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万年镇子龙村特色做法

2025-04-27       来源: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子龙村幅员面积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70.79亩,林地面积4193亩。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户籍人口794户2580人,常住人口376户985人,脱贫户123户448人,监测户3户13人,党员75人。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前,村产业薄弱,交通不便,年人均纯收入仅2千余元。
  自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子龙村持续强化支部建设、党员示范、群众教育。立足村情实际,深入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行动,先后改造户厕338户,C、D级危房改造19户,易地搬迁17户,新建村社道路8公里,建成150kw光伏发电站,晚熟柑橘产业园2513亩,整治撂荒地200余亩,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年实现农民可支配收入3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三年突破60万元。先后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全省第二批基层治理示范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强基固本筑堡垒,支部建设提质效。子龙村始终坚持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以“三亮三评、三联三带”、“党员认岗服务”等特色党建活动为载体,全力锻造能力强、作风好、服务优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一)能力筑基强班子。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利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方式开展乡村治理专题培训,不断提升村干部开展治理的能力水平,深入挖掘后备力量,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包联帮带等方式,不断强化干部履职服务能力,建成后备力量人才库10余名。
  (二)作风锤炼树形象。严格落实村干部坐(值)班制度、请销假制度,制定村干部履职负面清单,开展廉政警示教育6次,整改作风问题9项,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三)人才赋能兴产业。大力实施园区党建,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立起包含“园区管护、劳务输出、乡土工匠”等6大类、“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等16小类,共计210余人的村级人才库,储备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
  二、先锋引领树标杆,党员示范显担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赚,实现群众共同富裕。
  (一)示范引领强产业。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31个,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党员带头参与村级事务,主动认领晚熟柑橘产业管护2513亩,开展田间指导50余次。助农带农76户,实现户均增收8000余元。
  (二)文明创建树新风。积极开展党员示范户、美丽庭院户、文明家庭户、好媳妇家庭、好婆婆家庭“三户、两家庭”评选,以党员良好家风带动群众淳朴民风,推动形成向上、向善、向好的文明新风。打造家风家训墙8面,化解邻里矛盾23起,开展“移风易俗大讲堂”4期,推动婚丧嫁娶简办节约资金超过20万元。
  (三)监测帮扶促提升。开展先进带后进,党员结对帮扶监测户3户13人,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5条,医疗救助、低保等兜底政策3户5人,2024年人均增收超5000元。
  三、共建共享聚合力,群众参与添动能
  (一)建设宜居子龙。统筹“群众主体、政府配套,社会募捐、党员示范”多方联动,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畜禽养殖粪污整治、村庄清洁五大行动,实现了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建立“支部+合作社+业主+农户”利益连接机制,推动全村2513亩晚熟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土地租金收入100.52万元,群众入园务工收入近60万元。
  (二)建设和谐子龙。坚持“清单化服务、积分化考评、数字化管理”,以两委制单、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志愿接单、定期晒单的“五单模式”为抓手,铺就服务群众“快车道”;对村民日常行为和参与乡村重要事务情况进行量化积分,让乡村治理由无形变有形;借助“川善治”微信小程序平台,定期公开“五单”完成情况、积分排名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村“两委”公信力,为村级事务开展赋能提效。全年解决群众诉求200余条,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建设富裕子龙。创新探索资源开发型、资产租赁型、服务创收型、产业发展型、生产经营型“五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夯实发展基础,2024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8万元。全年积分兑现5万余元。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