兴“增色”;围绕文化振兴,依托现有产业业态、农耕器具、特色民居、花海梯田等自然人文资源,在山体步道打造了耕读文化教育基地,与正瑞幼儿园合作建立儿童研学基地,去年成功申报并获批了陕西省第二批全国大中小学课外实践基地。按照农文旅融合促发展的思路,以研学游为切入点,正在深入挖掘弘扬耕读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同时,将乡村大舞台作为弘扬乡村文化主阵地,结合旅游旺季和节假日,邀请民间艺人、民众剧团带动村民群众开展文化下乡,弘扬黄土风情文化,涵养乡村文化,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延续乡村文化血脉,用文化铸魂为乡村振兴“添彩”。围绕人才振兴,西农大与河庄坪镇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定期委派专家教授来村召开乡村振兴高质量研讨会,为镇村乡村振兴出智出力。两年来,为全镇包括赵家岸村在内的15个行政村委派了30名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到村全面参与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工作,通过理论指导与实践锻炼,弥补人才短板,用人才强村为乡村振兴“提速”。由此,通过组织、生态、文化、人才同步振兴,全力开创了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通过聚力“点线面”,新时代的赵家岸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也更有保障,擘画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这为我们在二十大开局之年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将胸怀全局、守正创新,为宝塔区“争当延安排头兵、走在全省前头”贡献力量,在助理宝塔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