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这五年】广西创新“两化”工作模式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

2025-08-25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2月视察广西时,要求广西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广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指导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安排专项资金开发建设防止返贫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优化方法路径、扩大覆盖范围、充分发动群众,形成“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以下简称“两化”)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了监测帮扶效能。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线上网络化,有效提高监测帮扶效率。针对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覆盖对象广、涉及主体多、时效要求高等特点,广西开发防止返贫大数据平台,推动监测帮扶全流程线上网络化管理。一是数据汇集全量化。2022年以来,通过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在汇集户籍数据、人口普查数据等基础上,采集全区全农数据信息,形成全量数据库。2024年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进一步精简数据指标、优化数据采集逻辑,依托防止返贫集中排查工作,高效核实更新全区1167万户农户信息。二是风险预警信息化。依托广西防止返贫大数据平台,开发部门数据比对预警功能模块,定期汇聚民政、医保、残联、应急等20多个部门数据信息开展比对分析,并自动生成预警名单同步推送到县、乡、村核查,预警发现纳入的监测对象占65.33%。三是审批纳入无纸化。开发“无纸化审批”功能,实现农户财产检索、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全流程网上一体化操作,无需基层干部集中开会和来回递交材料,有效缩短业务流转时间,目前广西监测对象识别纳入平均用时从13天减少到9天左右。四是帮扶管理智能化。开发涵盖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十大类103项帮扶政策的“政策工具箱”,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型、劳动力状况等智能匹配帮扶政策,目前全区16万余户监测对象均落实针对性帮扶,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开发式帮扶,60%以上稳定消除风险。
  (二)线下网格化,压实压紧监测帮扶责任。针对部分地方工作责任不够细化实化等问题,广西创新建立“4+2+2”网格化机制,构建起“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一是自上而下设置“四级网格长”。县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村党组织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分别担任一至四级网格长,负责统筹本地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目前全区已设置四级网格长近2万人。二是每个行政村设置“两类监测员”。专设1.2万名村级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信息员,由县级聘用并分配到村,专职负责各村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信息化工作。开发乡村建设公益性岗位(每300—500户设1岗),专设3.15万名防止返贫致贫监测网格员,对网格内农户返贫致贫风险开展常态化监测。三是每个网格设置“两级网格员”。把行政村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1—2名一级网格员、若干名二级网格员,其中一级网格员由乡镇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担任,负责推动本网格监测帮扶工作落实落细;二级网格员由帮扶干部担任,点对点开展监测对象帮扶、数据信息核实更新等具体工作。
  (三)帮扶精准化,持续增强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广西聚焦重点人群、领域、地区分类施策,千方百计抓增收提质效促发展。一是聚焦重点人群抓增收。对低收入组收入下降脱贫人口建立“提级帮扶”机制,对有劳动力但较长时间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组织开展帮扶攻坚行动,全区低收入组脱贫人口收入不增反降人数逐年大幅度减少。二是聚焦产业就业提质效。创新开展产业帮扶项目提升行动,将全区32000多个产业项目全部纳入风险“红黄绿”分级管理体系,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分类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发放产业以奖代补资金97.96亿元,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0.37亿元,产业帮扶覆盖率90%以上;就业方面持续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深化粤桂“一县一企+N车间”劳务协作,统筹拓宽就业渠道,2024年,全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291万人,完成率108.5%。三是聚焦脱贫地区促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持续加大对脱贫地区扶持力度,2024年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30元,增速7.4%,分别比全国、全区农民收入增速高0.8、0.4个百分点。
  (四)政策差异化,全力提升重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等重点区域,采取超常规发展手段,持续提升重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倾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补短板促发展。实行自治区党政领导联系包抓国家重点帮扶县制度,自治区领导带头深入国家重点帮扶县推动解决实际困难。强化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资金等支持,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调整至所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1—2024年,累计向20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安排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290.46亿元,占全区已安排衔接资金总量的40.15%;投入资金943.16亿元实施补短板促发展项目18998个。持续开展“组团式”帮扶,选派医疗、教育、科技3支帮扶队伍共890余名干部人才到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帮扶。截至2024年底,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GDP总量由2020年的1511.2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999.54亿元,累计增幅达32.31%;四年年均增长5.1%,高于全区(4.7%)0.4个百分点。二是持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围绕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2021—2024年在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分配中倾斜33亿元支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1719个,2024年以来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脱贫人口实现务工32.62万人,16.11万户有劳动力的搬迁户实现1户1人以上就业。完善安置点社区党支部、村(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综合服务站、网格员“六位一体”组织体系,推行“党建+网格化+数字化”治理模式,安置区组织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安置点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区先后有2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荣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二、基本经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为做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指明了方向。广西推行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两化”工作模式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
  (一)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奠基之石。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最基础性的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能否长久守住脱贫攻坚成果,事关全体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切身利益和乡村全面振兴事业能否顺利推进,也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能否如期实现。广西坚持把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大力推行“两化”工作模式,不仅确保监测对象及时纳入、精准帮扶,也全力提升重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两化”工作模式是完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的有益探索。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面向所有农村地区、所有农村人口,点多、线长、面广,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难以保证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监测并精准帮扶,亟需通过数据化、信息化和常态化排查结合破解这个难题。广西通过摸索建立起全农信息的防止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将各行业数据信息织成一张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监测网,真正实现监测预警常态化,同时积极探索“4+2+2”网格化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干部工作责任,发挥网格内每个责任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统筹各方力量,合力做实做细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
  (三)坚持开发式帮扶是促进低收入人口实现共同富裕的长久之策。开发式帮扶(扶贫)是我国多年帮扶(扶贫)工作中创造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单纯的政府救济难以有效防止返贫致贫,采取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才是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长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途径。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必然要坚持开发式帮扶。广西依托防止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开发帮扶政策“工具箱”,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型以及家庭成员劳动技能、健康状况、在校生等情况,智能推荐可能符合条件享受的政策,对家中无劳动力的及时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对家中有劳动力的则重点扶持发展生产、务工就业增加收入,目前全区16万余户监测对象均落实针对性帮扶,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四)保持工作体制机制延续性是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保障。无论是脱贫攻坚期还是有效衔接过渡期,我国扶贫开发巩固脱贫成果体制机制均不断健全完善,从事帮扶工作的干部都始终保持着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顽强斗志。新一轮机构改革将乡村振兴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合并后,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的队伍得到扩充,人员力量得到有效加强,取得了“1+1>2”的改革效果。广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始终坚持谁负责乡村振兴,谁就负责守底线任务的原则,努力保持工作体制机制延续性,借鉴脱贫攻坚期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改进完善“两化”工作模式,为完成过渡期各项任务以及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有力筑牢了防止返贫致贫堤坝。
  三、趋势展望
  下一步,广西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在农业农村部的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持续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优化广西防止返贫大数据平台,完善“4+2+2”工作机制,坚决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开展试点探索,统筹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和完善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在全面总结梳理当前工作基础上,深入研究过渡期后持续做好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思路,力争将现行机制与过渡期后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要求完美融合、无缝衔接,总结形成一套可持续、可复制的体系化工作经验,凝心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有力支撑。(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