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这五年】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领着农民赚——中宣部、北京市海淀区帮扶科右中旗纪实
2025-09-23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一、摘要
中宣部、北京市海淀区在科尔沁右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右中旗),依托中宣部定点帮扶和京蒙协作工作机制,以当地本土企业家带头,采用“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农民合作+订单生产”的模式,示范带动当地农民种植合适的豆角品种,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干豆角产业,并形成良好示范推广效应,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政府缺抓手、农户缺服务、企业缺订单、产业缺平台”的突出问题,对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农业现代化和适度规模经营进程中,实现农民减贫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起到探索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项目已带动周边1000余户参与豆角种植项目,平均每户增收年至少2000元,共计年增收200余万元,惠及当地农牧民群众1万余人。其中,338户脱贫户平均每户增收3000到4000元。企业通过与农户合作,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产值近1200万元。
二、背景
科右中旗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曾长期是国家级贫困县,现在是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由中宣部等定点帮扶,北京市海淀区依托京蒙协作工作机制开展结对帮扶。
科右中旗具有自然环境优越、远离工业污染、人口密度低、阳光充沛、昼夜温差和纬度适宜等天然优势。一直以来,农业和畜牧业是当地主导产业。项目所在地巴彦茫哈苏木自然环境适合种植豆角。但是受科技含量低、土地碎片化程度高等因素制约,在传统零散种植的模式下,农户缺少统一管理和技术支持,豆角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渠道也极其不稳定,卖不上好的价格。加之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气象状况应对能力薄弱等条件影响,多年来,豆角产业在当地并未得到有效发展。2014年,巴彦芒哈苏木人均纯收入5600元,其中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仅为3579.01元。
三、项目实施
从自身条件看,项目所在地巴彦茫哈苏木是牛羊饲养地区,天然牛羊粪便多。农产品种植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区有机肥料优势,不使用化肥、农药、转基因种子、抗生素和生长剂。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种出的豆角不但粗细均匀、无斑无虫,还色泽鲜艳、籽粒饱满,既能保留豆角的独特口感,吃起来厚实有嚼劲,又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
从市场需求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对于有机绿色食品的需求呈持续扩大态势。国际上,2021年全球有机食品和饮料市场达到1355亿美元。北美洲和欧洲市场的发达经济体占有机食品销售总额的绝大部分,合计份额占比90%。在中国、印度和韩国等国家,有机食品市场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的有机产品销售额估算为805亿元人民币。相对于欧美发达经济体来说,中国的有机食品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5年,中宣部定点帮扶科右中旗时,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为科右中旗顶层设计了“吃生态饭”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同年,当地本土企业家安定在巴彦茫哈苏木成立了兴安盟吉祥爱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祥爱里”),是一家以农业种植、干制蔬菜、干制水果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海淀区是从2021年开始,与科右中旗开展结对帮扶。在中宣部、北京市、海淀区、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吉祥爱里充分利用豆角庭院经济的小土地大收获、投资少见效快、经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集约化程度高等特点,创新采用了“政府+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式生产销售有机干豆角的产业,带动农户增收,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做出积极贡献。政府层面的具体作法主要分为五个方面:
(一)提供设施建设资金
2021年以来,在中宣部帮助下,北京市、海淀区先后投入资金,通过场地建设、设备购买、技术引进等,支持巴彦茫哈苏木以良好的自然条件为依托,大力发展有机豆角产业。2021年,北京市投入资金230万元,建设有机蔬菜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包括钢结构厂房、豆角处理设备、变压器和道路硬化等附属设施改善。2022年,海淀区投入60万元对原料车间和成品库进行扩建。2023年,为了迎合电商直播等市场新形势、新需求,海淀区继续投入60万元建设了集直播、展览、体验、培训等内容为一体的多功能厅等等。通过资源倾斜,帮助企业解决了发展早期容易面临的资金困难、设施不足等问题,快速度过发展瓶颈期。
(二)政府提供信用背书
为达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本土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双赢目的,科右中旗旗委、政府和巴彦茫哈苏木党委、政府,开展全程式跟踪服务活动,并与吉祥爱里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市场主体带动增收签订协议。政府在生产经营销售环节给予企业政策支持和协调配合,并将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有机蔬菜加工基地,购买生产设备供企业使用,确保企业良好发展。吉祥爱里则承诺将按照与农户的协议收购豆角,并确保收购农户豆角款项必须现场现结,不出现欠款情况。通过政府与企业签订协议、开展全程式跟踪服务的方式,为当地百姓种植豆角提供了信用背书,种植豆角的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也促进了更多农户参与豆角种植。另外,政府还通过庭院经济补贴等方式,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了生产补助,助力豆角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三)实现有机产品认证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已经成为环保生态食品的代名词。在中宣部的帮助下,北京市、海淀区推动吉祥爱里按照有机食品标准,以良好的自然条件为依托,在豆角的培育、生长过程当中,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抗生素和生长剂,不使用转基因技术。在收获采摘时,不采用水泥地晾晒、化学方式脱水、不熏硫护色,避免污染,并保留豆角的营养和自然风采。2019起至今,吉祥爱里企业生产线和种植基地均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为方便储存,采用风干工艺,将有机豆角干水分控制在3-5%的科学比例,12斤新鲜有机豆角制作出1斤豆角干。这样产出的成品有机豆角干营养丰富、口感独特,深受市场好评。
(四)完善联农带农模式
一是提供就业岗位。推动吉祥爱里大量招聘附近的闲散劳动力,为巴彦茫哈苏木脱贫户、困难户、农牧民等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并从事采摘、清洗、风干、包装、运输等工作,安置劳动力50余人,每人每年平均增收3万元。二是进行合作生产。吉祥爱里先后与科右中旗境内多个镇的农户开展合作生产(包括巴彦茫哈苏木、巴彦淖尔苏木、好腰苏木、高力板镇、杜尔基镇等5个苏木镇15个村的1000余户农民)。具体方式是:企业免费把种子和农资分发给农牧户自行种植,与农牧户签订定向收购合同,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专业服务等,带动农户种植豆角,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和农户增收多赢。目前,已带动周边1000余户参与豆角种植项目,平均每户增收2000余元,共计年增收200余万,惠及当地农牧民群众1万余人。338户脱贫户平均每户增收3000到4000元。三是拓宽产品内容。在有机干豆角成功种植和销售的基础上,政府推动吉祥爱里积极开发萝卜干等新产品,以提供政策补贴的形式,推动企业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目前,企业已经具备年加工蔬菜800吨的生产能力。
(五)拓宽线上线下渠道
中宣部、北京市、海淀区在线上线下渠道,积极帮助巴彦芒哈苏木有机豆角拓宽销售渠道,让有机干豆角这种绿色、健康、优质的农产品走上全国百姓餐桌,实现消费端与生产端互利共赢。一是“向云端”。协调参加中央单位直播带货活动,在抖音、美团、快手、832平台、微信视频号等加大宣传力度。二是“走出去”。推动有机干豆角产品亮相人民网举办的中国乡村振兴大会、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绿品出塞 北京有约”京蒙消费帮扶集采推荐会、首届高联采高效后勤餐饮博览会等。三是“引进来”。推动首都优质市场资源与企业精准对接。推动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北京市消费帮扶双创中心、上海内蒙古商会等实地考察。四是“做品牌”。推动吉祥爱里有机干豆角成功获得兴安盟首批“源在兴安”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授权,提升产品知名度。五是“培人才”。持续培养电商人才,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创业等形式,让手机变成老百姓“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目前,吉祥爱里已同天猫、京东、北京新农联、中农网等线上平台建立合作,并在全国1000余家实体店铺亮相。“吉祥爱里有机干豆角”品牌打响后,巴彦茫哈的有机干豆角,也从市面上的普通豆角中“脱颖而出”,产品价值、质量在市场的认可度获得较大提升。
四、成效
(一)提高当地农户收益
按照传统种植方式,农户需要自己购买种子、化肥、农药,自行学习相关技术,并承担相应成本费用。与吉祥爱里签订合约后,企业直接为农户提供筛选优质的豆角种子和全程技术跟踪套餐式综合服务,农户自费费用仅有化肥、农药,投入成本大大节省。企业按照合同回收农户种植的豆角,进行加工售卖,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问题,确保“种有所得”。2021年,直接参与种植豆角的农户达325户,其中脱贫户140户,每户种植面积0.5—5亩不等,平均增收2400-30000元,总产值达600万元。2022年,有600多农户参与种植。企业不断扩大影响力,在科右中旗的巴彦呼舒镇、高力板镇、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淖尔苏木等发展种植;2023年,项目已经带动1000户种植豆角,其中巴彦茫哈苏木600户,好腰苏木镇150户、杜尔基镇150户、巴彦淖尔苏木100户。除此之外,农户花在售卖上的时间大大减少了,还可在周边进行务工,合计增加务工费用收入约200万元。2023年,巴彦芒哈苏木人均纯收入23248.77元,是2014年的4.2倍。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25023.12元,是2014年贫困户的7倍。
(二)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吉祥爱里现在已成为政府认定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营产品为吉祥爱里有机干豆角,主要生产工艺以热风烘干为主。企业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另有500平方米生产线2条、500平方米自然脱水车间1座,2000平方米的晾晒、腌制、包装、仓储一体车间一座,具备年加工干豆角250吨的生产能力。商标名称“吉祥爱里”经国家商标局认证通过,2016年首次通过QS认证(SC认证)。2019起至今生产线和种植基地均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23年,吉祥爱里获得兴安盟首批“源在兴安”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授权,企业创始人安定也被授予“内蒙古最美创客”“科右中旗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三)激发增收内生动力
以点带面的豆角种植,带动种植大户提高了种植本领,增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也为当地增收就业带来了红利。迎合了农户向往“家门口就业”的需求,吉祥爱里也为当地下岗职工、脱贫户、经济困难农户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激发农户就业内生动力,推动“输血式”就业向“造血式”就业转变。随着豆角产业的不断发展,政府也帮助吉祥爱里通过京蒙帮扶机制,招募高校毕业生入职,利用人才效应带动农民职业技能提升,推动现代科技人才与农业农村需求深度对接、良好互动。
(四)形成多赢良好局面
政府通过场地建设、设备购买、技术引进、资金补贴等支持当地企业发展。企业为周边农民提供合适的豆角种子,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并以合理的价格提供保底收购订单。企业自身则致力于发展绿色生态的有机干豆角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多赢”的良好局面:农户实现增收致富,企业获得高产、高质、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地方政府实现了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多重目标,最终实现各方共赢及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经验与启示
(一)中宣部定点帮扶、海淀区结对帮扶的经验与启示
在中宣部定点帮扶、北京市海淀区结对帮扶的工作机制下,科右中旗打通了豆角产业的上下游,实现带动农户增收。各方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中宣部提供顶层设计,协调各方主体,并派驻第一书记直接帮扶,提供必要的宣传等资源;北京市、海淀区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方式,支持吉祥爱里企业的发展,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在北京等大城市拓展销路,满足市场对健康食品需求;吉祥爱里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措施,提高豆角种植效益,扩大产品影响力;科右中旗党委、政府和巴彦茫哈苏木党委、政府发挥属地优势,促进帮扶单位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并发挥政策引导、监督管理作用。
从农户角度看,免费获取优质豆角种子,并且有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植效率,保障了种植的品质,而且吉祥爱里保障的后续收购,也让脱贫户、一般农户大大减少了种植风险,减少了后顾之忧。对农户而言,既“减贫”又“扶智”,真正使得其长久地脱离贫困。对于企业说,豆角的品质有所提高、品牌更加响亮,稳定的供应也能降低成本,促进当地有机豆角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政企双向发力,助力乡村振兴
政企双方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缺抓手、农户缺服务、企业缺订单、产业缺平台的突出问题,对于农业产业的减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有重要的探索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是在农业经营效益提升方面。较好地帮助了农业生产者特别是普通农户实现了增产增收,有利于实现精准减贫的工作目标。
二是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方面。通过新型农机、稳定生产流水线等,帮助企业实现从传统种植业转变到现代科技一体化的加工制作,可以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区的打造。
三是在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方面。针对优势区域特色农产品,通过规模化生产并结合大数据进行引流、推广,可以更多地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帮助农户进一步实现优质优价,从而实现既增产又增收,加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是在农业生态保护方面。吉祥爱里带领农户进行种植,尽可能的保护性开发土地进行耕作,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着对绿水青山的保护,此种减贫模式,也更加贴合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六、真实故事
宝玉的故事——宝玉是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村的农户,患有脑梗的他,因常年就医吃药导致家庭经济紧张,2012年妻子因病逝世,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016年,宝玉与兴安盟吉祥爱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种植4亩豆角,获得了2万元的收入。尝到“甜头”的他每年早早地与公司签订协议,并积极参与有机豆角种植及加工。
“我的身体平常干不了大活,真没想到在家种豆角也能挣钱,今年我的豆角长得特别好,秋天肯定会有很好的收成。”宝玉欣喜地说道。(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