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这五年】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农房巧变“一宅两院” 创新联农带农新模式

2025-10-11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岳西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模式,将农村闲置房屋改造为“一宅两院”发展民宿产业,即依托现有村民闲置住宅,打造楼上楼下2个“院子”,楼下村民自住,楼上客人住,各得其便、互不干扰。有效解决农户住房闲置和乡村用地发展空间不足的突出矛盾,发展乡村旅游,创新联农带农模式,探索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径。
  一、主要做法
  (一)盘活闲置资产,巧把“农房”变“客房”。创新改造方式。出台政策,邀请专业设计团队以“轻设计、轻改造、轻运营”三轻理念进行统一风格设计、统一标准施工,打造“一户民宅、两个院落”度假民宿,先后改造闲置农房38户。坚持先试先行。首批筛选石关乡马畈村3户农房按照星级民宿标准建设,仅2024年“五一”期间,试点3户“一宅两院”营业收益11.5万元,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带动户均增收1.1万元。坚持托底推动。因地制宜加大宣传,激发农户改造闲置农房的积极性,在同等条件下,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庭房屋优先实施。全县现有特色民宿、客栈、农家乐等1800多家,床位2.2万张,每逢夏天客房入住率100%。
  (二)提升配套服务,实现“乡村”变“景区”。强化资金保障。坚持“一个项目、一个责任人、一抓到底”工作机制,2022年以来,全县累计整合衔接资金等各类项目资金8100万元,支持51个村集体发展民宿项目、完善民宿聚集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设施配套。围绕“一宅两院”聚集区,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实现村庄景区化。统筹安排建设资金7000万元,升级改造道路14.2公里、旅游公厕5个、生态停车场8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2处、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强化人才支撑。注重培育本土民宿管理型人才,组建“一宅两院”新民宿运营团队。采取“专题培训+送教上门”方式,举办民宿管理和从业人员专题培训16期,规范管理服务水平。
  (三)创新联农带农,推动“风景”变“钱景”。促进农户增收。建设特色民宿,吸纳当地农户500余人参与现场施工,其中脱贫户及监测对象200余人,人均收入1.6余万元。运营特色民宿,健全“一宅两院”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实行年终分红,试点农户分得收益的20%,另80%在扣除各项成本后分红给村集体。据测算,每个“一宅两院”民宿年均纯收益25万元,参与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村集体年均增收15万元。服务管理特色民宿,带动周边农户900余人参与民宿日常餐饮服务、就地导游司机服务、卫生保洁服务等,其中脱贫户及监测对象677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年均务工收入2.4万元。促进延链补链。打造“一宿一美食”,推出一批“有特色、带得走”的旅游商品,进一步延伸“一宅两院”利益链。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培育“后备箱”基地面积1万亩、优化升级新型经营主体100个、小微主体1000家,将农特产品产销、乡村体验、农耕文化、田园景观等与民宿有机融合。全县2023年休闲农业经营利润总额实现63011万元,带动农户数12815户,其中脱贫户及监测户53214户,户均增收3万元。促进融合发展。以打造“一宅两院”民宿亮点品牌为核心,不断拓展丰富“民宿+”发展新业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专业团队、文旅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民宿建设运营,已形成乡村体验游、休闲度假游、高山康养游于一体的综合文旅品牌,不断丰富拓展“一宅两院”品牌价值,拓宽农户增收致富新路径。
  二、经验启示
  (一)盘活了闲置资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发盘活闲置农户住房,打造一批打动人、吸引人、留住人的民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户收入,实现投资主体、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的局面。
  (二)带活了乡村产业。走出了一条“人、房、地、产”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带动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当地特色经济发展。
  (三)激活了农村改革。率先探索落实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创新实践,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安徽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