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这五年】服务群众“一张网” 上下同心“一盘棋” 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夯实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2025-10-1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他指出,“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近年来,拜泉县始终如一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首要任务,持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完善部门信息推送、乡村干部排查和农户自主申报方式方法,强化帮扶政策落实,凝聚工作合力,紧盯短板弱项,及时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织密筑牢防止返贫致贫保障网,常态化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拜泉县加力推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方面、多渠道开展监测预警风险防范工作,施行分层分类帮扶,精准施策,切实做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核实、第一时间纳入、第一时间帮扶,精准有效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索构建了多维度动态监测、分层级细化管理、精准化的“三个一”监测帮扶工作模式,通过常态化、网格化、信息化手段,切实以精准监测保障有效帮扶、巩固脱贫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二、政策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多年以来,拜泉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领域重点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县乡村三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重要位置,把防返贫监测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举措,制定印发《拜泉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要点和责任分工方案》等相关文件,从提升乡村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确保做到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任务,为过渡期的圆满结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工作举措
  (一)建立“一套机制”,筑牢底线思维,打造动态监测“全链条”。为更好发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统筹指导作用,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要求,拜泉县制定了《全县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实施方案》,对监测范围、监测标准、认定程序、帮扶措施、工作要求等进行了明确,通过常态化排查、动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因地制宜形成了务实管用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预警信息推送机制。依托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管理平台,持续完善“定时推送、即时比对、实时预警”的工作模式,组织医保、民政、应急等11个行业部门于每月5日前按照职责分工,将农户返贫致贫风险预警信息推送至农业农村部门,由农业农村部门汇总后反馈乡村进行实地核实,根据核实结果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对象进行管理,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通过各部门协同合作,切实做到了分类帮扶、精准施策,有效防范返贫致贫风险。二是建立风险常态排查机制。结合行业部门预警信息推送,在每月6—10日间,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等帮扶一线工作人员,通过入户排查、村级研判和线上问询等方式逐户核实预警信息,及早发现和解决风险隐患。针对防返贫监测适时开展专项督导、坚持领导带队,明确排查主题,确定排查重点,紧盯薄弱环节,立足消除隐患。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坚决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流于形式,确保排查不留死角。三是建立部门会商研判机制。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每季度会同10个相关行业部门主管领导召开会商会议,共同分析推送数据信息情况,综合研判返贫致贫风险隐患,研究商讨帮扶措施,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制定下步帮扶举措,举一反三,切实做到处理“一类事”解决“一批问题”,推动形成持续破题解难、共抓落实的工作合力。
全县2024年第四季度防返贫监测帮扶行业部门会商会议
  (二)健全“一面网格”,构建帮扶体系,夯实精准帮扶“防贫墙”。围绕智慧化探索、全方位帮扶、多层次服务的工作思路,部门协同发力,社会共同参与,探索建立了集防贫监测、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网格体系,将防贫监测排查和帮扶延伸到屯、到户,进一步细化解决“谁该帮”、“谁来帮”“怎么帮”的问题,全面精准落实帮扶政策。一是配优人员力量。在全省首创“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农村网格的方式,全县共划分农村网格1359个,配备专职网格员1359人、兼职网格员2843人,同时联合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等基层骨干,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主动发现、排查重点群体,及时发现可能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进一步优化帮扶干部队伍,建立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日常入户走访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村户,开展实地调研、帮扶指导,做到预防性措施和事后性帮扶相结合,确保返贫致贫风险全查实、帮扶政策全落实。二是明确网格职责。制发《农村网格员工作职责手册》,明确网格员日常9类76项具体任务,制定《拜泉县社区(村)网格工作准入制度》,明确网格工作事项纳入标准和申请、退出程序,同时加大对网格员管理和培训力度。按照“不少一屯、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明确乡村两级负责人包村包户实现网格化管理。县级领导和帮扶责任人每季度至少到帮扶户走访1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找问题、补短板,结合开发式帮扶和保障性举措,全力防止返贫致贫。三是发挥监测功能。要求网格员和帮扶责任人在日常走访工作中及时发现并上报身边发生的返贫致贫风险,配合村级拟定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杜绝帮扶“眉毛胡子一把抓”,具体分析困难群众家庭深层次原因,对有劳动能力、半弱劳动力、无劳动能力家庭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并确保帮扶措施管用够用,尽快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持续实施监测对象“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的政策落实方法,全面形成网格全覆盖、工作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的精准防返贫监测帮扶格局。
  (三)建设“一个平台”,助推数字赋能,优化防贫信息“监测网”。结合全国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和拜泉县数字乡村平台二期工程建设,在农户自主申报、乡村干部常态摸排、行业部门预警信息推送“三级预警”基础上,增加了功能完善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模块,突出数据赋能。通过信息共享,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实现农户、乡镇、部门上报信息同步化,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信息工作效率,促进监测更精准、预警更及时、帮扶更有效。一是拓宽农户申报新路径。农户可通过智能手机登录数字乡村平台“泉有数”小程序,直接进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界面直观、程序简单、易于操作,农户申报后平台立即亮起红灯,提醒县乡村三级进行核实认定,非常快捷,做到了以数字化的“绣花针”穿起了群众诉求的“万条线”。同时,调整制发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逐户粘贴所有农户家中,方便农户准确掌握申报流程和申报方法。二是创新排查预警新手段。利用数字乡村平台,整合“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关键指标涉及的11个行业部门信息数据,各行业部门通过数字平台直接将预警信息推送至乡村,乡村每月筛查部门新增信息,建立预警清单和入户核实台账,做到返贫致贫风险快速发现、快速预警,强化了行业部门和乡村两级沟通联动,切实提高了监测效率。三是打造政策宣传新阵地。充分利用数字乡村平台的政策宣传功能,探索“大数据+乡村振兴”推进数字赋能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平台上全面显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识别认定的各项流程、公示公告信息和各类帮扶措施,让帮扶政策插上“智慧翅膀”,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飞向农村千家万户,农户对帮扶政策知晓度显著提升,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农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集防返贫监测、政策宣传、资源对接于一体的社会综合治理数字乡村管理中心平台
  四、进展成效
  拜泉县创新建立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切实做到了强化主体责任落实,确保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落地见效。
  一是突出“全”字。始终坚持把预警推送和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的关键之举,通过实施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帮扶等举措,进一步提高了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质量和水平,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截至目前,全县现有脱贫人口22505户45915人,认定监测对象1468户2650人,新识别纳入监测帮扶19户32人,已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二是突出“实”字。通过建立“一面网格”,扎实开展帮扶、因户精准施策。设立的网格员、帮扶人、驻村工作队等犹如枢纽,起到连接上下、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公共服务的关键作用。对防止返贫任务重、监测对象多的乡镇,加大政策、资金、人员倾斜支持力度。以村为单位建立防止返贫帮扶政策清单,实施监测对象帮扶人联系服务管理制度,着力推动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进而实现基层党建的巩固强化、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基层治理活力的充分释放。
  三是突出“简”字。数字乡村平台的建设为应对新形势下的风险挑战,加快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搭建了平台。通过简化程序、简化手续,并开辟“绿色通道”快速识别纳入监测,聚焦“风险隐患事前预防、矛盾纠纷事中化解、重点领域智慧监管、民生诉求高效回应”,第一时间深入网格给予解决,切实做到“民呼我为”、“接诉即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办事效率。
  五、基本经验
  一是坚持机制先行。健全监测帮扶机制是提升工作效能基础。要全面落实信息预警、数据推送、风险排查、快速响应机制效能。对发现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对象及时纳入,综合研判返贫致贫风险隐患,研究商讨帮扶措施。要按照风险点实施针对性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通过综合性保障措施兜底,兜牢最低生活保障底线,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基本生活。对有劳动能力的,实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大开发式帮扶力度,通过发展产业、就业创业等方式,变“造血”为“输血”,确保稳定消除风险。
  二是锚定关键环节。多方式排查是防范化解风险前提条件。要丰富监测方式,健全预警渠道,切实提高工作时效,确保不留“盲区死角”。在基层干部排查、部门预警信息推送的基础上,增加农村网格员日常走访、县级热线电话、数字乡村管理平台等多渠道进行申报预警,线上推送与线下排查相结合方式,不断提高监测时效。
  三是提升信息水平。优化预警核实联动是提高工作质量核心。利用数字乡村管理平台进行防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实现掌上可办、在家即办,有效提高了监测申报便利度,提升了为农民群众服务质效。同时建立起实时推送、双向流转的信息通道,有效强化了行业部门、乡镇和村屯之间的预警信息与核实情况互通联动。实现能线上的不线下,能电子的不纸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六、趋势展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和今后一定阶段,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以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为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完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更加美好、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美好愿景,以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黑龙江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