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这五年】云南:培育高原特色产业 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2025-09-03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引  言】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的特色,是你们这样的地形地貌造成的。要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曲靖市会泽县立足地域实际,立体布局低热河谷、中温坝槽、温凉山区、高寒山区4个产业带,扎实推进草莓、肉牛、肉羊、辣椒、石榴、马铃薯、中药材、燕麦、冷水鱼9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成亚洲最大鲟鱼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夏季草莓占全国市场份额80%以上,肉牛、肉羊存出栏数位居全省第一,肉牛、草莓、燕麦3个产业形成全产业链,促进了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024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63.81亿元。
  一、基本情况
  曲靖市会泽县立足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区域、境内三江十河交汇、山区面积高达 95.7%、海拔高差达3192米、立体性气候特征明显、地貌呈“两槽、三坝、五大梁子”的实际,针对农业大县、经济穷县以及农村人口多、脱贫人口体量大(有34.22万人)的状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云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按照“一盘棋”布局产业、“一条链”聚集转化、“一张网”联农带农“三个一”发展思路,立体布局低热河谷、中温坝槽、温凉地带、高寒山区4个产业带,发展草莓、肉牛、辣椒、石榴等9大高原特色产业,2024年产值达115.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4%,对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中有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覆盖率达100%。
  二、政策部署
  (一)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关于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会泽县创建西南地区高原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实施方案》《会泽县推进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等文件,对特色产业进行整体谋划布局;制定实施《会泽县关于建立健全扶志扶智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会泽县建立产业帮扶全覆盖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会泽县建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实施方案》等,构建系列制度机制。
  (二)强化分类实施。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方案”的原则,制定《会泽县打造马铃薯百亿级全产业链实施方案的通知》《会泽县推进优质水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会泽县推进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会泽县2024年石榴草莓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会泽县2024年玉米马铃薯种业发展工作方案》 《会泽县2024年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会泽县乐业辣椒生产技术方案》《会泽县2024年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会泽县2024年黑山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分类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产业稳步有序推进。
  (三)强化保障措施。出台《会泽县“牛八条”扶持政策》《会泽县肉牛集中交易及屠宰加工奖补方案》《会泽县大春马铃薯双行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会泽县小春马铃薯覆膜高垄双行栽培技术》《会泽县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会泽山地夏播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以及龙头企业奖补机制系列资金奖补、技术支撑等措施,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工作举措
  采取“三个一”措施,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探索“两联两补三带动”联农带农“223”模式,促进农民增收。
  (一)“一盘棋”布局产业。全面分析地域特性,统筹布局低热河谷、中温坝槽、温凉地带、高寒山区地立体式产业带,投入15亿元,推动九大特色优势产业聚点成面、连片成带。建立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名县级领导、一个专班、一支科技队伍、一套扶持政策“六个一”产业工作体系,推动草莓、肉牛、肉羊、辣椒、石榴、马铃薯、中药材、燕麦、冷水鱼九大高原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63.81亿元,连续3年居全省县域第一。
  (二)“一条链”聚集转化。坚持以“科技支撑、主体培育、品牌打造、产销对接”链式思维推产业、抓落实,与中国农科院等7家开展“县院合作”,建成17个省级专家工作站、3个科技小院,选育马铃薯新品种21个、引进草莓新品种33个,培育辣椒新品种11个,强化科技支撑。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486个、家庭农场1009个,强化主体培育。认证绿色食品75个、有机产品17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5个、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特质农产品2个,强化品牌打造。建成4个农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3个冷链物流园区,7家电商直播产业园,培养30余名网红主播,强化产销对接。
  (三)“一张网”联农增收。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农户等紧密联合,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订单收购、务工带动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2024年带动37720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户均增收54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99元。
  (四)“两联两补三带动”联农带农。“两联”,村级党组织负责联系经营主体,签订种植订单,实行保底收购,由经营主体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品牌、收购销售;村级党组织深化推广娜姑镇白雾村“白雾经验”,把党员、群众、土地等要素组织起来,统一区域布局、种植品种、栽种节令,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两补”,即政府补助、经营主体补助。出台激发内生动力奖补方案,对成功获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对种植1亩以上的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按照每亩400元进行奖补;对带动脱贫户、监测对象10户以上、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的经营主体给予奖补,2024年兑付374万元;经营主体拿出利润的8%,根据交易数量对种植户进行补贴,2024年共补贴801万元。“三带动”,即带动脱贫群众增收、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带动经营主体发展,带动2716户脱贫群众种植1.24万亩,亩均收益1.6万元;6302名脱贫群众在草莓产业链上务工,户均增收2.5万元;流转脱贫群众土地5336亩,亩均租金800元;经营主体按照村级党组织注资的5%兑现村集体收益,带动71个村均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带动258个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从事草莓产业,459家零售、物流和餐饮等市场主体依附在草莓产业链上,草莓产业实现集群发展。
  四、进展成效
  (一)种业选育有新成效。采取自选自育、合作选育等方式,推进草莓、马铃薯、辣椒三大种业繁育。投资1295万元建成2个草莓繁育基地,引进草莓新品种33个,培育“静红”、“香野”、“粉玉1号”等,运用组培苗扩繁和种苗扦插穴盘苗扩繁关键核心技术,每年生产商品苗9550万株,年满足1.6万草莓亩大田移栽需求。大力开展马铃薯新品种选繁育,共选育新品种19个,投资5010万元,实施马铃薯良种扩繁工程和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繁育脱毒马铃薯原种13500万粒,免费提供给1000余户低收入农户种植。与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开展技术合作,培育乐业辣椒1号,投资970万元建成乐业辣椒杂交制种基地,保障乐业辣椒大田面积种植。“乐业辣椒”分别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会泽县三大种业——草莓
  (二)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制定马铃薯、辣椒、石榴、中药材种植以及肉牛肉羊、渔业养殖等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发展。2024年,种植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乐业辣椒和盐水石榴,面积分别达18万亩和5.5万亩,乐业辣椒产量为3.56万吨、产值7.52亿元,娜姑镇盐水石榴基地2023年被认证为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81.82万亩,总产179.15万吨,产值26.87亿元;中药材种植3.5万亩,实现产量1.05万吨,产值4.1亿元;渔业养殖面积4.3万亩,产量1.701万吨,产值5.22亿元;肉羊存栏65.1万只,出栏73.22万只,产值13.67亿元。成功建成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会泽县肉牛养殖场
  (三)打造三大全产业链。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2万吨草莓、8万吨燕麦植物奶、1.5万吨辣椒花椒、10万吨果蔬、3万吨马铃薯等精深加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功打造肉牛、草莓、燕麦全产业链。制定出台“牛八条”扶持政策,推进65个肉牛养殖示范村建设,建成百头以上养殖场33个,新增50头以下小规模养牛户3403户,培育10头以下家庭养殖户50598户。引进河南鼎元公司,建成全国最大的种公牛站和核心育种场;引进云南伊胜穆斯林商贸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2亿元建成年交易20万头的肉牛交易市场和年屠宰加工5万头的肉牛屠宰加工厂,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建成总面积达9万亩的全国最大夏季草莓种植基地,占全国夏季草莓种植面积的80%左右,年产量10.21万吨,产值8.27亿元,在待补镇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中国夏季草莓交易中心,注册草莓商标11个,打造“全国夏季草莓之乡”,2022年待补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种植燕麦15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3.15亿元。培育会泽富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种植销售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燕麦乳系列饮品生产线,产值2.7亿元。燕麦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会泽县燕麦产业展示
  五、基本经验
  (一)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鲜明导向。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全县262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脱贫户及三类监测对象6.89万户25.48万人,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四金”增收:土地流转收租金,搭建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流转土地78.68万亩,年流转收益2.4亿元,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年户均增收900元以上。就地务工拿薪金,全县14.15万农村劳动力在产业基地和“家门口务工车间”务工,人均年务工收入1.3万元以上,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订单生产获定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公司统一销售、合作社统一技术服务指导和保底价收购、农户按标生产,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8750户、户均增收3000元。集体经济获红利,深化运用“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通过开发公益岗、救助困难群众、建设小型公益事业等,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37720户、户均增收540元,实施兜底救助943人。
  (二)坚持把高原特色农业作为“芯片产业”来打造。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集中力量培育壮大“1+10+3”重点产业部署要求,立足县域实际,先后出台3+X系列政策文件,
  围绕4个产业带,按照“一头抓种业端、一头抓市场端,中间带动种养殖群众扩容增效”的思路,从种源端、规模标准种养殖、延链补链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场开拓,构建草莓、肉牛、肉羊、辣椒、石榴、马铃薯、中药材、燕麦、冷水鱼等9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具有会泽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地域特色、气候特性、农业资源优势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坚持把科技赋能作为有力支撑。抓住中国工程院挂钩帮扶会泽县的机遇,借力中国工程院“人才库”“智囊团”资源优势,设立全国第一个县级院士专家咨询服务中心,中国工程院大批院士专家推出《会泽中医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乌蒙山区燕麦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等课题研究成果,帮助指导会泽谋发展、绘蓝图。与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8家涉农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农作物育种等17个省级农业专家工作站,建设燕麦、草莓、肉牛3个“科技小院”,推动实现会泽农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聚焦全县马铃薯、燕麦、草莓、石榴、辣椒、生猪、肉牛等重点产业和短板弱项,聘请院士专家担任产业发展技术顾问,指导会泽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四)坚持把人才培育作为重要基石。围绕最急需的产业人才,每年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所跟班3-6个月,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定期组织200名基层农技人员外出考察学习。邀请科研院所专家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特派团成员“师带徒结对”培养。近三年来,异地脱产培训基层农技人员749人次,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18期1010人次,举办县内涉农技术各类培训班221期、培训38309人次,科技特派团成员对接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指导服务企业1125家,与4594名产业骨干、致富能手结对学习,开展线上线下培训373场次、技术指导服务1280余次,培育一批“带不走、留得下、用得上”的“土专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六、趋势展望
  会泽县打造的“产—加—销”种养殖业全产业链,通过降本、提质、增效综合措施的落实,稳定了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的收入,探索出山区县“小规模大群体”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会泽方案”。
  会泽县将继续巩固和深化“政策扶持体系化、‌组织保障高效化、种养殖模式创新化、联农带农长效化”的产业发展机制,不断推动会泽各类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让高原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云南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