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这五年】黑龙江林甸县:做大做强“牛经济” 让脱贫人口生活更“牛气”
2025-08-19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引言】:为进一步促进产业振兴,保障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林甸县紧握“农头工尾”金钥匙,强化龙头引领,加速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水平,延伸产业链条,争当现代奶业发展排头兵,走出了一条具有借鉴意义的县域主导产业发展转型之路。通过几年来的发展,现代奶业已成为林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大庆伊利、林甸伊利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永兴、众晔奶牛牧场入选全国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获评省级现代奶业产业园,4000户脱贫户和48个村累计获得收益9000余万元。
一、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如何顺应市场发展和满足群众需求,科学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带动群众长效稳定增收,成为了林甸县委、县政府在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期间的紧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在具体工作中,林甸县立足资源丰富先天优势、奶牛养殖历史优势、脱贫县帮扶政策优势,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典型做法,把现代奶牛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柱、带动脱贫人口增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在资金要素、运营模式、养殖技术、政策优惠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引建伊利龙头企业,加速传统牧业转型升级,推进奶业扩规提能,延伸产业链条“四管齐下”,打造优质奶源核心基地,全面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奶牛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具有林甸特色的现代奶业发展之路。截至目前,林甸县存栏奶牛超过10万头,日交售商品奶突破1000吨,规模牧场数量、日交售鲜奶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4000户脱贫户和48个村累计获得收益9000余万元。2024年,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488元、16849元,增速分别为6.5%、6.7%,经验做法多次被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报道。
二、政策部署
(一)高位谋划,制定“政策性”文件。为构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奶业体系,制定了《林甸县“十四五”奶牛产业发展规划》《林甸县良种奶牛生产繁育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出台了《关于建设奶业强县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力争奶牛存栏数量达到12万头,奶牛胎次单产12吨,日交售生鲜乳2000吨,实现奶牛产业产值100亿元以上,产业增加值3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纳税1.5亿元以上”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市场引导、质量安全、统筹发展、多元投入、扶持龙头”五条工作原则,明确了“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加强高端业态奶加工基地建设”等三大类11条具体任务,从完善配套设施、延长加工产业链、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服务支持等多个角度对奶牛产业发展进行了细化分解,为基层抓好落实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和操作办法。
(二)因地制宜,出台“一揽子”措施。主要从奶源基地建设、加工基地升级、政策扶持激励三个方面出发,出台了12条因地制宜、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落实举措。在“奶源基地建设”方面,出台了实施扩群增量工程、生产优质饲草饲料、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强化疫病防控、实行统一集中管理五条措施;在“加工基地升级”方面,出台了、发挥部门监管作用、研发生鲜乳新产品、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制定优质奶牛改良规划、建立牛群系谱档案、强化繁育市场管理六条措施;在“政策扶持激励”方面,出台了商品奶激励政策、牧场建设财政贴息政策、用地及三通补贴三大类财政扶持措施。
(三)压实责任,完善“抓落实”机制。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畜牧、财政、发改、工信、组织、农业、自然资源、电力、环保、交通等部门及各乡镇、金融机构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奶业强县领导小组;乡镇负责协调解决辖区内事关奶业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行业部门根据文件部署和自身职能,分头推进资金监管、奶牛产业项目审批、生产监管等具体工作,形成高位推动、上下协同、各负其责的推进落实机制,为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工作举措
(一)适应新需求,以新龙头增强现代奶业竞争力。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消费需求也不断增长。林甸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消费者对品质消费的追求,以创新迎合市场,以品质撬动市场,以质量占领市场,在项目用地、要素保障、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扶持,全力助推龙头企业改造升级。2018年,伊利乳业公司投资26亿元,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基地。随着龙头企业落地生根,进一步吸引饲草饲料、物流、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环绕而生。基地全部达产后,液态奶日产能达2000吨。伊利乳业公司积极落实有机奶国标、欧盟、原产地认证,采用ISO9001标准及GMP、SSOP管理体系,推动产品由优酸乳、纯牛奶、学生奶、早餐奶系列,向金典、安慕希等高端奶转型,倾力打造优质产品,全面增强现代奶业市场竞争力。
(二)找准突破口,以新思维引领现代奶业转型升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养殖是现代奶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奶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针对奶牛养殖户散养技术含量低下、管理水平较差、经济效益不高等情况,林甸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在政策落地、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等方面,为奶牛牧场提供“保姆式”服务,积极引导奶牛牧场扩群增量,真正实现从庭院分散养殖向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转变。先后出台了《林甸县“十四五”奶牛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建设奶业强县的实施意见》《林甸县良种奶牛生产繁育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进一步规范和推动奶牛牧场规模发展。强化县级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注入双轮驱动,聚力招大引强,吸引优然、新合等牧场投资主体17个,撬动社会资本15亿元,有效拉动奶牛牧场规模发展。目前,全县奶牛牧场发展到33处,万头牧场3处、5000头规模牧场6处,存栏奶牛超过10万头,日交售商品奶突破1000吨,规模牧场数量、日交售鲜奶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林甸县数智奶业大数据平台,实现远程监控管理,有效提高奶牛科学饲养水平
(三)抓住关键点,以新举措提高现代奶业发展水平。牢牢抓住“优质”这一关键点,从奶牛“吃”上抓起,在奶牛“管”上加力,不断强化奶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质量监管,有效提高奶源质量,全力守住安全底线,全面提升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在“种好草”上,大力推广青贮玉米种植,采取TMR饲喂技术,粗饲料投入青贮和进口苜蓿,严把饲喂源头质量关,为奶牛产业提质增效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养好牛”上,积极推广使用一牧云系统,建立了奶牛信息管理平台,打通了牧场“信息孤岛”,实现了牧场智能化繁育、精准化饲喂、实时化监测和可溯化管理。组织奶业专家、乳企技术骨干等,在全县各个牧场进行技术指导,有效提高奶牛科学饲养水平,防疫应免尽免密度达100%。在“产好奶”上,积极引导牧场应用DHI测试技术,奶牛年均单产达9吨,脂肪、蛋白、干物质理化指标均高于欧盟标准,3万微生物和25万体细胞合格率均达到100%。在“严监管”上,实现TMR饲喂、挤奶全程监控,运奶车GPS定位全覆盖,构建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第三方检测作用,加大奶样检测的频次和密度,确保生鲜乳从生产到运输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切实加强乳品源头监管。在“育良种”上,使用优质进口冻精和性控冻精,引进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优质进口奶牛,基础母牛进口性控冻精参配率达100%,奶牛良种化率达到100%。
饲养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方式
(四)聚焦稳增收,以新模式提升现代奶业带动能力。将现代奶业产业链条延伸到户到村,并与脱贫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奶牛牧场、脱贫户、村集体“三赢”。采取政府搭桥、金融部门支持、牧场托养、脱贫户出资、政府贴息等方式,创建了政府+金融部门+奶牛牧场+脱贫户“4+”奶牛项目帮扶模式,实现脱贫户全覆盖。在具体实施上,脱贫户、监测对象自筹1000元,在牧场托养奶牛1头,自筹的1000元由牧场在合作到期后一次性返还。2017年以来,累计带动脱贫户实现增收5000余万元。2024,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488元、16849元,增速分别为6.5%、6.7%。2019年以来,精准投放涉农整合资金1.9亿元,实施了奶牛资产收益和奶牛牧场扩建项目,不仅帮助奶牛牧场扩大了养殖规模,而且为48个村集体带来4000多万元的收入,让村集体有更多的钱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目前,83个村集体收入均超过50万元,其中,超百万的村75个,占比90.4%,走在全省前列。帮扶产业联农带农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做法被新华社及内参、经济参考报刊发。
四、进展成效
当前,林甸县奶牛产业已达成了阶段性发展目标,稳步跨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以伊利奶业为中心,辐射全县各大奶牛牧场的“一点多线”奶业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在推动林甸县县域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农户增收等多项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截至目前,林甸县存栏奶牛超过10万头,日交售商品奶突破1000吨,奶牛平均单产38.4公斤,生鲜乳质量高于全国规模牧场平均水平,规模牧场数量、日交售鲜奶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4000户脱贫户和48个村累计获得收益9000余万元,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488元、16849元,增速分别为6.5%、6.7%,大庆伊利乳品有限责任公司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挤奶厅具备自动计量、自动脱杯以及速冷等先进功能
五、基本经验
林甸县在发展现代奶业实践中,统筹政策资源,提供“保姆式”服务,探索出一条帮扶产业转型升级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和助农增收之路。第一,抢抓机遇,把现有政策用好用活。林甸县坚持外力和内力双向发力,在用好黑龙江省现代示范奶牛场建设项目等支持政策的同时,结合县情实际,出台“奶牛活体抵押”、扶贫再贷款支持、财政涉农整合资金支持、政府全额贴息、用地保障、基础设施配套补贴等一系列灵活管用的支持政策,有效破解了奶牛牧场“有钱建场、无钱进牛”及运营资金短缺问题,为推动现代奶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引擎。第二,系统施策,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奶资平台管理、分户银行结算,杜绝克扣、拖欠奶资等问题。在鲜奶理化指标、微生物和体细胞合格率、交奶量等方面对牧场实行考核奖励机制,调动牧场规模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联合组建奶业发展技术服务小组,实施奶源基地统一集中管理、统一供应原料、统一营销鲜奶、统一技术服务的“四个统一”运营模式,实行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奶牛牧场经营管理水平。第三,以人为本,把助农增收抓实抓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现代奶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推动奶牛牧场规模发展、现代奶业延伸产业链条、牧企双方实现共赢的同时,通过吸纳就业、青贮订单种植、“4+”奶牛项目帮扶、奶牛资产收益项目、资助救助等带户联村模式,建立了一整套联农带农机制,有效带动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六、趋势展望
下步,林甸县将重点围绕奶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向上下游拓展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奶源基地保障能力,积极推进与伊利的纵深合作发展,增加排产计划,力争伊利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积极组织实施奶牛良种补贴、粮改饲补贴、奶业产业集群、贷款贴息等政策,缓解企业生产压力。积极争取伊利及各高校专家的技术支持,整合技术服务力量,为奶牛产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促进产业节本增效,增加产业经营效益。进一步健全完善伊利乳业、奶牛牧场等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在带动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黑龙江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