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这五年】重庆秀山:金花银花开、金山银山来
2025-08-27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重庆市秀山县是全国山银花主产地之一、“中国山银花之乡”。近年来,秀山县将山银花作为主导产业,在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支撑、群众参与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山银花产业逐步壮大、品牌日益彰显、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形成“品种研发—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产地初加工—园区精深加工—电商网络销售”全产业链条,为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产业支撑。目前,山银花产业已覆盖16个乡镇(街道)、24个脱贫村、2.8万余农户,带动3500余户脱贫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一、基本情况
秀山县位于武陵山区腹地、重庆市东南部,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之一,是重庆市14个原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该地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中药材资源丰富。盛产1270余种道地中药材,其中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的268种,被称为“天然药库”,是全国山银花三大主产区之一,享有“中国山银花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秀山县坚持把山银花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带领群众持续发展山银花产业,实现了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取得了良好的减贫效果。
二、工作举措
山银花以前统称金银花,2005版《中国药典》将生长在我国南方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后,秀山的金银花改称山银花,但广大花农仍习惯称之为金银花。秀山县种植山银花历史悠久,第二次大规模种植始于2001年,县政府在打造特色农业的当头,将眼光投向了当地盛产的山银花。考虑到种植山银花的劳动强度不大,技术含量也不高,老人小孩都可以参与。再加上山银花的移栽、锄草、上肥和采花期,又恰好与传统的农忙时间错开。于是,在政府的带领下,当地农户开始广泛种植山银花,并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种植基地。
一是强化产业布局,高位推动“建链强链”。近十年来,秀山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理念,一届接着一届干,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重庆市率先设立中药材产业办公室,建立健全以山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相继出台《秀山自治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行动策划(2016—2025年)》、《秀山自治县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围绕打造“武陵药都”目标,稳步推进“一库两基地两中心一示范区一百亿”的发展战略,从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市场培育等全链条打造以山银花为主体的中药材产业,推动山银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深化科技创新,塑造品牌“补链延链”。构建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产学研用创新机制,深化国家山银花产业发展联盟、山银花研究院建设,培育“渝蕾1号”优良品种,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8%。推行“行业专家+县级技术骨干+乡镇技术员+农村实用人才”四级服务机制,建立分片区、分农时的流动培训机制,实现全产业技术跟踪服务。制定重庆市山银花地方标准12个,推广提埂栽植、幼苗水溶肥、覆膜防草等10项种植技术。引育海王生物、红日药业、华涛药业等龙头企业43家,建立产地初加工厂80家、专业合作社135家,研发山银花药食系列产品10余个,市场反馈良好。创新建立“企业集群订单+合作社组织生产+协议定价收储”的产加销一体化的组织化经营模式,合力形成“花农放心种植、企业安心生产、市场顺心交易”的产销格局。注册“秀山银花”地理标志商标,山银花纳入重庆市重点打造的“渝十味”中药材品牌。2家企业通过GMP认证,“渝蕾1号”获评重庆市著名商标。连续两年举办中国山银花节,同时在全国率先获得山银花及其制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积极推进“互联网+中药”协同融合,加快山银花产业迭代升级。
三是优化政策扶持,精准施策“固链稳链”。聚焦困扰市场主体经营发展的资金、用工、用能等难点堵点问题,持续优化产业政策供给保障,不断激活山银花经营主体活力。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了“一项奖补金、一份保险金、一个保收价”政策体系(即基地、加工设备建设奖补降成本、创新推行保险抗风险、大型龙头企业稳价保收)。将以山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加工制造企业纳入“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名单,享受专项政策性贷款。用好民贸贴息政策,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贴息补助基金,制定中药材产业贴息补助方案,降低融资成本,缓解经营压力。落实转贷应急周转资金,对符合银行信贷条件、还款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费率为0.1‰转贷应急周转资金。
三、进展成效
一是坚持久久为功,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秀山县始终坚持将山银花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紧抓不放,持续加强政策扶持,山银花基地面积稳定在23万亩(其中盛产面积约15万亩),基地规模位居重庆市第一、全国前列,是重庆市单体品种规模最大的中药材大品种。山银花产业覆盖16个乡镇(街道),形成了以太阳山、平阳盖、川河盖为中心的“一山两盖”3个万亩级优势产区,培育山银花产业“一村一品”示范村2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村3个),获评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庆市中医药文化传承十佳种养殖基地。2024年干花产量7万吨,综合产值达16.8亿元。
二是坚持提档升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培育“渝蕾1号”山银花优良品种,山银花种苗供应能力达到每年500万株以上。全面推行蒸汽杀青、热风烘干、低温烘干等无硫加工新工艺,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全县培育山银花收购加工业主82家,配备山银花机械干燥设备208台(套),其中蒸汽杀青热风干燥设备85台(套),低温集成智能烤房52套,可年加工山银花15000吨。在培育本地初加工企业、万物春生、富兴通等本土药企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海王、步长、红日三大上市药企入驻工业园区开发山银花茶、山银花露、配方颗粒、银花棒棒糖等终端产品。秀山高新区规划建设100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成功获批重庆市特色产业(中医药)基地。探索“互联网+”新途径,中药材产品电商上行流通渠道进一步通畅,实现了“良种育苗—标准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发展。
三是坚持规范发展,产业标准稳步提高。秀山县山银花基地于2011年通过GAP认证,2家公司获得GMP认证。“秀山金银花”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地理标志商标,“秀山山银花”被认定为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银花成功纳入全市重点打造的“渝十味”中药材品牌。制定《秀山银花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DB50/T517-2013)等12个重庆市地方标准,从良种育苗、基地建设、鲜花采收、产地加工、商品分级等方面作了系统规范。联合成都天地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制定秀山银花市场流通标准8个,其中渝蕾1号4个,灰毡毛忍冬4个。
四是坚持科技赋能,技术支撑日益增强。秀山县先后聘请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西南大学等机构的5名专家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顾问,常态化为山银花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服务。通过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合作,培育了山银花良种“渝蕾1号”。经过重庆不同地区、不同海拔种植测试,“渝蕾1号”抗病性强,绿原酸含量达7.1%,木樨草苷含量达0.41%;种植产量高,三年即进入盛产期,丰产示范块亩产鲜花600—800公斤,较传统灰毡毛忍冬增产30—80%。委托西南大学开展山银花主要品种的成分、药理、药效等基础研究,研发了银天颗粒、双花凉茶、火锅伴侣、银花露、银花口香糖等系列产品。
五是坚持联农带农,减贫效果大幅提升。通过发展山银花产业,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7252元,带动种植农户生产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助推脱贫减贫效果明显。截至2024年底,山银花产业已覆盖16个乡镇(街道)、24个脱贫村、2.8万农户,带动3500余户脱贫户户均增收超过1.2万元。以隘口镇坝芒村为例,全村发动三分之二的群众参与山银花产业,累计发展山银花种植基地8000余亩,2024年(建议改为2024年)坝芒村产出鲜花320万斤,种植农户收入达1340万元,采花务工增收380万元,村集体实现经营性收入50万元,全村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带动68户脱贫户稳定增收。
四、基本经验
一是改革创新激活力。规模化种植山银花以来,秀山县创新经营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经营、股权化改革等方式,引导农户共同参与山银花连片规模化种植,有序做大做强山银花产业。大力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把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构建企业、集体、农户三方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选育山银花良种,建立起良种繁育体系,形成规范化的种植技术和标准化的种植基地,让小小的山银花成为“脱贫之花”“振兴之花”。
二是培育主体延链条。秀山县始终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山银花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引进上市企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形成了“良种育苗—标准种植—产地初加工—园区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发展链条。注重培育本土市场主体,整合财政资金扶持建设种苗繁育基地、初级加工厂、仓储物流设施,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中医药龙头企业,研发山银花终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
三是政策扶持降风险。在产业发展初期,秀山每年整合大量涉农项目资金,对种苗购买、设备购置、基地管护、品牌建设等环节给予资金补贴和金融支持,帮助产业渡过“幼苗”阶段。在种植管护阶段,从种苗选育到田间管护,从修枝拔芽到采摘烘干,全周期、全方位开展技术培训,做到全产业技术跟踪服务。在市场低迷时期,出台干花销售补贴政策,实现采摘鲜花应收尽收、不打白条。特别是2011年起,山银花产业经历了两次市场价格低谷,县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出台扶持政策保住了规模化种植基地,保护了农户发展积极性。通过系列政策扶持,保障了花农的种植收益,增强了花农的发展信心,实现了山银花产业规模和效益的稳步提升。
四是深化合作扩影响。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聘请产业发展顾问,为山银花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创新与中药材天地网合作,建立首个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站,探索了中药材电子交易新模式。发挥节会活动宣传推广作用,先后举办两届山银花节,全方位开展山银花产业品牌推广合作,大幅提升了秀山山银花的美誉度和影响力。(重庆市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