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这五年】甘肃创新建立“一键申报”机制打造防止返贫致贫“千里眼”——从监测预警到精准帮扶的全链条机制探索

2025-09-02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引言: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甘肃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创新研发推广“一键申报”系统,针对监测手段单一、群众参与不够、发现风险被动等问题,以数字化手段前移动态监测关口,简化群众申报流程,构建起“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防贫监测网络,前移动态监测关口,简化群众申报流程,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开辟了防贫监测工作的新路径。
  一、基本情况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曾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挑战,甘肃在推进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的基础上,针对监测手段单一、群众参与不够、发现风险被动等问题,创新研发推广操作简单、响应快速、排查及时、落实高效的“一键申报”系统,前移动态监测关口,简化群众申报流程,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形成“简化流程一键申报、逐级响应接诉即办、部门联动监测预警、分类施策精细帮扶”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监测关口前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行业部门数据“孤岛”障碍,打造了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千里眼”,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目前,通过“一键申报”纳入监测对象占同期新识别监测对象的60%以上,有效推动监测关口前移。刘国中副总理在甘肃考察期间指出,“一键申报”反应及时、程序严谨,是对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系统的延伸、总结和提升。“一键申报”模式入选2023年度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典型案例。
  二、主要做法
  “一键申报”系统运行以来,有效补充了基层干部走访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社会监督发现等传统排查方式,提升了监测帮扶工作时度效,群众对监测帮扶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打造了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千里眼”。
  一是创新动制态发现机,建立监测前哨。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群众通过手机扫描“一键申报”二维码,仅填写姓名、电话、身份证、家庭住址4项信息即可完成申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组织动员镇村干部、驻村干部、帮扶干部面对面、手把手向群众宣传演示申报流程,采取编创快板、发布短信、网络媒体等多途径宣传推广,让群众都知晓、会使用、能操作,全省累计培训基层办理人员24万人次,全省1227个乡镇、1.6万个行政村、510万户农户实现推广宣传全覆盖。
  二是创新全线联动机制,强化一体响应。靠实省市县乡村五级责任,农户申报后,乡村防贫监测网格员同步收到短信提示,村级5天内入户核查,县乡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农户在15天内完成审批,并根据农户诉求和实际情况在10天内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省市加强群众申报受理后台监测,点对点督促提醒,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庆阳市环县合道镇农户黄博,其父因肝硬化晚期辗转多次住院治疗,花光了积蓄,还借了外债。为了照顾父亲,黄博也无法外出务工,全家丧失了收入来源,立时陷入了困境。黄博扫了家中的“一键申报”二维码后,第二天就接到了镇上的电话,镇村干部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看望了病人,也开展了户情核查,并及时将黄博一家纳入了监测对象。镇上根据该户看病花费大、无法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帮助申报了2万元的大额临时救助,申请了当地防返贫保险,评定了二类低保,同时,鼓励黄博在村内就近务工的同时从事农业生产,并为其提供地膜9卷,种植地膜玉米12亩,有效缓解了该户困难。黄博父亲黄永祥病逝后,在镇村两级的持续帮助下,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轨。
  三是创新横向协同机制,强化预警监测。围绕“一键申报”系统申报信息,建立行业部门协同监测预警机制,由农业农村、教育、卫健、医保、住建、水利、人社、民政等17个部门通力协作,依据监测对象基本情况、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及时共享数据、加强比对分析、常态抽验复核,保障“一键申报”的精准性和时效性。2024年6月,省医保部门推送预警信息,临夏州临夏市南龙镇高邓家村李黑麦家庭成员医保自付额度预警,乡村迅速上门核查。经核查发现,户主妻子马索飞牙因宫颈肿瘤正在省肿瘤医院就医,医疗费用总额为70447.56元,个人自费支付19151.81元。户主当时在临夏州内务工从事驾驶员工作,月工资4500元但不稳定,户主女儿李燕在临夏中学上高中,儿子李鹏在临夏市城郊镇肖家村小学就读,由此判定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南龙镇按照程序将该户纳入监测对象,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首先对接运输公司为其找到一份稳定的月薪5000元驾驶员工作,整户纳入三类低保,申请了大病救助,并帮助该户粉刷了墙壁,硬化了庭院,改善了居住条件。村医每月定期上门随访,驻村帮扶干部为两个孩子购买了文具、辅导书籍等,在政府关心关爱下,一家人逐渐走出大病阴霾。
  四是创新跟踪反馈机制,确保群众满意。强化“接诉即办”“特事快办”,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以“明白纸”的形式提供帮扶政策“菜单”,让群众能看懂、能知晓、能享受政策。对基本生产生活有保障但在某方面需要常态关注的农户,每月回访、防患未然,对风险消除稳定性较弱的持续进行“回头帮”,直至风险稳定消除。对未通过申报审核的农户,建立“一键申报”农户申诉机制,由镇村干部再次上门解疑释惑,让群众舒心接受。酒泉市玉门市柳河镇脱贫户张占军,因突发脑溢血在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当日病患家属在“明白纸”上扫描“一键申报”申报码,村镇干部迅速上门核查家庭情况,认定该户突发严重困难事实清楚,相关部门当天就通过“绿色通道”纳入监测系统,先行开展帮扶,并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该户住院治疗花费14.2万元,经过衔接医保部门报销住院费用10.53万元,落实临时救助1.3万元,发动当地干部捐款1.72万元,大大缓解了张占军家庭的困难问题,有效防止了脱贫户因病返贫。
  五是创新常态帮扶机制,推进衔接并轨。依托“一键申报”系统,在对重点人群“六必访”“六必查”的基础上,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逐步向所有农村居民延伸覆盖,探索建立防止返贫促乡村振兴大数据系统,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主要监测数据常态共享、时时互通,在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上先行一步。民政部门率先建立“甘肃一键申报”信息系统与全省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系统共享联动机制,通过及时提取“一键申报”申报信息,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入户核查,确保将符合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孤儿、残疾人等救助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将符合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监测帮扶范围,推动困难群众兜底保障、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准之又准”。
  三、经验启示
  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工程,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甘肃“一键申报”搭起了群众和干部的“连心桥”,提升了群众对监测帮扶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打通了防止返贫致贫“最后一公里”。一是要把群众主动参与作为首要前提,让群众亲自操作、全程监督;二是要把监测关口前移到乡村一线,确保风险及时发现、及时响应;三是要打通行业部门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共同比对、共同预警;四是要针对群众诉求分类施策,做到帮扶措施精准、群众满意。(甘肃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