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这五年】江西创新构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建好用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系统,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2025-08-2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的形势要求,江西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打造了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系统”,进一步健全监测帮扶机制,有效促进监测更全面、预警更准确、帮扶更有效,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确保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一、项目行动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监测帮扶工作,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省委农村工作会等多个会议专题部署,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明确要求,主动把工作对象由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逐步转向所有农民。2023年3月,省委、省政府统筹推动,省农业农村厅具体负责,整合行业部门、科研院校等各方资源力量,组织数学、统计、人工智能等行业领域专家组成研发团队,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推进监测帮扶系统设计、研发与建设,并于当年7月底试点运行、9月全省推广应用,并不断迭代更新,实现了对全省3400万农村人口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全覆盖”。
二、模式机制
一是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完善农户信息共享机制。重点聚焦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推进行业部门数据融通共享,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助力提升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一是建立基础数据库。立足2022-2024年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核实数据,以公安部门户籍信息数据为基础,融合国家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等方面补充数据,形成覆盖全省3400万农村人口的基础数据库。二是推进共享常态化。聚焦农户收入支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产业就业等重点监测内容,打通行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13家省级有关部门44项数据和12家金融机构资产核对数据常态化共享,推动农户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三是提升数据精准度。依托省政务数据共享统一交换平台和省级行业部门系统,推动数据定期汇总、清洗比对,将异常数据及时反馈对应部门核实修正,提升共享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数据筛查预警奠定坚实基础。目前,累计更正行政区划错误值174.6万条,处理人员户籍缺失值127.2万条、身份证重复值78.4万条。
二是构建识别纳入模型,完善监测识别预警机制。重点聚焦找到高风险人口,科学设置风险预警指标,通过智能模型运算和归一法,对所有农户以“0-1”赋值返贫致贫风险系数,动态生成“农户画像”。将系数高于0.75为识别纳入阈值,低于0.35为风险消除阈值,并划分为A、B、C、D四个风险等级,对系数处在高、低两端的定期反馈基层核实,逐户分析研判,既减少干部排查频次,又避免出现盲区漏项,已通过系统预警纳入监测对象2万户8.1万人、数据识别纳入率68.9%。同时,立足于“既治已病,也治未病”,综合分析共同生活人口、医疗教育刚性支出、就业困难人员等关键特征,对三个月内风险系数持续升高,但尚未达到预警阈值的农户作为预防干预对象,推动风险早发现、早干预,因人因户加强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针对性帮扶。
三是构建区域监测模型,完善区域风险监测机制。以县乡村为单位,聚焦农村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风险等三类易导致区域返贫致贫风险因素,科学设定大病、慢病人口占比,因病支出占比、预警线索占比等模型监测指标,形成“区域画像”。通过黄橙蓝绿紫五种颜色,按风险程度由高到低标识区域规模性返贫风险情况,精准识别巩固成果基础不够牢靠的县乡村,供基层及行业部门重点关注,全面完善区域风险监测机制,对发现风险相对较高的4个县区、76个乡镇、732个村,督促各地分层分类精准帮扶,确保长久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同时,每月定期通过动态监测分析各部门共享的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巩固成效等“三落实一巩固”相关指标,构建“工作画像”,实时对各地日常工作情况作出客观综合评价,及时提供预警提示存在问题,供基层针对性补齐短板弱项。
四是拓展应用便捷功能,完善系统高效运行机制。坚持“系统功能做加法、基层工作做减法”,改进工作机制,拓展系统功能,以便捷化服务减轻基层负担。一是优化信息采集。坚持“能线上的不线下、能电子的不纸质、能共享的不采集、能选择的不填写”原则,通过精简业务流程、互通部门系统,实现农户信息自动关联,“一键点击”开展资料审核、数据比对,汇总生成农户家庭档案,有效减少基层干部填报台账表格20余万份。二是方便农户申报。将系统接入全省公共服务平台“赣服通”,嵌入申报和帮扶政策明白纸,开发人脸识别功能,方便农户远程自主申报和承诺授权,随时随地查看审批进度,解决困难群众自主申报来回跑问题。三是深化减负实效。充分运用系统实时监测和综合评价功能,定期派发预警数据,方便各地核实整改。系统运行以来,共派发基层核实预警户34.1万户,平均每村20户,既逐级压实责任,又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四是健全管理机制。建立“1+N”管理机制,“1”就是出台《江西省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系统管理暂行办法》,“N”就是出台管理部门工作职责、操作规程、预防干预若干举措等系列制度文件,并建立法律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安全第三方评价机制,着力保障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三、特色亮点
具体来说该系统主要有“三新四化”的特色。
“三新”。即:理念新、技术新、机制新。
一是理念新。突破了传统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思维,引入智能数据建模,以智能分析为驱动的新理念,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是技术新。借助数据建模和算法技术,通过高可解释性的线性回归算法以及高准确性的集成树型算法,捕捉数据中的复杂关系和非线性特征,提高监测帮扶的准确性。
三是机制新。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合作机制,推进13个行业厅局与12家银行机构协同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四化”。即:流程线上化、分析智能化、管理标准化、工作一体化。
一是流程线上化。打破原有繁琐且效率低下的线下操作模式,有效整合资料审核、数据比对、台账建立等工作内容,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操作,县级无需再开展部门数据共享、线下核实比对农户家庭资产等工作;乡村无需建立监测预警和风险消除人员纸质台账,极大减少数据收集、整理和核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二是分析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提供更精准的预警排查线索、更高效的识别纳入数据比对、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指导,形成动态“农户画像”,真正实现了“人找人”向“数据找人”的重大转变。
三是管理标准化。建立区域监测体系,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指标,确定规模性返贫风险隐患,形成多维度的“区域画像”,更好实现分层分类管理和帮扶。
四是工作一体化。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通过13个行业部门44项数据交换共享,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提高预警、纳入、帮扶、退出的精准性,实现全省监测帮扶“一张网”、工作“一盘棋”。
四、经验启示
一是要打破数据壁垒,让监测覆盖对象更全面。省委省政府领导亲力亲为,强力推动数据共享和系统建设,全省13个行业厅局与12家银行机构共同参与到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中,形成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合作机制,汇聚行业部门、金融机构和基层采集数据,形成全省农村人口基础数据库。
二是要推进数据分析,让预警提醒信息更准确。系统突破了传统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思维,借助先进的数据建模和算法技术,通过智能模型运算分析,为基层提供更精准的预警排查线索、更高效的识别纳入数据比对、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指导,避免基层重复劳动和资源的浪费。
三是要拓展应用功能,让服务基层群众更便捷。打破原有繁琐且效率低的线下操作模式,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操作,通过设置系统功能,方便农户随时随地申报监测对象、查看审批进度。同时,方便基层干部开展资料审核、数据比对,减少建立纸质台账,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四是要落实机制保障,让系统迭代运行更高效。注重健全完善系统运行管理制度,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系统数据合法合规尽职调查,确保数据安全。坚持边使用边完善,坚持先试点后推广,充分征求基层反馈使用情况,不断推进系统优化高效使用。(江西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