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新时代乡村潜力 开创农旅融合新篇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巴格其村特色经验

2024-08-2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引言: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巴格其村通过挖掘自身潜力,依托援疆支持,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旅融合之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上,巴格其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以实干实绩赓续时代荣光。
  一、基本村情
  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巴格其村位于阿克苏市西北角,毗邻多浪河景区和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村内风光秀美,是阿克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区、水源涵养区,辖区总面积7.5平方公里,现有1141户4008人,耕地面积6980亩,主要种植苹果、核桃、红枣等林果,设施农业面积1600亩,共1245座,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及草莓、西梅等经济作物。全村林果业、设施农业基础良好,是远近闻名的红富士苹果之乡、蔬菜花卉之乡,具有独特的区位、生态和资源优势,素有“生态氧吧、绿色巴格其”美誉。
  以前的巴格其村,“多荒少绿”,产业比较单一、人居环境脏乱差、村民外出就业和自主创业少,“等靠要”思想严重。2018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充分发挥援疆帮扶作用,先后累计投入援疆资金2000余万元,积极援助巴格其村巩固脱贫成果、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方面,贡献智慧、资金、帮扶力量,为巴格其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势能,带动全村各族群众走出了一条“一产带动三产、孕育新兴业态、带动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依托已建成的民俗风情街,发展特色餐饮、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农业采摘,吸纳阿丽木雕技艺、慕萨莱思酿酒厂、民族乐器制作等经营主体100余家,形成“红色+绿色+古色+特色”旅游发展新格局,建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为一体的“城市后花园”。近年来,巴格其村先后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巴格其村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农业资源、自然资源优势,推动乡村五个振兴。以国家湿地公园为依托,特色农业为主导,旅游业为抓手,夯实一产,发展三产,打造以现代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绿色生态农业公园。通过“一心、双环、三区、四组团、多节点”的构建,重点整合特色产业及旅游资源,完善规划区公共服务职能,打造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的特色乡村。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新时代乡村旅游格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巴格其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探索出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在发掘自身资源禀赋同时,借助援疆资金支持,以打造“新时代农旅融合示范区”为核心,以建设“生态观光环、人文体验环”为思路,构建“十里水乡、苹果庄园、田园社区”三大生态格局,逐步打造“有机共享核、苹果精品核、创意田园核、生态湿地核”的绿色有机、科学持续的发展模式,不断打造有机生态农业、绿色生态旅游、人文生态内涵的特色乡村,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兴、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新路子,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二)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巴格其村坚持“四个不摘”,每年度开展两次集中排查,对全村所有农户进行信息采集、收入测算、隐患排查等工作,创立信息采集“七步工作法”,首先从提前准备入户工作开始,对农户进行开场铺垫,到信息采集、信息复核、农户签字确认,最后进行信息处理、信息上报、信息审核,形成工作闭环,真正把薄弱环节、风险隐患、问题短板找出来。通过对发现问题的分析研判进行专项整治,积累了第一手资料,摸清了家底,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坚持动态监测、实时预警、未贫先防、突贫速扶、常态清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真正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
  (三)坚持统筹发展五大振兴,同步协进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共建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坚持“结对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促发展”的思路,援疆指挥部以共建促党建,以党建促帮扶,统筹整合资源,加强党建工作合力,推动双方党建互通互联互动,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在杭州援疆指挥部的牵线搭桥下,与杭州市龙井村达成合作协议,双方选派党员、干部双向交流学习,共同推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同时援疆省市围绕绿色种养、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物流、电子商务、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分批次培养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乡土人才库,有效拓宽了村级后备力量来源。依托高等院校智力帮扶,同新疆理工学院签订博士工作站、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充分发挥新疆理工学院智囊及学生志愿服务力量,助力提升巴格其村基层组织科学治理水平。
  二是立足资源禀赋,实现林果产业蓄能发展。充分利用援疆省市信息数据、电商物流等科技领域的优势,依托先进经验和成熟技术,在巴格其村建设“数字乡村”,通过安装一键报警器、土壤墒情仪、火灾感应器、监控摄像头等感知元件,实时获取即时数据,科学精准研判,有效提升林果业产业发展的科学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水平。立足巴格其村林果业产业发展远景,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巴格其村林果种植合作社、果农合作的形式,建设80亩的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实现林果种植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形成“技术+试验基地+销售市场”的模式,有效提升巴格其村苹果种植技术。目前,良好综合效益逐步显现,通过援疆资金扶持,积极引导电商企业入驻巴格其村,并为电商企业设置配套快递驿站,为巴格其村各族群众提供双向流通的重要载体,助力巴格其村优质果品流向全国各地。
  三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扩展合作社规模化发展。坚持把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兴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不断促进农户与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林果业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辖区80余户农民参与成立瑞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种植600亩有机苹果、香梨,注册“域甜心”商标,年产值近550多万元,带动160多户农民增产增收。帮扶村民成立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好兄弟核桃加工合作社,年加工销售核桃2000多吨,销售至江苏、浙江、陕西等地,年销售收入500多万元,每年季节性务工人员达到100多人,直接或间接带动80多户群众实现致富增收。农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巴格其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力量。
  四是发挥援疆资金效能,助力现代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援疆指挥部充分发挥援疆资金效能,助力巴格其村提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带火乡村经济发展。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对巴格其民俗风情街居民外立面进行涂装、亮化、美化改造,对沿线道路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升级,建设公共卫生厕所、葡萄长廊、木廊栈道、停车场等,有效提升了巴格其村乡村旅游综合环境,使得巴格其民俗风情街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巴格其村民俗风情街已成为阿克苏地区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购置2辆国六扫路车及2辆单人小型清扫车,用于公共区域环境治理及路面清扫,极大改变了依靠群众清扫的现状,有效保障了村容村貌整洁美丽。实施农村医务室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整修老旧卫生室主体建筑,购置先进的医疗设施设备,设置远程医疗设备系统,实现远程会诊,极大改善医疗条件,有效解决各族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通过政府奖补、援疆资金支持的模式,建设老年活动中心,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餐食等服务项目,逐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依”,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五是注入援疆智慧力量,推动乡村文化内涵升级。为丰富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援疆指挥部投入资金对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及文化礼堂改造装饰,建成设施丰富、功能齐备、满足群众需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吸引各地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在村内建设“庭院书房”、千鹤站所,在巴格其村文化礼堂增设书画室和健身器材,为各族群众提供日常文化活动场所。依托新疆理工学院等艺术团体,定期举办“新疆理工学院文艺走亲——七彩乡村夜文艺”、“共建美丽家园 共享美好生活-‘我爱浙疆’浙阿农村文化礼堂优秀节目展演”等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立足巴格其村乡村旅游发展远景,以巴格其村为蓝本,同新疆理工学院开展“手绘巴格其”活动,启动自治区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征集乡村旅游规划等主题活动,为巴格其村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六是开展劳动力稳岗就业,保持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巩固现有603户1193人稳定就业务工成果,支持引导27名技能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实现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引导推荐18人外出务工,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实现就业,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占全村劳动力人口的60%以上,2023年务工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200元以上,较2022年同比增幅15%以上。
  七是引导群众土地流转,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土地流转和集约化使用力度,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土地承包收入。做好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工作,引导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住宅,依法依规发展农家乐、民宿和乡村旅游等,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由2022年的5773.56元增长至6750元以上,实现户均增幅16.91%。
  三、经验启示
  巴格其村按照“自主经营+引进资本”模式,采取“当地美食+特色美食+传统手工艺+特色果品相结合”的方式,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模板,实现“旅游+农业+文化+休闲+特色新兴产业”的“五业叠加”新业态。
  近年来,巴格其村产业发展更加兴旺、村容村貌有效改观、农民素质大幅提高、党的领导显著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乡村振兴的叠加效应日益凸显,全村各族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满了信心。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