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这五年】安徽省坚持“五创五保” 巩固拓展成效 确保光伏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5-08-19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 字号:
- [大]
- [中]
- [小]
光伏扶贫发源于安徽,具有见效快、收益稳定、带贫精准、风险较小、绿色环保、可以管长远等优点,被列为我国“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安徽省作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将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全省上下压实工作责任,加大资金投入,精心组织实施,加强运维管理,规范收益分配,开展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累计投入168.5亿元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装机容量242.3万千瓦。截至2024年底,全省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182.9亿千瓦时、收入173.5亿元,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成本已全部收回,惠及全省9030个村集体和40余万户脱贫群众、监测对象实现稳定增收。安徽光伏扶贫工程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标志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汪洋主席、胡春华副总理等中央领导考察安徽时,对光伏扶贫的做法和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创新运维管理方式,确保正常运转长见效。按照“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要求,坚持传统运维与智能运维相结合,立足全国光伏帮扶信息监测系统,明确专人负责,强化与全国光伏帮扶信息监测中心沟通协调,有效解决低效、告警、故障等问题,提高系统常态化应用和电站运维智能化水平;强化日常运维管护,建立监督管理考核机制,有效发挥运维管理企业(人员)及光伏扶贫电站看(管)护员作用,提高运维管理实效性,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维管理。根据农业农村部有关通报精神,强化电站日常调度、督查暗访和宣传推广,制作《阳光灿烂的好日子——光伏扶贫照亮安徽脱贫致富之路》专题片,印发《全省光伏扶贫电站运行监测情况通报》,督导各地抓好存在问题整改。同时,总结推广亳州市坚持高位推动、精细管理、示范引领、合理分配“四个坚持”以及谯城区每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增加1名清洗员、打1眼井、购置1台水泵和1套清洗工具,并将周三定为全区电站集中“清洗日”“四个一”的创新做法。

金寨县光伏扶贫电站智能运维管控系统
定远县“红马甲”专业运维团队开展现场运维管护
二、创新收益分配方式,确保联农带农有实效。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安徽省实际,修订完善《安徽省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实施办法》,明确细化了村级、户用、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方式,其中着重明确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主要用于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村级小型公益事业建设、必要的奖励补助,以及发展带动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就业较多、持续增收稳定的产业。规范资金使用程序,落实“四议两公开”,因地制宜开发保洁、保安、护林、护路、护水、护理等固定性公益岗位和秸秆禁烧、宣传引导等临时性公益岗位,鼓励脱贫人口通过务工获取劳动报酬,切实发挥光伏扶贫公益岗位兜底保障作用,有效激发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内生发展动力,防止“一发了之”“一补了之”等问题。截至2024年底,全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24.86万名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就业,其中开发光伏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17.09万人,占比68.74%。
三、创新综合利用方式,确保电站效益最大化。积极利用光伏扶贫电站板下空间资源,创新推广农光互补、养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药光互补等“光伏+”综合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光伏板下经济,促进光伏发电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促进土地集约使用与用地要求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光伏扶贫电站综合效益和附加产值,提高村集体、脱贫人口运营光伏扶贫产业的积极主动性。阜阳市阜南县地城镇1.79万千瓦“养光互补”联村光伏扶贫电站,光伏板下发展番鸭养殖,现存栏30万只番鸭,年产4500万羽商品番鸭苗,年收益1.02亿元,带动当地63户脱贫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地城镇“一地两产”1.79万千瓦联村光伏扶贫高效综合利用模式,利用安徽黄氏番鸭发展板下经济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刘庄村187.2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光伏板下种植中药材桔梗
四、创新碳排放权交易,确保环境效益可变现。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研究,将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开发成为符合国家要求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认真学习碳交易相关政策,研究安徽省村级(联村)光伏扶贫项目参与碳交易的方式和流程,测算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带来的额外经济收益。指导宿松县率先开展碳普惠项目试点,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大力开发电站碳排放权,截至2024年底已实现经济效益217.9万元,覆盖全县151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000座户用光伏扶贫电站,惠及全县84个村集体(含70个脱贫村)、5742户脱贫户增收。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1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文教授团队补光系统
五、创新光伏产业发展,确保光伏产业可持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在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政策要求,抓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双碳”战略机遇,结合帮扶产业提档升级、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通过财政衔接资金投入、涉农资金整合、社会帮扶、自筹等方式,支持农户特别是农村低收入家庭积极利用屋顶资源和房前屋后庭院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庭院光伏帮扶电站”,支持符合条件的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建设“屋顶光伏电站”“文化广场光伏电站”“廊道光伏电站”“停车场光伏电站”等村级光伏帮扶电站,千方百计促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亳州市谯城区抢抓清洁能源发展机遇,利用各乡镇办公建筑闲置屋顶、标准化厂房闲置屋顶、闲置坑塘等建设光伏帮扶电站,区能源集团占项目51%的股份及收益,乡村振兴公司占项目49%的股份及收益。目前,已备案坑塘水面光伏6191.5亩,安装光伏帮扶电站容量25.8万千瓦。(安徽省有关部门供稿)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