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切嘱托 扛牢政治责任 奋力书写首倡地“山乡巨变”新篇章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巩固统战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经验

2024-08-20       来源: 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八洞村始终坚持高站位,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做好文化旅游“融”文章,发展品牌特色乡村旅游,奋力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
  一、背景情况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轻车简从,来到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走访调研,与苗族同胞促膝座谈、拉家常、话发展,并在此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从此,十八洞村成为全国精准扶贫首倡地,创造出中国脱贫攻坚样本。2021年6月,十八洞村成功创建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并被中央宣传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了铭刻新时代光辉的红色地标。
  近年来,十八洞村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扛牢“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的政治担当,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感恩奋进,立足生态环境优美、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资源禀赋,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原则,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中国减贫交流基地、湖南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学基地“三大基地”建设为基础,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旅游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发展,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第一批传统村落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殊荣。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减贫交流,讲述首倡地动人故事
  十八洞村作为中国减贫交流基地,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始终注重传播和推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文化,讲好脱贫攻坚的精彩故事。为全面展示十八洞村的产业发展现状、有效扶贫经验、绚烂脱贫成就与宏伟振兴蓝图等内容,在游客服务中心、精准坪、村部三个点修建了脱贫攻坚展厅,合理设计不同主题展厅板块,选取了标志性的扶贫故事、图片,运用LED显示屏、声光特效等技术向外来游客展示十八洞村是如何在“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精准扶贫举措,创造性提出“七步法、九不评”“飞地经济”“四跟四走”“党建引领、互助五兴”等一些好做法,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全国样板的过程,真正让大家近距离地接受教育。通过引导游客重走总书记在梨子寨访贫问苦的考察路线,在精准坪广场聆听解说讲解,于村内巷道与村民交谈,现场学习精准扶贫16字方针,使游客在真实的场景、生动的语言中获得沉浸式体验,在翻天覆地的山乡巨变与群众的幸福生活中真正感受“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实践伟力,由此接受精神洗礼、学习有效经验、促进减贫交流。为创新宣讲方式,村支两委联合双龙镇排碧九年制学校、排谷美小学,特意选拔和培育“十八洞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十八洞红领巾讲解员”,采取“汉语+苗语”的双语讲述形式,利用周末和小长假,点对点、面对面为前来参观学习的中小学体验团队进行宣讲。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在展厅向大家现场讲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故事,分享内心感受,使青年学子们在十八洞村战贫斗困的动人故事中深刻体会到在8年波澜壮阔的脱贫实践中,我们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大力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对口帮扶,组织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带领村民谋产业、置家业、促就业,谱写了顽强拼搏、战贫斗困的壮丽诗篇,也创造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十八洞村感恩奋进、脱贫致富的故事鼓舞人心,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典范,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二)精品党性教育,打造新时代红色地标
  2021年6月,十八洞村成功创建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并被中央宣传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了铭刻新时代光辉的红色地标。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黄坤明在十八洞视察时指出:“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故事,是党史学习教育最好、最生动的教材,也是最鲜活的样本。”村支两委始终坚持高站位,深挖本村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品牌乡村红色游,设立了村部放映厅、多功能会议室、党建学习书屋、筑梦书屋等红色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通过播放《梦圆十八洞》纪录片、党课现场教学、布置专题会场等形式有效开展各地团体重走红色路线、重温入党誓词、集体升旗宣誓等主题活动,成功举办了红色歌唱、红色朗诵等多项比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上好党课,十八洞村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个阶段,采取专业队伍集中宣讲、专题宣讲、微宣讲与观看情景剧、红色电影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满足外来学习团队的需求,有效增强学员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解。十八洞党建学习书屋、筑梦书屋共有藏书3500余册,内容涵盖学习强国、基层党建、文学读物等方面,既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也成了向外界宣传党的理论政策的前沿阵地,真正为广大党员干部、游客开启了一段丰富理论、锤炼党性、筑牢信仰的红色之旅。
  (三)传承传统文化,畅享民俗文化盛宴
  十八洞村坚持以“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融合”为原则,着力打造美丽特色乡村游,将民族元素全面融入乡村旅游,新建了富有民族风情的村级游客服务中心、电商服务站、特色产品店、金融服务站等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并在机构旁布满了重要景点以及民族经典语句的木质标志牌,与周边的自然要素巧妙融合,突出民族特色建筑风格,保持民族传统村落景观。村部门口通过建造石嵌画廊,以石碑画的形式,向游客展示拦门酒、篝火晚会、赶秋节等民族传统文化,梨子寨民族文化展示中心通过苗绣布展与陈列,有力推广了特色苗绣非遗绝技,有效提升了旅游吸引力。游客步行至在梨子寨,可在颇具民族风格的摊位长廊中品尝、选购腊肉、酸鱼、腌制泡菜、苞谷酸等特色产品,近距离体验民族美食文化,把玩竹制水车、小背篓等手工艺品,从中感受苗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村部外修建了由石板路和木质栏杆组成的文化广场,为村民积极开展“11·3”晚会和“三月三”“四月八”等传统节庆活动提供了场所,外地游客于此可近距离观看苗剧、苗歌、苗舞,极大丰富了旅游体验。十八洞村不仅是省内的党性教育基地,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村支两委立足实际、精心谋划,着眼青少年群体,打造沉浸式研学活动,专门设立了文化体验场所,青少年群体可深度参与体验做苗绣、打糍粑、蜡染、DIY自制陶瓷等活动,不仅能现场感受党领导的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而且能体验到苗寨独有的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真正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在此享受一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妙趣横生的民俗文化盛宴。
  三、实际成效
  十八洞村坚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总体思路,以打造品牌特色乡村游为目标,通过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路径和方法,有力推动了文旅资源互促共享,有效促进本村旅游事业发展,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和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作为全国减贫交流基地,全国各地游客纷纷来此考察学习,通过参观展厅、实地考察、聆听讲解、座谈交流等方式,接受精神洗礼,学习有效经验,有效促进了减贫交流,也传播推广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立足湖南省党性教育基地,十八洞村通过播放《梦圆十八洞》纪录片、党课现场教学、布置专题会场等形式有效开展各地团体重走红色路线、重温入党誓词、集体升旗宣誓等主题活动,成功举办了红色歌唱、红色朗诵等多项比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作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十八洞村通过保持传统村落景观、建造石嵌画廊、特色文化广场、民族文化展示中心、举办民俗活动和提供民俗体验的措施,成功打造了沉浸式研学主题活动,拓展研学项目,丰富研学内容,为广大前来研学的青少年准备了一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妙趣横生的民俗文化盛宴。2022年接待游客26万人次,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350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80万元,带动300家经营主体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辐射带动周边3万人在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直接让群众享受文旅融合发展红利,日子越过越红火。
  十八洞村坚持文旅融合发展理念,通过深挖、盘活文化资源,有效发掘了精准扶贫首倡地的红色文化价值、民族文化价值,不仅吸引了各地游客来十八洞村旅游,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群众稳定增收,也有效传播推广了本村特色文化,打造了十八洞乡村特色游的品牌,真正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谱写了崭新的篇章。
  四、经验启示
  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思想上要深刻认识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条件和发展规律的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各个阶段目标任务、具体措施、职责分工、工作要求等内容,重点明确、统筹一体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十八洞村坚持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中心,科学规划,精心布局,制定了《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十八洞村村庄规划》,大力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不搞大拆大建,注重保护重要红色景点、传统村落景观,以梨子寨为核心辐射带动其他三个自然寨发展,按片区合理规划不同区域旅游产业布局,稳步推进“三大基地”建设。
  二是深挖本土文化资源。通过走访入户、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收集当地的地理信息、民俗风情、历史典故等文化资源,十八洞村正是立足精准扶贫首倡地,紧紧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红色文化资源,并且围绕民族特色文化,着眼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出红色乡村游、民俗乡村游品牌。同时注重文化产业延伸,打造文化体验项目,通过开发如节庆活动、演艺和参与体验类活动,通过市场手段让游客参与其中,深度体验当地的歌舞、技艺、美食等民俗文化,丰富旅游内容,使得旅游更具互动性、趣味性,极大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三是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强化硬件基础。发展文旅融合需积极争资上项,引进系列旅游配套建设项目,丰富文旅融合载体,奠定坚实的硬件设施基础,十八洞村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电商服务站等机构,引进了至柔基地、田园综合体、高名山十八溶洞、十八洞·地球仓悬崖酒店等旅游配套项目,全面打造文旅融合项目群。提升软件服务。引入专业旅游管理团队,制定旅游运营规划,因地制宜开发新型旅游项目,做好市场分析、品牌营销、对外宣传,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旅游服务管理体系。加大人才保障。注重培养本土人才,邀请专家为村内从事旅游行业人员授课,丰富理论知识,交流先进经验,开展讲解、厨艺等技能培训,提升全村整体从业水平,同时引进更多乡村振兴管理、景区民宿管理、旅游餐饮服务、民族文化表演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